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据正史记载:二人根本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作为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角色,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在智谋方面的集大成者,二人之后为所属阵营竭尽全力的故事也时常为人称道,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的比较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即使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司马懿独掌朝魏政权,但关于二人的争论从未停止。

相比之下,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从正史来看,二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身份上的差距

从早期的出身来论,司马懿就稍逊一筹,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老祖宗早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发迹,俸禄更是达到了200石之多,所以司马懿的家族足以称得上是东汉时期的豪门大族,又有尊儒重教之美誉。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儒家礼仪的实践者,兄弟司马朗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汉朝走向没落的时候,司马家族依然是拥护原本的儒家制度,从这一层面来讲,司马懿入朝当官是早晚的事情,况且他幼年才华出众,颇知大略,博学多识,势必要入朝为官。

但当时的朝廷在一开始并没有给司马懿机会,因为到了东汉末期,所谓的朝政根本不被刘家人掌控,先有十常侍乱政,后又有董卓霸京师,最后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种情况下,独揽朝政大权的曹操其实一直在朝中扶持自己的势力。

由于当时国家混乱,曹操借由天子,导致四方兵荒马乱,所以是人们眼中的“汉贼”,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想要在朝廷之中站稳脚跟,就不能太过信任原本的汉臣,毕竟自己对汉献帝不怎么友好,加上性格多疑为了避免招致祸端,曹操在这一方面十分小心谨慎。

对于那些世代为汉朝效力的名门望族,曹操会尽可能选择让其避免在朝中掌权,比如杨修只在其身边当了一个主簿,另外还有荀彧也是如此,他们曾为曹操出谋划策,只因为曹操的名称上依然是汉相,实际上依然是为汉朝卖命,并不是曹操本人。

司马懿身后的家族也是如此,祖上是食汉禄,家中长辈又十分拥护儒家的礼教,所以对汉朝的尊崇理所当然,故而在司马懿进入朝廷之初,并没有受到曹操的重用。

不仅如此,曹操还对司马懿十分提防,甚至警告儿子曹丕不得予以司马氏父子兵权,若不是后来诸葛亮带兵北伐,或许司马懿永无出头之日。

相比之下,诸葛亮就有所不同,他在早年一直高卧隆中,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实际上也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只不过随着时局变化,家族逐渐走向没落,才隐居隆中。

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论,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出身十分相似,但诸葛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而且综合来比较的话,诸葛亮并没有像司马懿那样强大的背后力量,接手的刘备集团也正是像他所说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为刘备效命的时候真正是千疮百孔,不仅在曹操的追杀之下慌忙逃窜至江夏,还要被迫求助于东吴,几乎没有立身之地,司马懿则属于坐享兵权。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诸葛亮的家庭背景势力依然强大,有各种人才支撑的诸葛亮或许就会有人分忧解难,那么他就不可能因为过度操劳而早逝,司马懿或许根本就不是对手。

性格上的巨大差距

除了背景条件之外,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性格上也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就司马懿来说,此人生性残忍,手段狠毒。

根据《晋书》中的记载,司马懿属于“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比如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夺权之后,为了彻底消灭对自己的威胁力量,欺骗曹爽说“太傅无其他事,只为夺汝兵权而已”,甚至还立下了洛水之誓。

不曾想司马懿后来却出尔反尔,等到曹爽交出兵权之时展现出了自己最凶残的一面,不仅当场杀死了曹爽,还在暗中清除了所有和他有关系的人整个家族都被司马懿定了连坐之罪,后来全部被斩首,全部被抄入库。

司马懿如此残忍的做法,虽然夺得了政权,但对于后世社会却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其儿子司马昭当街弑君也和他有一定的关联,虽然后来建立了晋朝,但却因为司马一族当年的举动而遗臭万年。

至于诸葛亮则不同他一生淡泊明志,温文尔雅,在手段方面一向求稳,主要表现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所以诸葛亮才选择在明知汉朝气数已尽的情况下出山力挽狂澜,是为报刘备三顾之恩才选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出发点而言,就要比司马懿强得多。

