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网上有则消息:
“母亲让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直接持刀要杀自己的母亲,最后报警处理。”
这些现象为何如此多,为何孩子如此暴躁?
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个人认知、性格......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的一生有八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至关重要,并且环环相扣。
而且只有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危机成功解决才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与引导颇为关键。
曾有一个数据显示,家庭教育占64%,学校教育占25%,社会教育占11%。
可见,其中的比重,孩子终究与父母关联最大。
所以,当孩子不尊重你的时候,千万不要愤怒,不要讲道理,而要记住这4个字就够了。——情绪反哺
一、了解孩子,试着去倾听
心理学上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孩子在2-4岁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并由“我”开头,我不做,我不要,我不去,我要自己做,这是我的......
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打滚......
第二、孩子在12-18岁时,也就是青春期叛逆阶段,追求独立自主,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决定,父母不能参与,更不能控制。他们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关注同伴的关系和社会评价。经常说“别管我”,“请出去”
常见的行为“顶嘴、冷战、挑战父母”
这两类孩子,一直是父母待解决的问题。
也恰恰这两类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之用心。
他们常常不管不顾,完全按照自我意愿行事。
经常被父母说:“逆子”“不孝之子”“白眼狼”“当我没生过你”“断绝关系”
反正就是父母被孩子的行为举止、语言气得够呛。
特别是有的人孩子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会对父母动手。比如:和父母对着干,打、骂、砸坏东西等等。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
"当有人真正倾听你,不打断、不评判、不为你解决问题,而只是倾听你时,感觉好得难以置信。”
所以,试着去倾听孩子,也许她们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二、放下包袱,试着去看见
当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之时,父母是否有以下行为?
1、你作业做了吗?作业没做完就知道玩。 谴责
2、你考试又考差了,是不是上课没认真? 责备
3、你上了那么多补习班,还是不会。 贬低
4、你应该......你必须......你听我的...... 强制
5、你吃完了吗?快一点,磨磨赠赠。 催促
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足够说明父母是真的在做父母,但为何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糕。
甚至产生隔阂,对抗、冷战、孩子害怕父母,不敢跟父母说心事。
很大程度上,父母不理解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踏实地了解孩子他们需要什么,需要怎样的成长空间。
其实,我们要做的真的很简单,试着看见他们,放下急切的心,走的慢一点。
比如:当孩子没考好的时候,本身孩子情绪沮丧,有点自我否定。
如果父母在谴责说“你就是不努力”“下次多做题就好了”。
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好的回应而是“看见”。
轻声地说:
“这次没考好,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能和我说说你觉得哪里最难受。”
“我们可以一起看看错题,下次换个方法试试。”
三、行为的背后,有一个深刻原因
孩子为什么越发讨厌父母?甚至仇视父母?
父母为什么离孩子越来越远。甚至比陌生人还不如。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症状的背后,都是情结和阴影。”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看不见孩子的好,反而把坏一直放在心上。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变成什么样,没考虑过是否孩子喜欢。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把自我理想投射在孩子身上。
作为父母,我们把身上与心理未解决的部分,无意识中给了孩子。
你要他好,是你自己觉得“他应该好,应该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
你要他好,是你觉得“不应该像我们一样。”
你要他好,是你认为“没有按照正常的步调走。”
所有的一切,似乎我们一直在做,却忘却了“他是一个人”。
人需要被理解,被关爱与呵护,被滋养与包容。
—END—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