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自然—化学工程》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刻胶制备方法。这一技术突破实现了薄膜沉积速率和厚度的可控,对先进光刻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光刻胶企业也传来喜讯:上海新阳表示其KrF光刻胶已实现批量化销售,ArF浸没式光刻胶也已获得订单;彤程新材上半年半导体光刻胶业务收入增长超50%。
在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浪潮下,光刻胶这一关键领域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公司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且看本文一一道来。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是半导体工业中最核心的材料之一。它利用光化学反应将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基片表面,形成精密图案,直接决定着芯片的制程水平和性能指标。
根据应用领域,光刻胶可分为半导体光刻胶、平板显示光刻胶和PCB光刻胶三大类。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技术门槛最高,细分包括G线/I线光刻胶(适用于微米级制程)、KrF光刻胶(248nm,适用于0.25-0.13μm制程)、ArF光刻胶(193nm,适用于130nm-7nm制程)以及EUV光刻胶(13.5nm,适用于7nm以下制程)。
全球光刻胶市场长期被日本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富士胶片等国际巨头垄断。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日本企业占据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90%的份额,在EUV光刻胶领域更是形成绝对垄断。
然而,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研究机构TECHCET预测,2025年全球光刻材料收入将增长7%,达到50.6亿美元。而中国光刻胶市场增速更为惊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7.8亿元,同比增长25.39%。
这一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半导体市场复苏、先进制程需求增加以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特别是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实现高端光刻胶自主可控已成为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A股市场布局光刻胶业务的公司约有20家,根据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可以将其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半导体光刻胶龙头
这些公司主攻技术门槛最高的半导体光刻胶,已实现KrF及以上级别光刻胶的量产或客户认证,包括彤程新材、南大光电、晶瑞电材、上海新阳等。
彤程新材通过控股北京科华(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光刻胶供应商之一)切入高端市场,其KrF光刻胶国内市占率高达30%,ArF光刻胶已通过28nm制程验证。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导体光刻胶业务收入增长超过50%。
南大光电则是国内唯一实现ArF光刻胶(适配28nm制程)规模量产的企业,客户覆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公司宁波基地50吨ArF产线满负荷运转,2025年产能计划提升至500吨。
第二梯队:显示面板光刻胶专家
这类公司主要专注于LCD/OLED显示面板用光刻胶,代表企业有雅克科技、飞凯材料等。
雅克科技通过收购韩国Cotem公司,成功进入面板光刻胶领域,产品包括彩色光刻胶、黑色光刻胶等,主要客户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巨头。显示面板光刻胶虽然技术门槛低于半导体光刻胶,但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化率同样较低,替代空间巨大。
第三梯队:PCB光刻胶及其他
PCB光刻胶是光刻胶中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领域,国内企业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主要公司包括容大感光、广信材料、东方材料等。这些公司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增长稳定但空间相对有限。
彤程新材无疑是国内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的领头羊。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健,营业收入达16.55亿元,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2.07%。
最亮眼的是其电子材料业务:营收占比已提升至26%以上,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收入近2亿元,同比增长超50%,连续两年保持高增长。具体产品方面,KrF光刻胶同比增长近50%,I线光刻胶增长26%。
彤程新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不仅生产光刻胶成品,还着力打造光刻胶用树脂自主生产能力——高端I线光刻胶用切割酚醛树脂已稳定生产;KrF光刻胶树脂产量与合格率稳步提升。
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CMP抛光垫等新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打造电子化学品平台型公司。
南大光电是国内首家实现ArF光刻胶规模量产的企业,这一突破意义重大。ArF光刻胶可用于28nm-7nm先进制程,是突破“卡脖子”环节的关键材料。
公司产品线覆盖全面:除了ArF光刻胶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实现小批量销售外,其KrF光刻胶也已实现量产销售。客户方面,公司产品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头部晶圆厂的供应链体系。
产能布局上,南大光电宁波基地50吨ArF产线满负荷运转,2025年产能计划提升至500吨。随着国内晶圆厂加速扩产,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高端光刻胶的国产替代浪潮。
雅克科技通过跨国并购和整合,成功跻身全球面板光刻胶供应商行列。公司收购韩国Cotem后,不仅获得了彩色光刻胶、黑色光刻胶等核心技术,还承接了优质客户资源,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巨头。
显示面板光刻胶市场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球LCD面板产能中国占比约75%,但面板用光刻胶的国产化率仅为15%左右。这意味着雅克科技面临着巨大的进口替代机遇。
国产替代刚性需求:当前,半导体光刻胶市场90%被海外厂商掌控。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实现自主可控是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力度大。
市场空间广阔:随着中国晶圆厂产能持续扩张和显示面板产业发展,对光刻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可达97.8亿元。
技术突破带来的价值重估:任何一家公司在KrF或ArF等高端光刻胶上取得认证和批量供货突破,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值增长空间。
技术壁垒极高:光刻胶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认证流程严格且漫长,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客户认证风险:半导体厂商对材料供应商的认证极其谨慎,从测试到批量供货需要很长时间。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企业之间以及与国际巨头的竞争激烈。随着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价格战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行业周期性风险:半导体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行业下行时会影响相关公司的业绩。
展望未来,中国光刻胶产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技术高端化:当前,国内企业已在KrF光刻胶领域实现突破,ArF光刻胶也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下一步将攻关EUV光刻胶等更先进领域。虽然路途遥远,但已有企业开始布局。
产业链一体化:领先企业正向上游树脂、光引发剂等原材料领域延伸。一体化布局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保障供应链安全,提高产品竞争力。
资本整合加速:随着行业重要性凸显,资本市场上光刻胶相关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将更加活跃。彤程新材进一步收购北京科华股权就是典型例子。
对于投资者而言,光刻胶赛道具有长周期投资价值,但需要密切关注各家公司的技术进展和客户认证情况。建议优先关注已实现量产并有稳定客户的一线企业,同时适当布局在细分领域有独特优势的二线企业。
随着半导体产业复苏和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中国光刻胶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超过60%,联合化学、东材科技等公司涨幅更是超过100%。
但光刻胶行业技术壁垒高、客户认证周期长,企业之间分化将日益明显。那些已实现技术突破、进入主流供应链并具备一体化优势的公司,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资本市场永远青睐有真实技术实力和业绩支撑的企业。在光刻胶这一半导体关键材料领域,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持之以恒投入研发、脚踏实地攻克技术难关的公司。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