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的认识与预防——准妈妈不得不学的“保胎课”。

“医生,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才导致流产?”

“我上次怀孕不到两个月就自然流产了,这次还能顺利吗?”

每年,有大量女性经历自然流产的困扰,有的甚至不止一次。流产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给女性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什么是流产?为什么会流产?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预防?

作为我们产科医师建册后常规宣教的一块内容,今天,俞医师就来全面讲清楚这些你想知道的“流产真相”。

什么是流产?

在医学上,妊娠小于28周、胎儿体重小于1000克而终止妊娠,称为流产。常见分类包括:

类型

特点

自然流产

胚胎或胎儿在无外力作用下停止发育,是最常见类型

先兆流产

有腹痛、出血,但宫口未开,胎心可见,有可能保住

不全流产

一部分胚胎组织排出,另一部分仍残留子宫内

完全流产

胚胎组织全部排出,子宫恢复正常

习惯性流产

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

为什么会流产?——10大常见原因

1.胚胎染色体异常(约占50%-60%)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源于受精卵本身问题,非人为因素。

2.子宫畸形或疾病

如子宫纵隔、肌瘤、内膜薄、宫颈机能不全等,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3.感染

风疹病毒、弓形虫、细菌性阴道病等感染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流产。

4.激素失衡

如孕酮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子宫内环境不稳定。

5.免疫因素

某些女性身体对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如抗磷脂综合征。

6.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孕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流产。

7.环境暴露

如接触放射线、重金属、农药、毒品或劣质装修材料。

8.年龄因素

高龄(35岁以上)女性卵子质量下降,流产率升高。

9.精神压力过大

情绪波动剧烈、长期焦虑、失眠等可间接影响内分泌和胚胎稳定性。

10.不良生活方式

如抽烟、酗酒、频繁熬夜、重体力劳动,都会增加流产风险。

哪些信号可能是流产前兆?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1. 阴道出血(无论出血量多少);
  2. 下腹坠痛或像“痛经”一样的感觉;
  3. 阴道分泌物增多、有组织物排出;
  4. 明显恶心消失、乳房不胀等妊娠症状突然减弱。

医生会通过B超、孕酮检查、HCG动态检测等方式判断胎儿是否正常发育。

如何预防流产?准妈妈必须做到这几点

预防策略

内容

孕前检查

夫妻双方全面体检,排查子宫、内分泌、免疫等问题

补充叶酸

备孕期开始每天补充400微克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

规律作息

不熬夜、不劳累,每晚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

控制情绪

学会减压,可进行瑜伽、冥想、孕期音乐放松等方式

远离有害环境

避免接触烟酒、油漆、装修气体、宠物粪便等污染源

饮食均衡

营养全面,不盲目进补,适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入

适度运动

孕期适合的活动有散步、孕妇操等,增强体质

定期产检

不漏每一次检查,及时掌握胎儿及孕妇状况

如果已经流产,该怎么办?

流产不是终点,而是调整的起点,为下次怀孕做好准备:

  1. 身体恢复:注意休息1-2周,避免性生活、盆浴、过重体力活;
  2. 心理调适:及时疏导情绪,家人应多关心支持;
  3. 找出原因:必要时做胚胎染色体检查、免疫和内分泌评估;
  4. 避免短期怀孕:建议流产后至少间隔3-6个月再备孕。

不是所有流产都有错

很多自然流产,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机制,并非女性自身的问题。请记住:你不是失败者,你只是暂时的等待者,只要找对方法,下一次,一定会如愿以偿。

生命的孕育是一段奇妙又脆弱的旅程。

学会理解流产、正视流产、预防流产,

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迎来更健康的开始。

每一位准妈妈,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也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育儿   胚胎   胎儿   子宫   孕期   自然   女性   内分泌   免疫   叶酸   染色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