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山中罕见寺庙群,寺内八万四千塔,神秘精美让人震撼!

三学山,成都周边一个不太被人所知道的地方,位于成都金堂县东北,海拔800多米,山上有寺庙因山名而得寺名。现在三学山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在唐宋时这里因寺名驰名川西,是历代文人游览之地,寺中的“八万四千塔”更是充满神秘,今天我们就去访问这座藏在深山中的寺庙三学寺。

3年前老照片

三学寺实为寺庙群,相传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寺庙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齐、梁年间,山上有上、中、下三座寺(延祥寺、广济寺、鸿教寺),后改名为法海寺、普济寺、广济寺,加之前庵开照寺,总称三学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开照寺,上一篇游记我们已经去了。其中广济寺(下寺),现存有“古寺碑记”,新建有大雄宝殿,没有其他更多建筑。普济寺(中寺)也被毁,目前只剩寺庙基础与堡坎。三座寺庙现在只有海法寺(上寺)保存了下来,现在我们说三学寺,通常指的就是海法寺。

曾经中寺位置

下寺

下寺

三座寺庙依山而建,海法寺位于最高处,也正是因为这样,海法寺才比较幸运。海法寺命运也是坎坷,明朝末年毁于兵燹,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建,上世纪六十年代再遭浩劫,幸运的是除前、中两殿被拆外,正殿基本完好。

群山中的海法寺,古朴庄重,规模宏大,站在寺庙山门前的平台上可远眺山下的金堂县城。点哥去旅行原创。山门前两株高大香樟健茂苍翠,480余年树龄、两座充满古朴的亭子、红纱石的石阶和石栏杆,让海法寺尽显古韵与神秘。现在的海法寺是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法寺山门有三个门道,门后为天王殿及弥勒殿,弥勒像背后有一韦驮像。步入寺庙内,安静祥和,梵音阵阵、香烟袅袅,花木葱颖,游客很少。寺庙呈四合院布局,院内立有铁铸千佛塔一座,大院两边为厢房,建筑风格独特。沿二十多级的石阶而上,这里便是大雄宝殿,殿前的古柏,树干粗壮,树皮斑驳,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一种独特而深邃的美。

大雄宝殿的旁边是观音殿和财神殿。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红砂石阶而上,这里是寺庙内最具特色的建筑“石室道场”和“释尊无量宝塔”,来海法寺这里一定不要错过。释尊无量宝塔建于明朝,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来四川就藩,在朝廷的资助下,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历时四年修建而成。全塔由塔基、分塔和顶塔组成。塔基用条石建造,呈等差、同心、六层、八角形基础。

“释尊无量宝塔”毁于明末兵燹,虽已倒塌,其部分基座、顶塔和塔前的斗拱石室、石坊等仍保存较好。现在的释尊无量宝塔,是后来按照原塔瑰丽奇特的造型恢复的。塔基上立有168座小塔,每座塔上镌刻了500个小塔,底层48座,向上依次递减,总计84000座小塔,所以又称“八万四千塔”,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精巧绝伦,非常壮观。以一塔概括阿育王一生所造84000塔。

“释尊无量宝塔”前的“石室道场”,也是建于明代时期,石柱之间采用榫卯结构搭建,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是四川唯一的“石室道场”。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能感受到法海寺当年的恢宏。

3年前照片

3年前照片

法海寺内,还有斋堂、东西廊房、藏经楼及东西厢房、念佛堂、三圣阁、塔林等建筑,其藏经楼、部分院门是清代所建的木制建筑,斗拱和装饰具有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特征。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游梵宇三学寺》就描写了三学寺的壮观。王勃对三学山的描述得到了纪晓岚等人的好评。目前知道这座寺庙的人并不多,寺内很清幽,非常适合祈福和喜欢拍照的朋友。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金堂县栖贤街道三学山风景区;

门票:免费,八万四千塔仅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

自驾:导航“金堂三学寺”,车可直接开到寺前,停车免费;

公共交通:地铁8号线,同乐站A1口出,龙潭寺北站乘坐金堂901路,金堂客运站乘坐金堂2路公交,四川锅炉厂站,后步行上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旅游   金堂   成都   寺庙   罕见   精美   神秘   海法   法海   宝塔   大雄宝殿   石室   金堂县   山门   道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