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媒体9to5Mac 7月9日报道,苹果在预热iOS 26系统时发生关键策略转变,宣布不再提前揭晓数月后才能使用的主要新功能。这一调整源于2024年WWDC大会上个性化Siri功能的“翻车”——当时承诺的深度情境理解、屏幕内容感知等核心功能至今未上线,导致用户信任度受挫。
这场策略调整的背后,是苹果对“功能预告-用户期待-实际体验”链条的重新审视。
此前,苹果习惯在WWDC上集中释放未来一年的功能规划,例如2024年WWDC高调展示的Siri个性化功能,本应在iOS 25中落地,却因AI模型整合难度、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被迫跳票。
摩根士丹利调查显示,约50%用户因Siri功能延迟搁置了iPhone升级计划,直接影响苹果2026财年出货预期。
新策略下,iOS 26的主要新功能将通过iOS 26.1、iOS 26.2等迭代版本分批上线,以新闻稿或短视频形式动态发布。
例如,已确认的AirPods六大升级功能(如相机控制、录音室级音频录制)将在iOS 26.1中推出,而与日历、健康相关的AI功能则因开发复杂度推迟至iOS 27。
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既能降低开发压力,又能通过持续曝光维持用户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并非完全放弃功能预告。WWDC 2025仍公布了iOS 26的核心设计革新——“Solarium液态玻璃”界面,这是自iOS 7以来最大规模的视觉升级,涵盖动态光效、全透明模式等特性。
但对于需要深度整合硬件与AI的功能,如Apple Intelligence驱动的智能日程管理、健康教练等,苹果选择暂缓披露。
这种转变可能重塑行业规则。此前,谷歌、Meta等公司也因AI功能跳票引发争议,但苹果作为“体验标杆”的调整更具风向标意义。分析师指出,苹果的谨慎态度反映出其对技术成熟度的更高要求,但也可能让竞争对手通过快速迭代抢占市场。
对于用户而言,功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模式利弊参半:好处是避免空头承诺,坏处是削弱了系统升级的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苹果需在保持神秘感与满足用户期待之间找到平衡——毕竟,WWDC的舞台本就是科技行业的“春晚”,观众买票入场,总希望看到真刀真枪的创新。
你认为苹果的“低调”策略是务实之举,还是对创新力不足的掩饰?当科技公司的功能预告屡屡“翻车”,用户该选择包容还是用脚投票?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内容来源:9to5Mac、彭博社、摩根士丹利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