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谈到一个词汇,就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也就是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如今,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早就已经泯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但是现代印度和现代埃及依然存在。
但是史学界普遍的观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英国教授马丁·雅克甚至在自己的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中表示:“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断过线的古国。”
而这一理由,事实上也是国际史学界只承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国家的一个主要理由。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国家是注定要被历史所遗忘的,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注定是要被外界所同化的。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素,其实就在于文化。
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巴比伦文明,为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更是被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但是在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文明灭亡,两河流域在此后数千年的时间里,再未作为一个文化整体而存在。
在古巴比伦灭亡之后,文明的原住民,也渐渐的被后来的伊斯兰文化所同化,取代。但是事实上,伊斯兰文明事实上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因为无论今天的穆斯林们是否愿意承认,伊斯兰教就是脱胎于犹太教。
公元前4000年,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成为了古埃及文明的代表。那时的古埃及人有着自己璀璨的文化,有着自己的多神信仰,但是在古埃及被亚历山大所征服之后,古埃及便长期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侵蚀。
最终,古埃及彻底沦为历史的尘埃,后来穆斯林们占领了这个国家,或者说是占领了这个国家的躯壳。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直到今天依然矗立在埃及,开罗今天也依然存在,但是古埃及这片土地,已然没有了灵魂。
从血统上来说,现代埃及人就是古埃及人的直系后裔,但是从文化上来说,二者已经是两个民族了,文化上的联系已经荡然无存,埃及已经成为了一个穆斯林国家。
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几乎同期诞生,但是公元前2世纪,孔雀王朝被灭亡之后,印度便陷入了长达数千年的分崩离析。马克思曾经说过:“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是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印度人现在主要信仰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是雅利安人和后来的波斯人从外界带来的,而诞生于印度本土的佛教,如今反倒在东南亚大行其道,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经灭亡了,现在印度的佛教反倒是从中国和东南亚倒传进入印度的。
你可以说印度是没有历史的,因为印度的历史不是被外国人所记载的,就是和各种乱七八糟的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古印度和现代印度,早就没有什么联系了,甚至就连血统都不存在什么联系了...
而中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无论是古巴比伦,古埃及还是古印度,他们的灭亡从客观上来说,都是因为外族的入侵所造成的。但是中国在历史上并非没有被外族所入侵过,甚至中原王朝还被外族所灭亡过,被外族所统治过。
但是中华文化从未被消灭,甚至还在不断的同化外来者,那么中国到底凭什么,坚持到了今天呢?
为何屹立
接下来我要提出的这种观点,可能不为大众所接受,甚至可能是很多人根本想都没有想过的。但是笔者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地理决定论”的信徒,至少我对我自己的观点,是坚信不疑的。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除了中华文明所起源的黄河流域之外,无论是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还是尼罗河流域,其气候和自然环境都要比黄河流域要好得多。
而影响这一点的最直接因素,只有两个字,温度。
中国北部地区的气候相对寒冷,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相较于其他三个文明的成员,需要更加勤奋的工作,为了抵御寒冬,这里的人们需要修建更加坚固的屋舍,需要准备更多的衣服和燃料。事实上在同纬度的地区,反倒更加容易产生游牧民族,而非农耕文明。
但是黄河流域偏偏又有着大片的平原,靠近水源,且适合耕种,所以中华文明这个“奇葩”也就这么诞生了。相较于其他三大文明而言,中华文明天然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因为北方的寒冷气候,所以文明所需要面对的邻居,往往不是骆驼商队,而是骑着马的暴徒。
掠夺,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文明天然需要更强的防御能力,这就使得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早期,相对“比较抗揍”。除了中国之外,其他三大文明都是灭亡于文明早期,或者说是前中期,而中国在这个时间段,是不存在断层的。
中原文明第一次完全被外族所消灭,是在宋末元初,而在那个时候,中华文化的韧性早已不是数千年前所能够比拟的。而这宝贵的发展时间,决定了中华文化日后的地位。而这个时间窗口,也使得中国人形成了有别于所有外族的文化。
因为中华文明天然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所以文明早期就意识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上帝没有办法帮助你打败你的敌人,但是你自己可以。这不代表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并非对神的信仰,而是一种祖先信仰,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也存在“天”的概念。
但是“天”不是“天堂”,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先知和慈悲的化身”,“天”掌握着宇宙的秩序,但是却并非是唯一的神。而王权作为“天”的受命者,则天然的具备对所有土地的统治权,这就使得中国人养成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
而在其他文化看来,上帝是犹太人唯一的神,真主则是穆斯林的神,但是中国人不是这样的,所以中华文化能够兼容并且吸收其他的文化和其他的民族。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教会,也不存在宗教战争,所以中国文化相对平稳的流传到了今天。
正是因为这种兼容性,所以很多少数民族统治者才更加容易的包容和接受中华文化,而不是以自身的文化来取代中华文明。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了中原王朝的自身更迭之中,在王朝发生更迭的时候,后者往往能够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以及文化,而非全盘的推翻重来。
除此之外,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都使得中华文化相较于其他的古代文化要更加的稳固。儒家思想作为“国教”,排他性也没有那么的严重,这一切都决定了今天的局面...
参考资料:
《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看中国文化自信》 陈江涛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熊玠
《中国是世界历史中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基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李雨夕 杨君笑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