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最近“捏捏乐”这类玩具在孩子中间火得发烫,校园周边的文具店货架上堆得满满当当,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围上去挑挑拣拣,甚至线上店铺里,月销轻松过万。
家长们多觉得是几块钱的小东西,能让孩子开心就好,没太当回事,可央视一曝光,才让人惊出冷汗。
这些被孩子们捧在手心的玩具,竟是“毒玩具”:致癌物严重超标,更吓人的是,有五成可能造成性早熟,眼下还有很多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
家长们真的清楚这些玩具中藏着可能致癌的隐患吗?这些贴着“解压”标签的危险玩具,又为何能轻易跑到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捏捏乐”这东西,这两年在孩子中间火得不行,校园周边的文具店里,货架上总堆得像座小山,下课铃一响,穿校服的孩子就会围上去,伸手往里面扒拉,挑自己喜欢的造型。
有做成小动物的,有做成食物的,软乎乎的,捏起来能回弹,成了不少孩子课间的“社交货币”。
线上平台更不用说,搜一搜就能看到一堆店铺,月销量轻松过万,评论区里满是“孩子天天捏,说解压”的字眼。
家长们一开始也没太在意,几块钱的小东西,能让孩子少看会儿手机,似乎是桩划算的买卖。
可央视最近的曝光,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不少人——这被孩子们捧在手心的“快乐”,其实藏着伤身体的东西。
那些看起来软萌无害的塑料里,检测出了甲醛,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癌,已经有人因为长期接触出现了健康问题,更让人不舒服的是消费者的反馈。
有人说买的“捏捏乐”标签上写着“食品级硅胶”,拆开包装却一股冲鼻子的味,跟化学品仓库似的;还有人把玩具晾了半年,那股怪味还是散不去,孩子捏完总说头晕。
商家大概是看准了家长图便宜、孩子喜欢新鲜的心理,把成本压得极低,质量自然就放了水。
他们未必不知道这些东西有问题,可只要能卖得出去,就敢往市场上送。
这种对孩子健康的轻视,比玩具里的有害物质更让人揪心。
为了弄清楚“捏捏乐”到底藏着多少猫腻,有专业机构专门做了检测。
选的11款样品,从一块钱的便宜货到五块钱的所谓“精品”,各种价位、各种造型都有。
检测的机构是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行业里挺有公信力,测出来的结果没人敢不当回事。
结果一出来,不少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些“捏捏乐”里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得吓人。
这东西说通俗点,就是一堆能挥发到空气里的有害气体的总称,闻着呛人,长期接触对身体没好处,更糟的是,11款样品里,全都检出了甲醛。
甲醛这东西,大家都不陌生,新装修的房子里常会有,闻多了会咳嗽、嗓子疼,医生早就说过,长期接触可能诱发癌症。
孩子们天天把“捏捏乐”放在书包里,上课摸一摸,下课捏一捏,等于天天跟这东西待在一起。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点气体吗?可超标太多就不一样了。
按国家室内空气的标准,总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其实很低,可有些“捏捏乐”的含量,是这个标准的几十倍。
打个比方,这就像把孩子关在一间刚刷完油漆、没开窗通风的小屋里,让他们一天到晚在里面待着,想想都觉得后怕。
这些检测结果不是凭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说明市面上流通的“捏捏乐”,很多都没把孩子的健康当回事。
生产者为了压成本,用的原料大概率是不合格的回收料,里面混着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再随便加工一下就往外卖。
这种对安全的漠视,比检测报告上的数字更让人不安。
“捏捏乐”那股散不去的怪味,就是总挥发性有机物在作祟,里面不光有甲醛,还有甲苯,都是些能伤身子的东西。
孩子的呼吸道比成人脆弱得多,天天闻着这些味,时间长了,咳嗽、嗓子痒是轻的,免疫力可能都会跟着下降,稍微着凉就生病。
为了让塑料变得软乎乎、能随便揉捏,厂家会往里面加增塑剂,这东西听起来像个正经化工原料,实际作用就是让硬邦邦的塑料变“软”。
可这里面藏着个大麻烦——邻苯二甲酸酯,这种物质被专家叫做“环境荷尔蒙”,能悄悄钻进孩子身体里,打乱内分泌。
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内分泌一旦被干扰,麻烦就大了,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发育,严重的还会诱发性早熟。
这种伤害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出来的,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更让人无奈的是,国家对玩具里这种物质的含量有明确规定,可有些“捏捏乐”里的含量,早就超过了标准,这根本不是生产失误,是明知故犯。
除了这些看不见的化学伤害,看得见的物理风险也藏在暗处。
不少“捏捏乐”上的小装饰——比如小动物的眼睛、食物造型上的“芝麻”,轻轻一抠就掉。
这些小零件个头不大,刚好能被低龄孩子抓在手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塞嘴里,孩子的喉咙细,一旦卡住,几分钟就能出危险。
检测的时候发现,九成以上的“捏捏乐”都有这问题,生产者大概觉得,只要造型可爱、价格便宜,家长就不会在意这些细节。
可他们忘了,孩子的安全从来不是“差不多就行”的事。
这些被央视曝光的毒玩具,至今仍在一些角落流通,像一颗颗隐藏的风险,威胁着孩子的健康。
致癌物超标、可能诱发五成孩子性早熟,这些危害不是小事,关乎孩子的成长甚至未来。
生产者不能只盯着利润,把孩子的健康当赌注,该用合格的原料,守好安全的底线。
家长们更要多留个心眼,少买那些来源不明的便宜货,把好入口关。
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各方都把责任扛起来,才能让这些带“毒”的玩具彻底消失,让孩子们手里的快乐,真正干净又安全。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呢?你们家里有这些“捏捏乐”玩具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 上观新闻
2. 环球时报
3. 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