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和一个女老乡聊天。
她年轻时读书很厉害,大学 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还找了一个上海的男友。
父母听说她要定居上海,立马反对:“没有办法习惯上海的生活,觉得上海很排外。”
在父母的强势要求下,她和男友分手了,并且上岸本地的一家事业单位。
换了工作,也换了环境,也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是她很难受。工资一落千丈,失去男友的痛还没有消除,父母又开始逼婚,安排各种相亲。
一晃,她三十多了,还是只身一人。
她慢慢意识到,父母的做法,也确实为了她好。担心她一个人在上海,人生地不熟,会遇到坏人,万一失业,也没有人帮一把,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上海的房子也贵,买房压力大。
到本地的话,起码亲戚朋友会关照一些。万一遇到困境,不还有父母托底吗?
另一方面,她懂了父母的小心思——老了,还指望她照顾。她是独生女。
婚姻对于她来说,也许不愿意将就,但父母觉得,女儿早早结婚,有一个看起来还好的家庭,是莫大的面子。
归纳成一句话:父母为你好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的面子、晚年生活做打算。父母对子女的选择和安排,往往是既要你好、又要自己好。
换做是外人,那就更加明显了:人或多或少会照顾自己的利益点,再去帮别人选择。
人与人互动的时候,难免会涉及到利益。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就会假借给人好处、美言,为自己守护某种利益。

02
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之后,你怎么活都不顺。
有一只蜈蚣,慢慢爬行。
一只青蛙好奇地问:“蜈蚣先生,你那么多脚,每次走路,是先提起左脚,还是右脚呢?”
蜈蚣想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回答。
奇怪的是,接下来蜈蚣继续走,发现自己迷茫了,不知道要先提起哪一只脚。
一个打乒乓球的中年女人,手臂抬得很高,动作也不规范。
一旁的男人走过来,说:“你的姿势不对,让我教你。”
男人让女人把手臂压低,推球的动作规范。
女人却连续五六次,都接不住球。
女人的动作,还变得像企鹅一样——分明,她是和家人业余锻炼,怎么就变成了一次糟糕的体验?
如果你接纳了他人的建议,还用上了,那么你会沦为他人的提线木偶,任人操控。
他人从自己的角度去选择如何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等细节。他人再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规范你的生活,这其实是在强制性改变你的习惯,干涉你的生活。
有时候,你确实“活法不太好”,但你习惯了,自己很快乐。非要改变,那就推倒重来,变成强求。
《寒窑赋》里说:“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不同类型的动物,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注定有某种特性上的“输赢”。
人与人之间,也有特性区别,就是父母和子女也有区别。他人选择某种活法,再强加给你,你就像一兜白菜,被人选来选去,菜叶都会翻烂了,怎么会有好心情呢。

03
做人,先是独立的个体,再是群体中的一员。
《乌合之众》里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
不要盲目群处,更不要总是问别人如何选择,而是搞清楚个人和群体关系,做人的顺序。
1.在社会道德、法律的规范内,设定自己的做人标准。
人在成长过程中,把别人的标准当成自己的标准,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有自己的标准,未来的每一天,头脑就清晰多了。
别人怎么选择,只要违背你的标准,你就不会跟从。从而你保持了个体的独立性。
2.设定自己的行动目标,还主动减少他人干扰。
身边的人,难免对你说三道四。但是你却咬定青山不放松。
你相信自己方向没有错,行动多年后,有了结果。他人又会改口,赞同你的选择。
用你的坚定,带动他人,从而形成群体的支持力。
3.冷静观察,发现每一个人的利益点,你就知道如何群处了。
做人要善解人意,与人有共情力,不能完全脱离群体。因此我们就要观察清楚,随时恢复自己的理智。
人在群体里,但常常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他人对你的选择干扰,到底为什么,一目了然。
当然,看透不说透,我们也尊重他人的观点。
4.分清楚共同目标、个人目标。
在两个目标有冲突的时候,要学会选择。你完全可以离开某个群体,换一个和你目标大概一样的群体。而不是丢了自己的目标,选择和大家一样。
这也是古人推崇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04
人生有很多路口,需要选择。你可以询问他人,但不要交给“他人选择”。
把选择当成一把利剑,你愿意抓住把柄,还是拿住利刃的一端?
任何时代,被动就要挨打,主动才会赢。
你可能让他人失望,但你也会给自己带来希望。
人生是你的,以后的路怎么走,酸甜苦辣咸,都是你的感受。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