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海一号这艘沉船,那是1987年夏天的事儿,广东阳江海域,一支中英联合打捞队本来在找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老船莱茵堡号,那船据说载着几吨白银。
结果呢,海底声呐扫来扫去,没影儿,反倒挖上来一条金腰带,足有1.7米长,阿拉伯风格的鎏金玩意儿。接着往下挖,瓷器铜器锡器全冒头了,247件,全是中国货。
英国人一看合同,傻眼了,这船是中国自己的,他们一分钱捞不着。那家公司后来还破产了。中国这边呢,广州救捞局简单记了档,就搁那儿了。谁知道,这玩意儿后来成了宝贝。

两年后,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带队去考察。这老头儿70多岁了,下水看了船体,说了这船能改写历史。就给它起了名南海一号。从那起,这船就成了水下考古的头牌。
中国当时水下设备一穷二白,技术还得跟日本人学,钱呢靠香港商人捐点儿。俞伟超眼巴巴看着船在海底躺着,没辙。干脆拉警戒线,派军队守着,对外说有外国炸弹,别靠近。其实是防盗捞。结果一等就是20年,海里的货等得起,人可等不起。

这20年里,中国水下考古从零起步。俞伟超这人,1933年生江苏江阴,北大历史系毕业,早年搞陆上考古,三门峡栈道、西安白鹿原、湖北盘龙城,全是他带队的。
80年代转水下,1985年还搞航空考古,用飞机拍长城。南海一号是他晚年心血。1990年代,他联络日本专家,换技术资料,在东京开会,指着投影讲中国海域特点。
回国培训潜水员,示范深呼吸调整气阀。资金紧时,四处拉赞助,带报告讲保护意义。2000年身体不行了,还审档案。2003年12月在广州病逝,70岁。他没看到打捞,但方案是他定的基调:整体保护,别拆散。
转机在1999年。一个潜水员张松去香港买装备,店老板陈来发听故事入迷,捐了120万港币,组了个协会。钱一到,船就动了。2001年用GPS定位准了坐标。
2002年3月试捞,4000多件瓷器上来,专家一看,窑口印记全对得上南宋顶级货。这船不是运杂货的,是整条南宋贸易线。

2004年,方案定了:不拆解,直接整体吊。用巨型铁箱把船连泥沙海水全包起来吊走。这在世界水下考古是头一遭。预算一亮,1.5亿打捞费,1400万修临时码头,两艘船每天80万租金,钢材水泥人工加一块儿,近1.5亿。
阳江海陵岛上还得建水晶宫博物馆,放船的,玻璃池模拟海底,又1.5亿。总共3亿。那年头,一般沉船打捞几百万就顶天了,这贵十几倍。有人直呼疯了,花这么多等技术成熟不行吗?

可不捞不行,海底水流冲刷,船随时散架。国家文物局、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三家拍板,干。方案论证了几年,专家反复测,沉船长22米多,宽9米多,福船结构,14个水密舱。
木材马尾松,耐泡,淤泥缺氧,800年没烂。瓷器80%泉州窑,钱币绍兴元宝,年代在1131到1162年。贝类分析,出航12月到1月,东北季风正好去东南亚西亚。始发泉州,那时候世界第一大港。船从福建出发,载瓷铁丝绸香料,去西亚做生意,广东海域遇礁或风暴沉了。

2007年1月开工。沉箱订制,长35.7米宽14.4米高7.2米,重540吨。分成两节运海面,拼好套船。海泥硬如水泥,箱压不下去,加水泥块到4000吨,还差2米。
潜水员人工挖,9个月3016人次,19.8万分钟。12月22日上午10点,华天龙号起重船吊起,11点半橙色箱子上来了。现场安静几秒,有人哭了。
这船亚洲第一吊,华天龙造价7亿,就为它订的。打捞这事儿,搁谁都得掂量。3亿不是小数,2007年能建十几所希望小学。可这船出水后,专家说,它是时间胶囊。
南宋海上贸易多发达,瓷器铁器金银全齐,度量衡统一,阿拉伯文订单都有。西方水密舱技术晚600年才学。中国水下考古从这起步,技术手册传开,培训班满员。值不值?先看船舱再说。

俞伟超定名时,就说这船改写历史。他早年陆上挖秦汉墓,70年代盘龙城青铜器,全是精细活儿。水下不一样,黑咕隆咚,设备差,风险高。1989年11月他带队调查,日本副队长田边昭三帮忙。实地测了船体,确认保存好。
俞伟超推整体保护,避免碎片化。2003年他走后,团队按他思路走。崔勇接手发掘,2014年现场指挥刷子力度。王仁义管打捞,培训时演示沉箱模型,比划加重步骤。
这3亿,还包括水晶宫。玻璃墙后,船泡模拟海水,访客能近看。2023年8月,船舱提取完,木梁晾干,涂保护胶。技术从无到领先,国际上拿来当范本。砸钱没错,但得有长远眼光。

沉箱到水晶宫,2014年发掘启动。先清表层淤泥贝壳,一层剥一层。2015年1月28日,舱内露头,所有人倒吸气。瓷器6万件,完整碗盘壶罐,景德镇龙泉德化磁灶窑,全宋代顶尖。
不是碎片,是层层叠放。继续挖,铁器130吨,锅钉条,南宋禁出口铁,这船偷运。金银上百件,金镯四两重,腰带1.7米,戒指耳环项链论斤。瓷上墨书,汉字阿拉伯文,来样定制,800年前就玩跨国订单。
动物骨头86羊46鸡40鹅9猪,吃肉产奶,或宗教需求。砝码天秤,跟沙特塞林港铜砝一样,国际贸易度量统一。船体福船,22.15米长9.85米宽,14舱水密,撞破一舱不沉。
木材马尾松,水泡千年不朽。瓷80%泉州,钱币推13世纪中早。出航冬春,风向对。总出土18万件,陶瓷17万,铁124吨,单项目纪录。

这批货,值多少?有人估3000亿,但不止钱。南宋经济,海上丝路,瓷出口换金银香料。泉州港当年船来船往,税入国库大头。船沉广东,可能是风暴或礁石。
文物显示,定制多,阿拉伯订单多,去西亚直达。铁器禁令,说明走私盛行,官商勾结。金银粗糙,船员私货。骨头分析,船上几十人,带畜补给。
2023年沉箱全清。崔勇说,这是史无前例范例。孙键讲,帆过浪有痕,从发现到展示,全链条中国进步。UNESCO叫它海上敦煌。研究东亚造船陶瓷航运贸易,全靠它。沉船不是孤例,南海西北陆坡还有明代船,超10万件。但南海一号最早最大最全。
想想看,800年前,22米木船,没GPS,全靠风星,跨千公里海,去陌生地做生意。风险大,回报高。宋代GDP世界第一,海上占大头。这船是实证,贸易网密,技术牛。西方那时还在内陆折腾,中国已环球前身。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