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泰国财政部长埃克尼蒂・尼蒂坦帕帕斯直接扔了个“重磅消息”,政府要拿1220亿泰铢,回购350万民众手里的小额贷款。
这事可不是随便说说,当天泰国央行行长维泰・拉塔纳科恩也跟着出席发布会,俩部门一起站台,看得出来泰国是真急着给家庭债务“减负”了。

这次回购计划细节其实挺实在的,不是所有债务都能报,政府给每个人设了10万泰铢的上限,这个上限设得挺合理.
本来想会不会有人故意多报债务蹭好处,现在有了限制,真正欠得多、压力大的普通工薪族和小商户,反而能精准拿到帮助。
计划还不是一次性推进的,要分阶段来,央行行长明确说了,第一阶段先盯着190万个贷款账户,涉及440亿泰铢。

本来想会不会直接全面铺开,后来发现分阶段更稳妥,先看看这190万户的债务缓解情况,金融机构配合得顺不顺利,后续再调整节奏,不至于一下子乱了套。
埃克尼蒂部长还特意解释,这不是“白送钱免债”,是政府帮民众把债务压力降下来,最终让大家日子好过点,顺便给经济松松绑。
毕竟1220亿泰铢不是小数,要是单纯免债,后续财政压力只会更大,要聊这计划,就得先搞明白泰国为啥这么急。

毕竟花这么多钱,背后肯定是家庭债务问题已经绷得有点紧了。
截至今年6月底,泰国家庭总共欠了16.3万亿泰铢,这个数字光听着就够震撼的,更别说这些债务占了GDP的一大块,在亚洲主要经济体里都算高的。

对比旁边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这债务比例确实有点突出,为啥会欠这么多?一方面是过去几年泰国经济增速慢。
大家收入没怎么涨,另一方面小额贷款机构门槛不高,有人遇到急事就靠小额贷周转,慢慢就越积越多。
搞不清的人可能觉得“借点钱而已”,但普通家庭要是每月工资大半都要还贷款,哪还有钱去买东西、消费?

而泰国经济很依赖消费,居民消费占了GDP的一半左右,大家不消费,商家生意就差,企业也不敢随便投资,最后经济就像被“卡住”了。
更别说要是有人还不上钱,违约率一升,金融系统也会跟着担风险,这可是连锁反应,其实泰国之前也处理过债务问题。
2020年疫情时就搞过“小额贷延期偿还”,帮了80万户,这次跟以前比,思路其实变了不少。

2020年那波政策主要是“缓一缓”,让民众暂时不用还贷款,当时确实让违约率降了2个百分点,但这次不一样,是政府直接“接盘”回购。
从“缓压力”变成了“减债务”,看得出来泰国想从根上挪挪这个“绊脚石”,不光看自己,还能参考下国外的经验。

韩国2022年也搞过家庭债务重组,靠政府补贴加银行让利,帮50万家庭降了利率,最后居民消费还回升了一点。
不过泰国这次是“直接回购”,跟韩国的“调利率”不一样,得考虑自己的情况,泰国今年财政赤字本身就有压力。
1220亿泰铢占了年度财政支出的5%,还得平衡教育、基建这些开支,不然顾此失彼就麻烦了,还有个问题是金融机构的态度,毕竟回购价格要是没谈拢,机构可能不愿意配合。

无奈之下,政府可能得给点激励,比如税收优惠之类的,不然计划推进起来会很费劲,不管前面想得多周全。
最终还是要看这计划能不能真的帮到泰国,毕竟解决债务不是一锤子买卖,得看长远效果。
要是第一阶段440亿泰铢能顺利落地,估计190万户家庭每月还款压力能降30%到40%,很显然,压力小了,大家手里就有闲钱买点东西,对消费多少能有点拉动。

参考韩国之前的效果,说不定能让泰国消费增速稍微提一点,但光靠回购计划还不够,这只能解“燃眉之急”,要是民众收入一直没起色,过两年可能又会欠新的债。
所以后续必须跟上其他政策,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帮中小微企业发展,让大家能多挣钱,不然债务问题只会反复出现,不是长久之计。
泰国这次1220亿泰铢的回购计划,算是给高负债家庭递了根“救命稻草”,也给经济打了针“缓和剂”。

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泰国把家庭债务理顺了,对区域经济稳定也有好处。
不过这事能不能成,还得看后续执行和配套政策,毕竟解决债务难题就像跑长跑,不是冲一下就能到终点,得一步一步稳着来。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