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二战的起点应当被认定为日本九一八侵华!

8月31日,在天津,《高端访谈》的镜头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出了让不少人“心头一震”的一句话:“二战的真正起点并不是1939年,而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那一晚。

这不是一句随口而出的“历史修正”,更像是一句迟到了九十多年的“迟来正义”。而这句话,也终于把世界的聚光灯,从波兰的边境线,照回到了沈阳的夜空。为什么这一句被联合国秘书长说出口的话,会引发全球震动?难道整整十四年的亚洲抗战,真的该从“脚注”变成“正文”?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点二十分,沈阳柳条湖的铁路线上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地炸毁了一段南满铁路,接着反咬中国东北军破坏铁路,炮火随即轰向北大营,东北三省从此陷落。

那一晚,沈阳的百姓还在梦中,第二天醒来,街道上贴满了日文告示,落款是“关东军司令部”。三个月内,整个东北如多米诺骨牌般沦陷,伪满洲国随之建立,日本的殖民机器开始全面运转。这个过程,没有盟友、没有支援,只有中国人自己在撑。

那时的世界,还在忙着开音乐会,还在和法西斯“谈判”,亚洲的火已经烧了起来,欧洲却还在观望。而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中国战场成为日本法西斯最深的泥潭。数据显示,日本陆军超过七成兵力长期陷在中国战场上,超过150万日军在中国被歼灭,占其战争总伤亡的七成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中国军民的生命,是村庄被屠戮、城市被焚毁,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民族抗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用血肉之躯扛下了日军最凶猛的进攻。从淞沪会战到长沙保卫战,从百团大战到滇缅公路,中国几乎独自苦撑,没有等来哪怕一艘欧洲的军舰。

那时的西方国家,仍在给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甚至在背后打算盘,谁能从战争里占便宜。罗斯福后来在白宫的一次炉边谈话中承认,如果中国在战争早期就倒下,日本能腾出四五十个师团横扫太平洋,澳洲、印度都可能不保。

斯大林也直言,是中国拖住了日本关东军,苏联才有机会集中兵力在西线挡住德军。这不是中国自夸,而是当时世界最强国家的领导人亲口承认:没有中国,二战的局势很可能完全改写。

可就是这样一段沉重的历史,却常常被“欧洲中心论”的叙事所遮蔽。西方教科书一页讲完亚洲战场,像是顺道提一句,还不如诺曼底登陆写得多。

就连“二战起点”这个时间点,也被牢牢锁定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那天。古特雷斯这次的讲话,并不是拍脑袋的突发奇想。早在几十年前,英国历史学者理查德·奥弗里就提出过“1931年起点论”,只是在当时几乎没人当回事。

直到这些年,中国开始主动整理历史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才让这个被压缩的历史角落,重新被世界看见。一张张泛黄的电报,一封封血迹斑斑的家书,还有飞虎队员写下的日记,都在慢慢拼出一个完整的真相:

中国不只是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关键支柱。这一切,也促成了古特雷斯的这次“正名”。他在采访中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更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导火索。因为从军事规模、国际影响、战争性质来看,都已具备“世界大战”的标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迅速占领东北三省,还以此为跳板,向华北、华东推进,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联盟当年虽然派出李顿调查团,但最终只是出具了一份“温和”的报告,没有对日本采取任何实质性制裁。

这份软弱的回应,让日本更加肆无忌惮,也让法西斯的火种迅速蔓延到了全球。如果世界当时就对日本侵略坚决反对,也许后来的南京大屠杀、珍珠港袭击、东南亚沦陷都不会发生。正如历史学家托兰所说:“世界如果在1931年就站出来,很多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中国的抗战,正是对这种放任侵略的最早回应。从杨靖宇在零下四十度的林海雪原坚持游击战,到赵一曼在刑场上凛然就义,中国人民用血与火书写下抗争的篇章。

新四军划着小船在江南水网中游击,八路军在黄土高坡上拧断铁轨,拖住了日军每一次企图扩张的脚步。日军甚至不得不在每一座桥上派驻一个中队,才能确保后勤线不被破坏。

这些故事,过去或许只是国产剧里的情节,如今开始出现在国际纪录片中,甚至一些西方课堂也开始用中文旁白讲述中国战场。这不是中国在争“戏份”,而是历史本该如此呈现。战争不是欧洲的“独角戏”,更不是谁嗓门大就说了算。

2024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国对外争取历史话语权的重要突破。2025年,古特雷斯公开发声,为中国战场“正名”,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对亚洲抗战的重新认识。

这不是对历史的修改,而是对历史的还原。重新认定1931年为二战起点,不仅是时间轴上一个小小挪动,更是对中国牺牲的尊重,对历史逻辑的修复,对全球记忆的重建。

谁都无法否认,在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高达450万。相比之下,美国在整个太平洋战场的伤亡为17万人,英国为10万人。这组对比不是为了比惨,而是告诉世界:谁真正撑住了这场人类浩劫的第一道防线。

今天,我们再次追问历史起点,不是为了“改写”,而是让被忽略的痛苦有个交代。沈阳城外的那声枪响,不该再被当作“局部冲突”,它是整个世界被战争撕裂的起点。不是每一场战争的第一枪都能被记住,但中国这场抗争,已经等了九十多年。

现在,联合国终于把这段历史重新摆上桌面,是时候让世界认真看一看:在那场决定人类命运的战争中,有一个叫“中国”的国家,从不曾低头,也从未缺席。

1931年9月18日那晚的炸响,不只属于中国的伤痛,更是全球和平被打破的那一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表态,是对历史真相的再确认,也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国际肯定。我们不需要谁施舍记忆,只希望所有曾流血牺牲的人民,都能被世界铭记。

信息来源:

[1]高端访谈丨古特雷斯:中国长期抗战是二战胜利的关键 事实不容置疑 央视新闻

[2]高端访谈丨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央视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历史   联合国   日本   秘书长   起点   中国   世界   关东军   战争   欧洲   亚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