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案真相是啥?30年后美国披露细节:三大原因注定他结局

肯尼迪遇刺这事儿过去都62年了,可一提到它,还是感觉迷雾重重。

毕竟是光天化日之下,美国总统的车队,安保那么严密,怎么就让人给成功刺杀了呢?而且,唯一的嫌疑人没过两天就在全美媒体的直播镜头前被干掉了。

这么多年,各种调查报告出了一摞又一摞,可老百姓的疑问非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963年的秋天,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当时的肯尼迪总统风头正劲,但也树敌不少,他去达拉斯,本来是为了给接下来的连任竞选拉拉票,缓和一下民主党内部的矛盾。

可谁能想到,这一去,竟成了不归路。

首先得说说那个诡异的地点选择。

总统出行,场地和路线那是重中之重,得反复勘察,确保万无一失。当时白宫方面其实更倾向于在“妇女大厦”演讲,那地方相对安全。

可偏偏,德克萨斯州长约翰·康纳利(他也是车上中弹的那位)力排众议,坚持要把地点定在“贸易中心”。

这一改,事儿就来了。选贸易中心,总统车队就必须经过教科书仓库大楼楼下,而选妇女大厦,车队就会离仓库远远的。

更巧的是,总统夫人杰奎琳习惯坐在肯尼迪左边,如果走妇女大厦的路线,她正好会挡住从仓库方向可能射来的子弹。

你看,就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决策,却像是为枪手精心挑选了一个绝佳的射击窗口。

而且,这个最终路线的消息,直到刺杀发生前四天才对外公布,之前一直捂着盖子,这时间卡得也太紧了点,不排除有人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差来布局。

路线定了,接下来就是安保。

按理说,FBI(联邦调查局)这帮人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对潜在的威胁应该心里有数。

可蹊跷就在,那个后来被认定为凶手的李·奥斯瓦尔德,他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这家伙当过海军陆战队员,枪法不错,还曾跑到苏联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到美国后言行举止也比较激进。

像他这样有“前科”的人,FBI其实早就上了名单,进行过监控。

但不知道为啥,在规划肯尼迪达拉斯之行路线时,这么重要的风险信息,FBI好像完全忘了这茬似的,压根没提醒特勤局要避开奥斯瓦尔德活动区域或者对他加强监控。

这种情报上的“脱节”,你说它是纯粹的工作失误,还是某种刻意的沉默?

说完大环境,再看奥斯瓦尔德本人这边的动静,那也是充满了戏剧性。

就在案发前一个多月,1963年10月16日,奥斯瓦尔德居然非常“顺利”地在教科书仓库找到了一份工作。

要知道,他一个没啥稳定工作的主,能进这个仓库,全靠他邻居在里头上班给说了句好话,而且仓库当时正巧就“缺人”。

他入职之后,平时的习惯是周一到周五住达拉斯市区的出租屋,周末才回郊区的家。

可就在刺杀前一天,11月21日,他偏偏打破常规,突然跑回了家,第二天早上又带着一个长长的纸袋子,他自称是窗帘杆和邻居一起去上班。案

发当天中午,仓库六楼的同事都下楼吃饭看热闹去了,就他一个人留在楼上。

等到总统车队经过,枪声响起,警方第一时间冲上六楼,却只找到三个子弹壳和一把步枪,人早就溜了。

这一连串的动作,入职的巧合、通勤习惯的改变、独处的时机,简直就像有人给他铺好了路,就等那一刻的到来。

案件发生后,奥斯瓦尔德先是溜回家换了身衣服,然后在路上居然开枪打死了一名盘问他的警察,最后躲进一家电影院被逮个正着。

这一通操作,看起来慌不择路,完全不像一个能精心策划并独自执行刺杀总统计划的人。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他被抓之后,警方、FBI、CIA(中情局)轮番上阵审讯,可这么重要的审讯,居然连一份完整的录音记录都没留下!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他们太不专业,还是有人不想让审讯内容留下痕迹?

还没等问出个子丑寅卯,两天后,当警方押解奥斯瓦尔德转移时,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杰克·鲁比,在众多警察和媒体的镜头前,拔枪就把奥斯瓦尔德给打死了,而且是当场毙命。

这下好了,死无对证。

鲁比后来声称是出于对总统夫人的同情,才激情杀人,可他自己也在几年后死于癌症,很多秘密随之带进了坟墓。

这种干净利落的“灭口”,似乎成了阴谋论最肥沃的土壤。

捋完了这些层层叠叠的疑点,似乎能摸到一点脉络:肯尼迪的遇刺,恐怕不是奥斯瓦尔德一个人临时起意那么简单,它更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悲剧结果。

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原因,让这次刺杀看起来难以避免。

第一个原因,是安保体系出现了致命的“裂缝”。

第二个原因,是奥斯瓦尔德本人被置于一个“完美嫌疑人”的位置上。

第三个,也是最深层的原因,在于肯尼迪所处的时代和他所推行的政策,触动了太多势力的“奶酪”。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相信官方的“独行枪手”结论?

因为肯尼迪树敌太多。在国内,他推动民权法案,得罪了南方的保守势力;他与华尔街的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

在国际上,他处理古巴导弹危机时,虽然避免了战争,但让军方的一些强硬派觉得他“软弱”;他据说有意从越南撤军,这又触动了军火商和战争受益者的利益。

甚至有一种猜测,认为他想要改革美联储,动摇金融寡头的根基。

这些势力,每一个都盘根错节,能量巨大。当总统的政策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鋌而走险?

奥斯瓦尔德不过是个前台执行者,他背后可能站着的是情报机构、军方强硬派、黑帮势力甚至是这些势力的复杂结合体。

官方调查之所以难以服众,正是因为它始终不敢或者不愿去触碰这些盘踞在美国社会深处的巨大阴影。

62年过去了,肯尼迪遇刺案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刑事犯罪,它成了美国政治史上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真相,也考验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每年都有新的所谓“证据”或“解密文件”出现,但总在关键处语焉不详。

比如那个在案发现场被拍到的神秘“头巾女子”,FBI找了几十年也没个说法,她到底是谁?是记录者还是参与者?

或许有些历史真相或许永远不会得出答案!

人民日报:2025-03-19:美国公布肯尼迪遇刺事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历史   肯尼迪   美国   真相   年后   结局   细节   原因   达拉斯   总统   仓库   势力   路线   安保   车队   强硬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