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资本流向大逆转·】——»
在特朗普政府推行强硬对华政策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正经历结构性变迁,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15 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突破54 亿美元。
中国市场首次超越日本和欧洲,成为韩国资本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这一转变打破了韩国资本长期依赖美国市场的格局 。
此前十余年,韩国散户日均交易美股规模长期占其海外投资的 60% 以上,而 2025 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 42%,中国市场占比则从 15% 跃升至 38%。
韩国资本的转向具有鲜明的产业指向。在港股市场,小米集团 - W、比亚迪股份、宁德时代等科技龙头成为主要吸金标的,其中小米年内获净买入 1.7 亿美元,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分别吸引 9310 万和 6089 万美元资金流入。
这种偏好与韩国投资者对新兴技术赛道的敏锐嗅觉密切相关:华夏中证机器人 ETF 成为 A 股市场最受韩资青睐的标的,反映出其对中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领域的强烈信心。
相较之下,美国科技股同期遭韩国资金净卖出 2.3 亿美元,特斯拉、英伟达等龙头股的估值泡沫破裂成为重要诱因。
这种资本迁徙背后是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吸引力。花旗集团将中国股市评级上调至 “增持”,并给予恒生指数 25000 点的目标估值,认为中国在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领域的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桥水基金中国在岸部门二季度回报率达 5.8%,上半年累计回报 13.6%,促使其进一步增持中国权益资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股市正经历资金外流:2025 年上半年,欧洲资管机构从美股撤资 400 亿欧元,同期流入欧洲股市的资金达 1000 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切断美国三条战略财路·】——»
在资本流动重构的同时,中美战略博弈在能源领域呈现白热化态势。2025 年 6 月,中国自美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三项数据同时归零,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出现的 “能源断供” 现象。
美国能源信息署测算,仅原油一项的对华出口中断,就导致美国能源企业每月损失超 7 亿美元收入,得克萨斯州页岩油产区的开工率已降至 65% 的警戒线以下。
这种反制措施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中国原油采购已转向沙特、俄罗斯等国,沙特阿美公司的长协油价较美国 WTI 原油低 3.2 美元 / 桶,且运输成本节省 15%。
天然气缺口则通过中俄远东管道高效填补,俄气供应成本较美国液化天然气低 22%。煤炭进口方面,蒙古通过陆路运输的动力煤到岸价较美煤低 18%,且不存在海运周期风险。
这种多元化布局使中国在能源安全上获得更大主动权,而美国传统能源州的政治势力正承受巨大压力 —— 得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已联名致信白宫,要求重新评估对华关税政策对能源产业的冲击。
更深层的博弈发生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在传统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对非洲出口量同比激增 47.5%,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西藏日喀则国际陆地港的启用,使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公铁联运 15 天即可抵达尼泊尔,2025 年一季度该口岸新能源车出口量达 2842 辆,货值超 5000 万元。
这种布局直接冲击美国能源霸权:中国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的份额已达 85%,美国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 40%,First Solar 等龙头企业正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
«——【·鲁比奥双重叙事·】——»
在资本与能源博弈的双重压力下,美国务卿鲁比奥的对华表态呈现出矛盾性。2025 年 7 月 27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一方面强调 “美国必须与中国互动,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另一方面宣称 “在分歧问题上必须坚持美国立场”。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暴露美国在战略竞争中的深层焦虑。
鲁比奥的立场折射出美国内政治生态的撕裂。作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阁员,他既要维护 “美国优先” 的竞选承诺,又需应对全球资本撤离带来的经济压力。
当被问及韩国资本转向中国市场时,鲁比奥声称这是 “短期市场波动”,但私下却要求财政部评估对华关税政策对美股流动性的影响。
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与美国能源州议员的游说形成共振 —— 得克萨斯州石油协会已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 300% 关税,以报复能源出口中断。
更深层的困境在于美国战略叙事的失效。鲁比奥反复强调 “中国崛起必须遵守规则”,但联合国投票中 153:1 的结果却凸显其话语体系的孤立。
当被问及美国为何反对《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他声称该议程 “侵犯国家主权”,却无法解释为何 152 个国家持相反意见。
这种逻辑断裂在美国国债市场尤为明显:2025 年 7 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 36 万亿美元,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 4.398%,而中国通过减持美债(持仓量降至 8200 亿美元)和增持黄金(储备达 2300 吨),正悄然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