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么又开始"小心眼"了?明年即将发射的中国嫦娥七号本来跟阿联酋谈好了月球车合作,结果美国突然跳出来说"不行",理由是阿联酋的拉希德二号月球车含有美国技术,违反了美国的《国际武器贸易条例》,不能用中国火箭发射。这操作够绝的吧?更绝的是,美国转头就把这辆被禁止的月球车拿到自己的"蓝色幽灵"任务上用了,这脸皮得有多厚?
不过美国可能没想到,搅黄了一个合作,中国反而拉来了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嫦娥七号,包括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泰国等,合作载荷数量比嫦娥六号还多。这波操作,到底谁给谁上了一课?
说起嫦娥七号,这可不是一般的月球探测任务。从中国嫦娥系列的发展轨迹看,嫦娥五号搞定了月球正面采样,嫦娥六号拿下了月球背面采样,现在嫦娥七号要干什么?答案是为2030年前的载人登月做准备,更长远的目标是为未来在月球上居住打基础。
这次嫦娥七号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寻找月球水资源。别小看这个任务,如果真的在月球南极找到了水,那可是要轰动世界的大发现。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任何国家在月球表面确认发现过水,虽然科学家们一直理论推测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冰,但始终没有实锤证据.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没找到现成的水,中国科学家也不慌。在研究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时,科学家们已经摸索出了从月壤中提取水的方法。
实验数据显示,一克月壤大约可以产生51-76毫克水,按这个比例计算,一吨月壤能产生约51-76千克水,相当于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装水,够50个人喝一天的。这个发现简直是为未来月球居住提供了"备用方案"。
嫦娥七号还要带一个"前所未有"的仪器上月球——地震仪。为什么要带这个?因为月球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叫做"月球二分性":月球正面有地震活动,背面几乎没有。通过月震仪,科学家们想搞清楚月球内部结构到底是怎么回事,正面和背面有什么差别,这对理解月球形成和演化非常重要。
就在嫦娥七号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美国来了个"神助攻"。原本中国和阿联酋商量好了,阿联酋的拉希德二号月球车要搭乘嫦娥七号一起去月球,结果美国突然跳出来说"不行"。
理由是这辆月球车上有美国的技术成分,根据美国1976年的《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禁止使用中国火箭发射含有美国制造部件的载荷。
这个理由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接下来的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今年5月,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突然宣布,要把阿联酋的拉希德二号月球车加入到自己的"蓝色幽灵"任务中,目标同样是月球背面。这就很有意思了:刚刚还说这辆月球车有美国技术不能用中国火箭发射,转眼就拿来自己用了?
这种操作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先是以"技术安全"为由阻止别人合作,然后自己偷偷把被禁止的东西拿来用,这脸皮得有多厚?更搞笑的是,美国的"蓝色幽灵"任务虽然也要去月球背面,但只是进行简单探索,连采样都不做,技术含量比中国嫦娥六号的月背采样任务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过美国可能没想到,搅黄了一个合作项目,反而让中国的"朋友圈"变得更大了。失去了阿联酋的月球车合作后,嫦娥七号迎来了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包括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泰国,以及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总共6台载荷设备。
这个合作规模比嫦娥六号还要大,充分说明了什么叫"朋友遍天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阿联酋的月球车合作被美国搅黄了,但阿联酋还是选择参与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说明真心想合作的国家,总能找到合作的方式。
从这些合作国家的选择看,既有传统的航天强国如俄罗斯、意大利,也有正在积极发展航天事业的中东国家如埃及、巴林,还有在精密仪器制造方面有优势的瑞士。这种多元化的合作组合,不仅丰富了嫦娥七号的科学载荷配置,也体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
美国之所以要搅黄中阿合作,说白了还是担心中国航天实力的快速提升。从嫦娥系列任务的发展轨迹看,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在某些方面甚至开始领跑。
嫦娥六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月背采样,也是迄今为止技术难度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之一。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在月球探测方面的表现并不突出。
今年美国的"雅典娜"月球着陆器本来要挑战月球南极着陆,如果成功的话确实会创造历史。结果在着陆时出现故障,掉进了一个大坑里,只存活了12小时就报废了。更搞笑的是,美国宇航局事后还宣布这次任务创造了月球南极"最南端"的世界纪录,这种"阿Q精神"也是没谁了。
从更大的格局看,航天探索本来就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月球、火星这些天体蕴含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资源潜力,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充分开发利用。只有通过国际合作,集中各国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才能推动人类航天事业更快发展。
中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称赞。从嫦娥系列到天问系列,从中国空间站到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欢迎各国参与。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也为维护外太空的和平利用作出了贡献。
嫦娥七号的7国合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得道多助"。美国想通过技术封锁来阻止中国航天发展,结果反而让更多国家看清了中美两国在航天合作理念上的差别,纷纷选择与中国合作。这种结果,恐怕是美国始料未及的。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