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演艺圈,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有的演员不背台词,现场对着对手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全靠后期配音来糊弄观众。
还有把心思都放在打扮上,演技没多少长进,耍大牌的本事却不小。
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国家一级演员”对演习那股“玩命”的劲儿让人佩服。
陈宝国还敢直言不讳地批评行业乱象,坚守着演员的底线,成为行业的一股清流。
演艺圈这碗饭,到底该怎么吃?
陈宝国给出了精彩的答案。
提到陈宝国,大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个经典的角色。
《大宅门》里天不怕地不怕的白七爷,《汉武大帝》中雄才大略的刘彻,每一个角色都棱角分明,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些角色的成功,背后是陈宝国“玩命”般的投入。
早年间,陈宝国还是个机械厂的工人,每天和冰冷的机器零件打交道。
但他心里一直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为了能考上中戏,这个门外汉硬是把自己逼成了“戏痴”。
经常揣着笔记本跑到片场,一看就是一整天,仔细观察演员们的表演,晚上回到宿舍,还对着镜子反复琢磨,不断练习。
拍《神鞭》的时候,为了演好独眼龙这个角色,他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把一枚磨薄的扣子塞进眼睛里。
那种疼痛可想而知,拍完戏后,他的视力也受到了永久的损伤。
但他从未后悔,在他看来,为了角色付出这些是值得的。
拍《汉武大帝》时,他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二十多天,不与外界接触,不问世事。
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恍如隔世,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个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陈宝国对待表演,就像一个苦行僧,用近乎自残的投入去雕琢每一个角色。
他总说,演员吃的就是这碗“手艺饭”,要是手艺不到家,那就是对观众的欺骗。
这样一个对表演极度认真的“戏疯子”,自然看不惯如今演艺圈里的一些歪风邪气。
他不止一次在采访中公开批评,话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说到了点子上,扎得人心里发疼。
他曾痛批有的演员不背台词,现场就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全靠后期配音来补救,他直言这种行为简直是不要脸。
他还说,现在有些男演员,心思根本不在演戏上,全花在了描眉画眼、打扮自己上,失去了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早就忘了演员的根本是塑造人物,而不是当一个只会摆造型的画报模特。
那些习惯了被追捧的流量明星和他们的粉丝,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批评?
一时间,网络上骂声一片,说他是“老古董”,跟不上时代潮流,还说他多管闲事,甚至有人要求他道歉。
资本的力量也在背后悄然运作,想把陈宝国的声音淹没在各种控评和热搜里。
面对这场风波,陈宝国没有选择和他们硬碰硬。
他只是默默地减少了曝光,挑剧本也更加严格,宁可不拍戏,也绝不愿意和那些他看不惯的现象同流合污。
他没有退出演艺圈,只是用一种更孤傲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硬”气。
今年6月23日,第30届白玉兰奖的颁奖仪式上,知名演员陈宝国就出席论坛担任评委,畅谈多年来的心得。
年近七旬的他,仍然坚定表示要当一名好演员!
还笑着回应老戏翻红是因为本身就是好剧本,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他认为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才能拍出好作品,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
像陈宝国一样,对待演戏跟生命一样的还有“宝藏奶奶”吴彦姝,85岁的她,把日子过成诗。
这位85岁的“国民奶奶”,如今成了影视圈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年过八旬的她,反而在大银幕上迎来了自己的“大女主”时代。
从《相爱相亲》到《妈妈!》,再到《我们仨》,她凭借出色的演技,成为了各大导演争抢的“香饽饽”。
镜头前的她,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笑起来比谁都灿烂。
她从不避讳自己的年龄,反而觉得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故事,是岁月给她的勋章。
镜头外的吴彦姝,活得比很多年轻人都精彩。
她喜欢健身、旅行,还会玩平板支撑、劈一字马,那股旺盛的精力让不少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不批判行业乱象,也不愤怒抱怨,只是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享受表演带来的纯粹快乐。
她笑着吃演艺圈这碗饭,吃得津津有味,满心欢喜。
陈宝国和吴彦姝,就像是演艺江湖里的两个极端。
吴彦姝选择用积极的姿态融入环境,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整个片场,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治愈,让人们看到艺术生命可以跨越年龄,与时代共同前行,也让大家相信,优雅地老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而陈宝国则选择了一种看似“出世”的方式,用挑剔和距离来保持自己的纯粹。
他的“神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他就像行业里的“定海神针”,即便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但只要提到他,就会提醒所有人,真正的表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
他们虽然选择不同,但最终都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时代需要怎样的艺术家?
是需要像陈宝国这样,敢于直言不讳,不惜代价捍卫行业尊严的“卫道士”?
还是需要像吴彦姝这样,用豁达与爱包容一切,为浮躁的演艺圈注入一股清流的“疗愈师”?
答案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我们谈论“流量”和“演技”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们。
或许此刻,陈宝国正关起门来,对着剧本反复琢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吴彦姝则在镜头前,笑得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表演艺术最深情的告白,也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演艺圈里,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信息来源:2021-10-14人民网《以文艺之光 铸时代之魂丨陈宝国:与表演相遇的“四十不惑”》
信息来源:2025-06-25观察者网《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陈宝国:老剧翻红靠剧本 演员要“走心”不要“走脸”》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