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道禁令,让冯德莱恩不知所措,本届中欧峰会硬着头皮也得来

中国商务部前几天刚扔出一道禁令,限制电动车电池关键技术的出口,这下子欧盟那边炸锅了,尤其是冯德莱恩,她本打算在中欧峰会上摆出强势姿态,结果现在得硬着头皮去北京谈事儿。

先说说这禁令到底啥内容。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7月16日公布了新规,对八项电动车电池制造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具体包括锂铁磷酸盐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还有锂离子电池隔膜和电解质生产技术啥的。要是企业想通过投资或合作把这些技术带出去,得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批。

这不是头一次,中国之前就对稀土、镓锑等关键矿产搞过类似限制,但这次直击电动车产业链心脏。为什么这么干?很简单,中国在电池领域全球领先,产能占了大头,出口这些技术等于帮别人抢饭碗。数据显示,中国控制了全球锂加工的70%以上,电动车电池市场份额也超60%。这禁令一出,直接卡住了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的脖子,因为建厂往往得带技术过去,不然成本上不去。

欧洲那边为啥慌?因为他们一直想拉中国车企过来建厂,解决就业,顺便学学技术。像比亚迪在匈牙利设厂,宁德时代在美国布局,这些事儿欧洲人乐见其成。欧盟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从去年2.4%蹿到近5%,但他们更想本土化生产,避免纯进口。结果禁令一来,技术带不来,建厂就成空谈。

欧盟内部车企抱怨声一片,德国法国传统汽车业压力山大,产业链被掏空的感觉越来越强。冯德莱恩本人在7月8日欧洲议会讲话时,就点名中国产能过剩冲击全球市场,说中国产品在招标中自动便宜20%,这不是公平竞争,是补贴作祟。她还提稀土出口限制,说中国垄断80-90%的关键原材料市场,用这玩意儿当筹码挤兑对手。

冯德莱恩这人,本来就是欧盟对华政策的鹰派代表。她从2019年上台,就推“去风险”策略,意思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尤其在科技和能源上。2024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关税,她是主推手,结果中国反过来查欧盟酒类和猪肉。现在禁令一出,她原计划用峰会施压中国让步,比如放松市场准入、减补贴啥的,突然发现自己牌不够硬。

新闻报道说,她原本在峰会前放风,可能不参加或缩短行程,以此要挟。但禁令让局面翻转,中国掌握核心技术这张王牌,她不去的话,等于欧盟自动退场,贸易谈判更被动。结果呢,她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还是决定7月24日去北京,峰会从原计划两天缩成一天,但得去。

中欧关系这几年本来就磕磕绊绊。欧盟贸易逆差跟中国高达4000亿欧元,中国企业进欧洲容易,欧洲企业进中国难,补贴、政府采购啥的都偏向本土。冯德莱恩在议会讲话还扯上俄罗斯,说中国支持俄乌战争是欧洲不稳定的根源,这事儿成了中欧关系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部回击,说欧盟心态不平衡,双标严重,自己补贴也多,还指责别人。

确实,欧盟新工业政策也鼓励本土优先,电池产业补贴给合资企业,得分享技术。双方在电动车关税上纠缠不清,欧盟去年10月加征,中国报复性调查医疗设备和酒类。禁令加剧了这一切,欧洲得加速多元化供应链,但短期内离不开中国电池技术。

峰会啥看点?据政客杂志报道,峰会焦点是贸易再平衡、稀土松绑、电动车争端解决。中国想发联合声明,示意双方在轨道上,但欧盟抵抗。

欧盟副总统特蕾莎·里贝拉7月14日在北京就警告,不会容忍中国电动车倾销,得公平竞争。这话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怕补贴产品涌进来砸场子。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永谦回怼,说欧盟藏事实、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稀土管制是国家安全需要,不是针对谁。峰会前气氛这么剑拔弩张,成果估计有限,但至少维持对话渠道。

这事儿影响深远。全球电动车市场,中国领先,技术出口限制造成供应链断裂风险。欧洲想绿转型,得靠电池,但本土产能不足,依赖中国。数据显示,中国有近50个电池化学研究生项目,美国欧洲加起来没几个。禁令逼欧洲加大研发,但时间成本高。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得调整海外策略,可能更多本地化生产,但技术不全带过去。贸易战升级,特朗普上台后美欧中三角更乱,美国也限中国科技,欧洲夹中间难受。

说到底,这不是单纯禁令问题,是大国博弈的一部分。中国护住技术优势,欧洲守住市场公平,大家都想主导游戏规则。冯德莱恩硬着头皮去峰会,体现欧盟的现实困境:强硬有底,但离不开合作。

未来咋走?得看峰会后动作,如果贸易争端缓和,电池技术合作或许有空间;要是僵持,全球产业链重塑加速,大家都得付出代价。接地气点儿说,这就像邻居吵架,你家有好东西我不借,你就别想轻松进我门,但最后还得坐下来聊,不然谁都过不好日子。

再深挖点儿内涵,这事儿暴露了全球化双刃剑。过去中国入世贸,大家开心低成本产品,现在中国升级产业链,西方觉得威胁。冯德莱恩讲话提中国不守规则,但中国说规则是你们定的,现在轮到我们玩,你们改规矩。公平竞争谁定义?

补贴中国有,欧盟美国也有,欧盟汽车行动计划就直给本土车企钱。禁令让冯德莱恩不知所措,是因为她发现施压牌不灵了,中国有底气反制。峰会硬去,说明欧盟明白,脱钩不是出路,得谈条件。

从数据看,欧盟对华出口医疗设备受中国报复影响大,去年欧盟医疗招标中国产品被禁,报复链条拉长。电池禁令覆盖正极材料、非铁金属挤压设备,影响欧洲电池厂升级。匈牙利比亚迪厂本计划用中国技术,现在得申请许可,延误项目。欧洲议会辩论中,冯德莱恩强调中国测试欧洲弱点,得加速去风险,但内部不统一,德国依赖中国市场,法国更鹰派。

中国角度,禁令是正当防卫,美欧限华科技,中国护核心领域。商务部目录新增电池技术,巩固锂化学生产份额。全球南方市场中国转向快,欧洲若完全挡门外,中国规模更大。特朗普放软话,美中破冰试探,欧洲强硬因无牌可打,产业链空心化,新能源落后,得摆架子显示存在感。

峰会后发展?估计维持现状,贸易防御工具加强,欧盟评估禁令冲击。冯德莱恩继续推技术独立,AI计划、气候轴心啥的。任期到2029年,她领导欧盟应对挑战,卸任时回顾成就。但中欧博弈远未结束,一道禁令只是冰山一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中欧   禁令   硬着头皮   峰会   中国   不知所措   欧洲   欧盟   技术   电动车   电池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