简单来说,汉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诸葛亮是有感于刘备的深情,才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以至于在先主逝世之后,诸葛亮依然不忘托孤之重,仍然竭肱骨之力操劳国事,更是体现了诸葛亮对先主之诺言的尊重,是后世忠臣的典范。

而司马懿早在曹睿当政时期就已经蠢蠢欲动,后来更是发动兵变夺取了曹家的军政大权,后代子孙司马昭更是当街弑君,手段之残忍,亘古罕见。

在接班人选择方面的差距

要想长久维持千秋功业,都必须考虑到人才的延续性,所以继承人的选择和培养问题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司马懿在潜意识里想培养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在最后临终之时,将大事业托付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从表面上看,司马懿将司马一族的兄弟也当成自己的肱骨之臣,但实际上却想将一切都交给自己的儿子,这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最后三家归晋的结局。

这种做法不仅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政权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大权,也极力打造了两个在西晋的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做法就比较宽泛,他并非不爱惜人才,在天水见到姜维之后,便将其收服随后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但和亲生儿子相比,姜维始终是一个外姓人士,诸葛亮尚在之时,或许能够带兵打仗,展现实力,但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是处处受到束缚,不敢放手一搏。

因为姜维根本得不到蜀汉后主刘禅的信任,还经常会有性命之危,甚至不得已借囤粮为名,外出避难,在这一时期,姜维在蜀汉阵营中地位非常不稳固,即使他忠心耿耿,却屡次遭人猜忌。

从接班人的选择上来看,司马懿虽略胜一筹,但诸葛亮一方的原因却更多是因为刘禅。

最终失败的原因

所以从正史的记载来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二人的认知和手段等都注定诸葛亮胜司马懿一筹,但诸葛亮最终却在六出祁山之后,无功而返,无果而终。

首先是因为诸葛亮受正统思想的熏陶,一心想要兴复气数已尽的汉室天下,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而司马懿则成为了曹操影响下的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2点,诸葛亮受刘备知遇之恩,无论是之后平时生活还是带兵打仗,全都是以报恩为主,以至于后来疾病缠身也坚持操劳,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自身就会拥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而司马懿则不同,他本身就没有忠君之义,也没有报恩之心,带兵打仗只是为了自己最后的功成名就,所以不仅没有负担,而且无所不用其极,排兵布阵更加轻松。

第3点,诸葛亮总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一点上和司马懿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即使是北伐连战连胜之际,后主刘禅的一道诏令,他就会立刻返回。

而司马懿在外出的时候却一直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心只追求军事上的胜利。

所以从结局上看,即使诸葛亮在很多方面要强于司马懿,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但是从古至今,诸葛亮始终是人们心中的正人君子,而司马懿却是一个奸猾小人的形象。

后人对一个人真正的评说,并不是其最终的胜利与否,而是其本人多方面的能力和品格。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存在,他感激先主刘备,忠心于后主刘禅,甚至一直感怀盟友东吴,而司马懿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现实主义者,权力和地位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为此不惜背叛曹魏政权落得个背信弃义的下场。

即使是斗智,司马懿在诸葛亮的面前也只是长久龟缩不出的表现,如果诸葛亮没有因为承担太多压力而早早离世,或许结局就会改写。

所以司马懿虽然在现实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和诸葛亮的确不在同一水平线。


参考文献

[1]袁越,土财主.当司马懿遇到诸葛亮[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2014,(Z1)
:6-7.DOI:CNKI:SUN:KTCB.0.2014-Z1-003.

[2]高燕.论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拖”死[J].文史杂志,2024,(05)
:101-103.DOI:CNKI:SUN:WSZI.0.2024-05-028.

[3]李丰霖.《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差异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6)
:207-208.DOI:CNKI:SUN:CYYT.0.2012-16-1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历史   正史   水平线上   诸葛亮   司马   汉朝   兵权   儒家   儿子   蜀汉   后主   东吴   家族   大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