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堂主。
昨天跟朋友吃饭,闲聊的时候,对方提起最近美股又站在高位的事情,还问我,不是美元还在跌吗,为何美股还能涨?
的确,这段时间美股三大指数纷纷走上高位。
道琼斯指数快来到45000点的历史高位,标普五百和纳斯达克也是纷纷创下历史新高,标普五百一度突破6300点,纳指也是重回20000点以上的顶峰。
今年以来,后台收到很多小伙伴的私信,问怎么看美股?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股投资的一个科普解读。
提前强调一点,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首先说一个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就是关于美元和美股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美元和美股是完全划等号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美元走弱是一个既定的事实,美元指数进入2025年以来就一路下跌。
前段时间跌破到96出头,大摩预测今年美元指数会贬值到90附近,按照大摩预测,还有下降的空间,
可这并不是说美元弱就等于美股弱。
来看中金公司统计的从1970年到2024年、标普五百和美元指数的走势对比。
很显然,历史上美股走势是相对独立于美元的,并不就是简单的同向或反向关系。
也就是说,美元走弱的时候,美股并不一定下跌,同样的,美股下跌时,美元也未必走弱。
美元更多是美国国家信用的体现,这是需要拿来跟其他国家做对比的,主要偏向于国家信用
美股更多取决于美国国内自身的基本面,主要偏向于私人部门企业部门的信用。
从历史上来看,美元走弱对美股并非是一个坏事,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1985年《广场协议》导致美元直接贬值了50%,但同一时间段美股却持续上涨,直至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的发生
所以,美国能从弱美元获得的好处,那便是美元大幅贬值,美股也能可继续走强。
然后来说说现在悬在美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双剑”,一个是利空之剑,另一个是利好之剑。
利空说的是懂王进入7月以来,已经对20多个国家发出了最后通牒:
从8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30%关税,对日本韩国征收25%、对柬埔寨泰国征收36%、对巴西征收50%等等。
老股民应该有印象,2018年懂王搞贸易战的时候,标五百指数曾单季下降近20%。
远的没印象的话,来看近的,2025年的4月份懂王上台后第一次发动关税战,导致全球资本市场一片哀嚎,千股跌停的现象还历历在目,
利好之剑则是美联储接下来的降息。
不妨来看看自1994年以来美联储的6轮加息周期和7轮降息周期。
加息后的一个月和三个月,标普五百平均下跌2%和4%
降息后的一个月和三个月,标普五百平均上涨0.9%和1.9%。
总的来说,加息后美股多下跌,降息后美股多上涨。
接下来来聊堂主怎么看美股,个人认为,美股三大指数中,最值得留心观察的还得是纳斯达克指数。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纳指现在又来到20000点以上的历史高位了。
我问大家一句,纳指真的高吗?
不妨来说一个指标:市盈率。
现在纳斯达克市盈率是42.6倍,看起来有点高,而对应的指数是20000多点
可早在20年、21年的时候,纳指长时间的市盈率,就超过了这个数,那时对应指数是在10000到15000点
看完纵向对比,还可以看横向对比。
现在纳指市盈率是42.6倍,我们科创板现在的市盈率都去到一百三十八倍。
再给大家说一个点,2000年美股互联网顶峰的时候,纳指市盈率是70至一百倍,紧接着才是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
再来看看纳指七姐妹的市盈率
破了4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市盈率是54倍
剩下的苹果、微软、亚马逊是30多倍,谷歌、META是20多倍。
特斯拉最高,一百五十八倍。
所以你看,纳指七姐妹,大部分的市盈率都是不高的。
纳指值得关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即将开始进入落地变现的趋势。
人工智能是未来经济新引擎,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纳斯达克最核心的资产,恰恰就是人工智能。
纳指七姐妹的平均利润增长有15%左右,关于人工智能业务的营收,也有30%的增速。
虽然全球炒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属于概念阶段,只有最终能带来营收的标的,才是值得关注的。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都要去投资纳指,虽然纳指现在估值不是历史的顶部区间,但也算是相对高位,而且懂王是一定要打关税战的,短期波动是肯定的。
视频一开头也说了,这是一期关于美股的科普解读。
很多人看股市,只是去看涨了还是跌了,从不去看市盈率、不去看现金流、不去看负债表、不去看估值!这种99%都是韭菜命。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股价涨跌只是表面的东西
还记得之前堂主做过的期货科普,底层逻辑来说,期货看供给,股市看估值。
股市不是要看是不是涨了还是跌了,而是得去计算是这价格高了还是低了。
一般市盈率一百倍的我看都不会去看,这里没有其他的意思,不排除一些能从一百倍涨到两百倍。
但正如巴菲特说的:看不懂的东西再热闹也不看,不懂装懂是人生路上最贵的学费。
最后做个干货分享,同时也是很多小伙伴问过堂主的一个问题,若是想买纳斯达克,一般怎么操作。
概括来说,有三种路径。
第一是直接开通境外账户,比如有人直接去香港开银行卡,然后再搞个国外券商,就能直接买美股了。
第二种是已有国内券商账户,可以选择直接买场内的纳斯达克ETF。
当然了,更多人的选择是第三种,就是通过场外QDII基金去购买纳指。
但是,很多基金产品其实都有不少的坑,比如常见的挂羊头卖狗肉,基金名字是一回事,产品实际内容是另一回事。
而在场外纳指基金,最容易掉进的坑有两个,
一个是高费率,包括什么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费、赎回费...总之就是杂费繁多。有的单单管理费就要高达5个点,有的申购时要收费,赎回费时又要收费。
另一个就是额度告急。因为QDII基金受外汇额度限制,所以遇到纳指回调了,常常是想买买不进,想补仓补不了。
那说了那么多,是不是所有的纳指基金都不行呢?
其实不然,大部分是有坑,但也有一些是可以的,如果对纳斯达克100指数感兴趣的,尽量选老牌的、市场接受广的那种。
这里科普一个纳指QD基金的类别,它往往分为人民币份额和美元现汇份额,人民币份额用人民币申购,美元份额只能用美元来申购,国内买的多的都是人民币份额。
人民币或美元份额里又分A类B类C类F类等等,其实都是同一只基金,只是收费模式不一样。
后缀A类是属于前端收费,申购时收取费用,如1.5%申购费,赎回费随持有时间递减。
后缀B类是后端收费(赎回时收取费用,持有时间越长费率越低),现在国内逐渐被C类取代。
C类则是免申购费,但按日计算销售服务费,适合短期持有,也是现在很多人的选择。
F类指的是一些基金公司的特殊份额,有一些QD额度上的优势和特殊费率折扣。
总的来说,不同份额类别费率有差异,QD额度可能也有差异。就算是买同一个类别的产品,里面有些点是需要你去研究,才能帮你省下费用。
做个总结,要怎么去看美股呢?个人认为要结合短期的矛盾性和中长期的确定性。
短期在于懂王的关税,要注意回调。中期在于美联储接下来的降息,以及长期的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如果短期出现回调,其实并非是坏事。
当然了,这仅仅是堂主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末再强调一句:美股波动和风险都不小,更适合老司机和风险偏好高的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们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头条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