别盲目“鸡娃”了,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5点便能知晓

很多父母看着孩子写作业磨蹭、成绩不上不下,心里又急又愁,忍不住怀疑孩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于是报班、加练、发脾气,样样都试过,却效果不佳。

其实判断孩子适不适合走学术路线,不用等长大,看日常表现就有答案,盲目“鸡娃”只会让双方疲惫。

我干了教育这行十几年,见过太多孩子和家长,慢慢摸出一个理儿:是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便知,八九不离十。

周末在小区碰到邻居李姐,她手里攥着孩子的数学试卷,愁眉不展。

她儿子小轩上四年级,玩的时候特别活泛,拼乐高、修玩具样样在行,可一沾学习就蔫儿。

李姐给孩子报了语数英三个补习班,每天放学先补课,写作业到半夜,可这次单元考还是没及格:“他明明不笨,咋就学不好?是不是真不是读书的料?”这话,戳中了很多家长的困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节奏,有的擅长读书,有的适合动手,有的在艺术上有灵气。

教育并不是标准的流水线,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天生擅长读书,孩子究竟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5点是关键。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5点便能知晓,八九不离十

1)专注力够不够,看写作业就知道

很多家长头疼孩子写作业拖拉: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半小时作业磨两小时。

但有的孩子坐下就能沉心,再吵也不受影响。

我同事家女儿就是这样,上次去做客,我们在客厅聊天,孩子在书房写作业,直到写完才出来。

同事说,从二年级起,孩子每天固定时间写作业,桌上只有课本文具,家人也不频繁打扰,现在六年级,每天7点前就能完成作业,还能看课外书。

科学研究显示,小学生专注力一般15-30分钟,初中生30-45分钟,高中生超45分钟。

若孩子连最低标准都达不到,学习效果肯定差。

要是专注力弱,可先创造安静环境,写作业时关掉电子设备,用番茄钟训练,先专注20分钟、休息5分钟,慢慢培养习惯。

2)有没有内驱力,看是主动学还是被逼学

成绩好的孩子,大多不是家长逼出来的,而是自己愿意学。

之前看到新闻里,有个叫小宇的男孩中考考了全市前三,他说想考重点高中、学航天工程,从不用爸妈催。

他爸妈也说,从小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遇难题先琢磨,实在不会再帮忙,慢慢就养成了主动学的习惯。

反观有些家长,天天盯着写作业、催背单词,孩子还是敷衍。

其实,内驱力能后天培养:多给孩子自主权,让他自己定学习计划,孩子有小进步就夸,比如“这道数学题你自己想出来了,真厉害”。

把学习和兴趣结合,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就说“写完作业能玩20分钟”,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负担。

3)情绪稳不稳定,看能不能扛住学习压力

学习难免遇挫折,考不好、不会做题时,孩子的心态很关键。

有的孩子一难就哭:“我太笨了,学不会”,接着就放弃,有的孩子却会说“下次努力”,然后找错题原因、慢慢改进。

表姐家儿子初中时成绩中游,有次考到班级倒数,表姐没骂他,陪他分析试卷。

孩子说“我几何题总错,以后多练”,之后每天留半小时练几何,遇难题问老师,期末就进步了10多名。

高三时,同学都焦虑,他仍按部就班,最后考上了心仪大学。

家长别总拿孩子跟别人比,也别因一次考差批评他,孩子有压力时,陪他跑跑步、打打球,释放情绪。

心态稳的孩子,就算暂时成绩差,也能慢慢赶上来。

4)遇难题,看有没有钻研劲

学习光努力不够,还得有“钻劲”,遇不会的题,不直接放弃,愿意花时间琢磨。

邻居家孩子小远,以前数学一般,有次遇奥数题,琢磨半小时没做出来,妈妈让他看答案,他说“再试试”,最后花1小时自己解出来,特别开心。

现在上初中,数学稳居班级前几名,说就喜欢攻克难题的感觉。

可有些孩子,遇难点就喊“我不会”,等别人给答案。这样就算刷再多题,也只能停留在会的知识点,难进步。

家长平时可多鼓励孩子“再想想”,孩子问难题时,别直接给答案,引导他先看题目条件回忆学过的知识点,慢慢培养钻研习惯。

5)有没有好学习习惯,细节见差距

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学习事半功倍。比如有的孩子放学先写作业再玩,写作业时认真读题,睡前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本文具,周末复习一周知识点。

这些小习惯,能帮孩子提高效率。

我朋友的儿子就是如此,从一年级起,每天放学先写作业、自己检查,再把书包整理好,背诵作业会分段背,不考前突击。现在上五年级,成绩稳定,从不用家长操心学习。

可有些孩子没这些习惯:放学先玩,作业拖到半夜,写作业应付、错字多,文具扔得到处都是,上学总忘带东西。

就算脑子聪明,也难取得好成绩,所以,家长可从低年级开始,帮孩子定固定学习时间、教他整理书包,慢慢让他养成自觉。

结语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不用等长大,看以上5点,大概就能判断出来,八九不离十。

如果孩子这几方面都挺好,那大概率是块学习的料,如果某些方面弱,也别硬逼。

有的孩子擅长动手,有的擅长艺术,有的性格开朗适合与人打交道……

教育不是把每个孩子都逼进985、211,而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路。盲目鸡娃,累坏孩子也累坏自己。

放下焦虑,仔细看看你的孩子,也许他不是不会读书,只是你用错了尺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育儿   盲目   孩子   作业   家长   习惯   成绩   知识点   专注   答案   文具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