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直到现在才发现,美国按照50年前中国给的剧本走向灭亡

50年前,毛主席曾经说过,美国这个霸权国家早晚会因为自己的内忧外患垮掉。

当时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句场面话,可现在回头一看,美国的经济、政治、国际地位还真有点按照这个“剧本”往下走的味道。

经济困境:从牛气冲天到风雨飘摇

美国经济以前那是真厉害,20世纪中期,制造业全球第一,美元就是世界硬通货。

可从70年代开始,美国有点“脱实向虚”了,制造业慢慢让位给金融业。这招短期看是赚快钱的好办法,可长远来看,埋了不少雷。

70年代后,美国经济从造东西变成了玩钱。华尔街那些金融大佬们搞出各种花样,把经济推向了“金融化”。

GDP上涨,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经济越来越依靠金融市场,市场一波动,整个国家被波及。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个活例子,次贷崩盘直接把美国经济打回原形,失业率飙升,企业倒闭,民众日子苦不堪言。到现在,经济也没完全缓过来,加上2020新冠疫情爆发,更是雪上加霜。

金融化的另一个毛病是贫富差距拉大了。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可底层的工人、农民却没捞到什么好处。

据统计,美国前1%人口持有全国约32.3%的财富,而底层50%人口合计仅占2.6%,社会不满情绪因此长期积聚。美国的“机会流动性”在发达国家中排名已跌至中下水平,大量年轻人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的传统信条。

再说债务,这可是美国经济的大麻烦。截至2025年,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通俗说也就是比GDP的100%还多。

这债务不是一天攒出来的,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政府就习惯了借钱过日子。冷战时期军费开支大,后来又是减税又是刺激经济,窟窿越挖越大。

高债务有啥后果?一是政府手脚被绑死了,想干点大事掏不出钱;二是经济脆弱,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比如美联储加息,市场就慌。

美联储这几年在降息和加息之间来回折腾,投资者不敢放心投钱。

制造业这块,美国更是自废武功。以前底特律是汽车工业的心脏,现在,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满地锈迹斑斑的废墟。

全球化一来,美国企业都跑去海外找便宜劳动力,国内就剩个空壳子。服务业是发展起来了,可光靠卖汉堡、送外卖,能撑起一个超级大国的经济吗?很显然,不能。

经济结构失衡,民众就业机会少,工资涨不动,房租、医疗、教育却一个比一个贵。民众的不满情绪攒多了,社会矛盾自然就起来了。

政治分裂:内斗没完没了

经济是基础,美国现在是乱成一锅粥。两党掐架,社会撕裂,内耗直接拖垮了国力。

共和党跟民主党这对老冤家,现在是见面就掐。2024年大选更是把这分裂推到了顶点,选前选后社会动荡得不行。

选民也是两极化,支持谁的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傻子。

移民、枪支、医保、税收,每件事都能吵翻天。两党都不愿意妥协,就为了保住自己的票仓,结果是什么政策都推不动,政府效率低。

光两党斗还不够,社会矛盾也多得数不过来。移民问题是个大雷,南部边境天天闹,2025年得克萨斯州那边还经常有冲突。

新上台的共和党政府想搞硬政策,把非法移民全撵走,可这招反而把事闹得更大了,支持的拍手叫好,反对的直接上街抗议。

种族问题也好不到哪去,黑人、白人、拉美裔,隔三差五就因为警察执法、就业歧视闹一波。

经济不平等更是个导火索,中产缩水,底层苦,富人却还在豪宅里数钱。各种问题搅一块,美国社会现在是人心散了,政府也管不动了。

内斗多了,国力自然受损。政府忙着吵架,没工夫管大事。基础设施老化,教育医疗拉胯,连应对疫情这种事都搞得一团糟。

家里乱成这样,美国自然没有精力去管国际上的事。以前美国说一没人说二,现在说话没什么人听了。

国际地位:从大哥到边缘人

美国以前是世界老大,军事、经济、外交一把抓,可现在这地位是真晃了。盟友不听话,对手起来了,多极化的世界让美国有点找不着北。

欧洲这些老盟友,现在跟美国离心离德。法国、德国早就提议要建立欧洲自己的军队,北约对他们来说越来越像个摆设。

再说贸易,特朗普搞的关税大战,把欧洲得罪得不轻。

后来拜登上台想修补关系,可效果也就那样。2025年,欧洲跟中国的贸易额都快赶上跟美国的了,这信号够明显吧。

亚太这边,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也没啥大成效。想遏制中国,搞了个印太框架,可东盟国家不傻,他们不想选边站。

美国逼着人家表态,反而把这些国家推向了中国。

中国的“一带一路”多实在,修路建桥搞基建,发展中国家都愿意搭伙。美国光喊口号,也没有真金白银,谁还跟美国玩?

中国外交上,讲平等互利,“一带一路”拉拢了一堆国家,人民币国际化也走得挺稳。相比之下,美国的单边主义越来越不吃香,国际话语权是真掉了。

50年前的预言

毛主席在20世纪中叶曾提出两个重要战略判断:一是“弱国可以打败强国”,二是“帝国主义终将走向衰落”。

这两种判断在其所处的国际背景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前者源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在物资、技术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依靠战术、地形与战略意志打破了强敌攻势;

后者则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长期积累所作出的结构性预判。

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事实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此后,华盛顿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伴随的是资本全球化浪潮的加速。

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机制为代表,美国资本逐步将制造业外包至全球成本更低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墨西哥和东南亚,推动了其国内“去工业化”进程。

同时,美国企业利润上升,但中产阶级收入长期停滞,贫富差距显著扩大。

在国际安全领域,美国虽仍保持全球最大的军费开支,但其战略重心逐步由“大规模地面战争”向“灰色地带冲突”“代理人战争”与“非对称博弈”转变。

例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动用了大量高科技武器和北约盟国资源,但仍未能遏制塔利班的卷土重来。

2021年,美军仓促撤离喀布尔的画面,与1975年西贡撤离如出一辙,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战略信用的广泛质疑。

这种现象也印证了毛泽东早年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敌强我弱、敌疲我打”的理论。其核心在于通过持久消耗与战略灵活,逆转强弱对比。

这种战法不仅在抗战期间奏效,在现代不对称冲突中也屡见端倪。

而对美国而言,自冷战胜利以来,如果能在战略上克制扩张冲动,在资本运作上避免金融寡头控制政策走向,在内政上有效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可能会延缓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衰退。

然而,事实是,在政商结构日益紧密、选举政治受财团影响显著的体制下,资本集团的短期利益往往主导国家战略决策。

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困局,不仅是外部挑战的积累,更是长期内部矛盾结构未能解决所导致的系统性反噬。


参考资料:

1、外交部:美方人士一再炒作“中国认为美国正在衰落”,恐怕更多是不自信的表现 环球网 2024-10-10

2、为什么说“美国霸权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环球网 2021-12-31

3、美国为什么衰落 新民周刊 2018-05-0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剧本   年前   走向   经济   战略   欧洲   国家   北约   美国经济   政府   制造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