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学者的困惑,撕开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伤疤。英法俄美都曾侵略过中国,为何中国人偏偏最恨日本?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七十余年,这段历史的伤口为何仍在隐隐作痛,甚至不断渗血?
答案藏在历史的长河和现实的摩擦里。
作者-水
说起侵略中国,日本确实不是第一个。
早在1840年,英国人就用鸦片撬开了中国大门,紧接着法国人烧了圆明园,俄国人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但这些西方列强的侵略,说白了就是抢钱抢地盘,目标明确,手段虽然残忍,但还在"正常"的掠夺范围内。
日本却完全不同,它要的不只是钱,而是要把整个中国从地图上抹掉。
强盗抢完钱就走,最多留下个心理阴影,但邻居要霸占你的房子,还要让你孩子喊他爹,这性质就完全变了。
日本的野心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它推行的是"大陆政策",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和生存空间。
从地理上看,日本这个岛国资源匮乏,地震台风频发。
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催生了一种病态的危机感,让它从骨子里就有着向大陆扩张的执念。
早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日本就第一次尝试入侵朝鲜半岛,想借此进入中国。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再度侵朝,明军苦战七年才将其击退,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到了近代,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终于有了实力,第三次扩张终于成功。
与其他列强不同,日本的侵略带着一种疯狂的占有欲,要的不是共存,而是替代。
它要让中国人说日语,拜天皇,彻底消灭中华文明的根基,这种灭国灭种的政策,连西方殖民者都未曾如此极端。
如果说侵略的性质让人愤怒,那么日本的暴行就让人发指。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用枪击、砍头、活埋等手段杀害超过30万平民。
这是屠宰,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践踏。
当时的南京城内,护城河里漂浮的尸体能把船顶翻,街道上血流成河。
更可怕的是,这种暴行不是失控行为,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系统性屠杀。
日军内部甚至进行"百人斩比赛",把砍杀中国人当作竞技游戏。
除了屠杀,日本还推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731部队把活人叫"马鲁他",关在铁笼子里做细菌实验。
给胳膊打针,往肚子里灌病菌。
这些实验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3000人,而且都是最残忍的折磨致死。
更令人发指的是慰安妇制度,大约20万亚洲女性被强迫为日军提供性服务。
她们每日被侵犯数十次,很多人最终死去,活下来的终身受尽耻辱。
日本的暴行远不止这些,它还要摧毁中国人的精神。
在东北、台湾等地推行"皇民化教育",让中国孩子从小学日语、唱日本国歌。
强迫他们忘记祖先,否定中华文化,这种文化灭绝比肉体屠杀更加阴毒。
据统计,整个侵华战争持续14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这个数字超过了当时日本本土的人口总数,可见其暴行的规模。
面对如此深重的历史创伤,中国人对日本的特殊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历史的伤痛需要时间来愈合,那么日本战后的态度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同样是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突然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
这一跪震惊世界,德国民众80%支持总理谢罪。
此后德国持续追查纳粹罪犯,到1950年已审理96万宗案件。
德国课本里把"大屠杀"写得字字带血,连奔驰、西门子这些大企业都主动去奥斯维辛遗址立碑认错。
反观日本,态度截然相反。
从20世纪50年代起,右翼势力就推动教科书修改,把"侵略"改成"进入"。
把"南京大屠杀"称为"南京事件",还加注"事件真实性存在争议"。
管当年的侵略叫"大东亚战争",说是什么"解放亚洲殖民地"的"自卫战争"。
更恶心的是政府高层,首相、大臣们年年往靖国神社跑。
那里面供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他们穿着礼服鞠躬,眼睛都不眨一下。
这种对比让人心寒。
德国像犯错后真心道歉的朋友,日本像死不认错还反咬一口的熊孩子。
当德国总理下跪的镜头传遍世界时,日本外相正在辩解"慰安妇是自愿服务"。
两种态度决定了两种历史轨迹:德国融入欧洲成为和平支柱,日本却与邻国龃龉不断。
历史问题如果只停留在过去,或许还有和解的可能。
但日本偏偏要把这些问题拖进现实,不断制造新的摩擦。
1972年中日建交时,中国主动放弃战争赔偿,算得上大度。
可日本没有珍惜这份善意,反而得寸进尺。
2012年,日本政府竟然把钓鱼岛"国有化",这简直是公然挑衅。
消息一出,中国爆发反日游行,上海街头标语满天飞。
网友的愤怒可以理解,日本这是在伤口上撒盐,在挑战中国人的底线。
更让人愤怒的是2022年的玄奘寺事件,南京玄奘寺竟然供奉日本战犯牌位。
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民众跑到寺庙抗议,情绪可想而知。
这种事情让人觉得,日本的挑衅没完没了,总有人在为侵略者招魂。
在国际关系上,日本跟美国走太近,也让中国人不爽。
日本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在国际上常常跟美国一起针对中国。
2010年代美国搞亚太再平衡,日本跟着起哄,军舰在南海晃悠。
2021年,日本支持美国制裁中国,网上中国网友直呼"日本又当走狗"。
经济上虽然中日贸易繁荣,2023年贸易额达到3200亿美元,但政治关系依然冷淡。
更要命的是教育问题,日本年轻人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
教科书里侵华战争被一笔带过,东京的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根本不了解。
2024年还有日本众议员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网上骂声一片。
这种无知和傲慢,让中国人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
不是中国人记仇,是日本不让人忘记,一边制造历史创伤,一边否认历史事实。
这样的邻居,让人如何不恨?
德国教授的困惑其实不难理解,当一个国家不仅犯错还死不认账,受害者的记忆当然格外深刻。
历史的伤口或许会结痂,但拒绝道歉的态度会让它永远流血。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记忆依然顽强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
有些账,不是时间能抹平的,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反思和道歉。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