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到,沈阳正式开启“桑拿模式”—— 清晨起床浑身黏腻,走两步就像背着沙袋,看见美食没胃口,手脚还冒出小水泡…… 这些让人难受的“苦夏”症状,其实都是暑热+湿气在搞鬼!中医说,湿气就像给身体裹了层湿衣服,不仅让人浑身没劲,还会惹来失眠、皮肤问题。想在闷热天里清爽度过?这份来自沈阳市中医院的实用指南,教你用简单好懂的方法赶走湿气。
湿邪易伤脾胃正确饮食是内调关键:
1.茯苓薏莲茶(健脾祛湿):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10克,洗净泡10分钟,煮15分钟饮用。利水消肿、健脾祛湿、养心安神,适合精神不振、食欲差者。
2.藿佩陈皮茶(化浊开胃):藿香6克+佩兰6克+陈皮5克,开水冲泡焖10分钟。解表化湿、消口中黏腻、理气和胃,改善舌苔厚腻。(脾胃虚寒者少用藿香)
3.荷叶山楂饮(清热开胃):干山楂15克+干荷叶10克,煮水代茶饮。清暑利湿、助消化,缓解暑热头晕、食欲不佳。
4.荷叶扁豆茯苓粥: 荷叶3克+白扁豆20克(提前泡2小时)+茯苓10克+大米100克,煮粥。白扁豆健脾化湿力强,搭配荷叶、茯苓,祛湿效果佳。
5.三仁汤化裁饮:杏仁6克+砂仁3克+薏苡仁20克+陈皮5克,煮水饮。宣肺利气、醒脾化湿、利尿排湿,缓解全身困重。
1.劳宫穴(降心火、止烦躁):握拳时,中指尖对应的掌心处。午后用拇指按揉对侧穴位5分钟(力度适中),搓热双手敷眼缓解疲劳。改善心烦、失眠。
2.神门穴(安神助眠):手腕内侧,小指延伸线腕横纹凹陷处。睡前用拇指指甲轻掐1分钟,再指腹揉按。安定心神,助眠防湿积。
湿重者(如常年手脚凉、食凉腹泻),可考虑专业疗法(需医师指导):
1.艾灸四穴(温阳化湿): 选中脘(脐上4寸)、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凹陷)、足三里(膝下3寸)、关元(脐下3寸)。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穴灸10~15分钟至微红。适合贪凉饮冷致腹凉、便溏者。
2.三伏贴(冬病夏治): 小暑至立秋是祛湿黄金期,药物贴敷穴位拔除深伏湿气:
上焦(大椎、肺俞):祛体表湿,改善咳喘、鼻炎。
中焦(神阙、脾俞):醒脾化湿,解决腹胀、纳差。
下焦(命门、涌泉):温肾利水,缓解腰酸、水肿。
1.少吹空调多出汗: 空调房久待湿气难排,每日保证20分钟适度活动(如散步、瑜伽)促汗出。
2.拒绝“冰爽套餐”: 过量冷饮凉食伤脾胃,阻碍湿气排出。食凉时可搭配姜片或花椒驱寒。
3.衣被勤晒防霉潮: 潮湿衣物及时烘干或通风晾晒,被褥每周晒一次,避免霉菌滋生。
每个人体质不同,比如怕冷的人可能是“寒湿”,口干舌燥的人可能是“湿热”,最好先找中医师看看体质再调理。跟着这份指南做,这个小暑让你告别“黏糊人”,浑身轻松过夏天!
作者:赵钧
来源:沈阳市中医院
编辑:李 伟
校对:陈泽明
初审:张 悦
审核:崔乐文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