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汗多等于肾虚?别被误导了,这几大表现才是肾虚的“真面目”

在夏季炎热的三伏天里,最容易汗流浃背,有时候坐着一动不动都会出汗,若再活动一下更是大汗淋漓。

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是不是肾虚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夏季爱出汗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正常现象。

高温天气下,人体内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于是身体就会通过排汗带走一部分热量,使体温回归正常。而且出汗的多少也跟个人体质和运动量有关。

汗腺发达、运动量多和代谢旺盛的人更容易出汗,脂肪含量高也会影响身体的散热速度,导致汗液增多。

中医所讲的肾虚通常会伴有一些典型症状,不会只有出汗一个现象。例如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夜尿增多、四肢畏凉等。因此单纯的天热出汗并不意味着体虚和肾虚,而真正的肾虚会有以下4种类型。

一、肾阳虚(怕冷)

肾为先天之本,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到根本性作用。

肾主精气,关乎着生殖系统的健康,肾精可滋养骨骼与牙齿的生长发育,同时还稳固着全身的水液平衡。肾精充足的人拥有着很强的思维能力。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能损害肾脏健康的不良习惯,最终会导致肾虚,引起周身不适。

肾虚中的肾阳虚类型最为常见。

肾阳虚的主要表现为怕冷,包括手脚冰凉、腰膝以下发冷,冬季比夏季要更严重一些。有时还伴有疲劳乏力、精神不济的症状,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面容苍白,只想躺着休息。

夜尿也会逐渐频繁,小便清长。男性肾阳虚会导致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女性则会引起宫寒和月经不调,影响受孕。

肾阳虚的患者可以通过中药和饮食进行调理。日常要多吃一些温补类食物,比如羊肉、生姜、韭菜、肉桂等,少吃生冷寒性的海鲜、西瓜和冷饮。

还要注意对腰部和四肢的保暖,夏季时切不可空调直吹、洗凉水澡。每日可做八段锦等舒缓类的健身操进行适当运动,促进阳气生发。

二、肾阴虚(燥热)

肾阴虚往往会引发身体的燥热现象。

不仅手心、脚心一直发热,有时还会有胸口烦热、胸闷憋气的症状。

白天总是感觉口干舌燥,心情烦闷。夜间则时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不停做梦。而且睡着后会潮热盗汗,醒来后就不出汗了,整个人看上去比较焦躁易怒,不利于开展社交活动。

如果肾阴虚特别严重时,会导致男性产生遗精现象,也会使女性的月经量减少,有提前闭经的征兆。

平常应少吃辣椒、烧烤啤酒、高油高糖食品,这些食物会增加身体的燥热感,加重肾阴虚。

熬夜最伤肾阴,应争取做到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日常还要避免处在焦虑的情绪中,多做让自己放松开心的事,找到排解焦虑的方法,情绪稳定很重要。

三、肾气虚(疲劳)

现代社会的内卷现象愈演愈烈,打工人的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无论是在通勤路上还是在休息间隙,都得时常盯着手机回复工作消息。中医讲“劳则耗气”,疲劳、虚弱仿佛成了现代人的代名词。

疲劳就是肾气虚的表现。

只要稍微一活动,就觉得疲惫不堪,甚至气喘吁吁,免疫力也越来越低,每年的流感都能中招。加上腰痛颈椎痛,久坐久站都不适,一部分人还有尿频尿不尽的症状。

针对以上这些肾气虚的症状,在饮食方面应以补气血为主。

像山药粥、红枣桂圆汤、黄芪炖鸡、莲子粥等都可以,部分食材也能当茶饮。少吃耗气的食物,比如空心菜、白萝卜、薄荷、山楂等。

在日常工作中应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再配合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可巩固肾气。

四、肾精不足(早衰)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肾精不足会影响身体发育和骨骼健康。成人若肾精不足会有早衰迹象。

头发变白甚至脱发、皮肤松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

肾精不足的老人则会有骨质疏松的风险,腰腿疼痛,更容易骨折,牙齿也会过早的松动,牙龈萎缩,咀嚼无力。头晕耳鸣时常发作,严重影响睡眠。长此以往,老年人的健忘症状会加重,导致反应迟钝。

想要通过饮食调理肾精不足,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益精的食物。比如黑豆、枸杞、海参、牡蛎等。

过度的抽烟喝酒,会加速肾精的损耗,也不可纵欲无度,每天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在精神情绪方面,无论哪个年龄段,肾精不足常常会伴随着焦虑和抑郁。

常见的表现有每天打不起精神,整个人呈现出一种低落状态,承受能力减弱,心情起伏大。

想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药补和食补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冥想、做瑜伽等方式排解抑郁情绪。只要长期坚持,肾精会逐渐恢复。

结语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以上所提到的所有中成药,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检查,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最优选择。

肾虚有不同类型,调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切不可胡乱用药,以防加重病情。

肾虚的调理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效果的。只要能做到合理饮食、作息规律、节制欲望、适度运动,肾虚的症状会慢慢得到改善,直至痊愈。

现代人常把“肾虚”挂在嘴边,却始终不注意保养,肾虚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了调理信号。

针对身体的不适症状,不要恐慌,积极调养、科学治疗、放松心态,就会发现,你的肾其实很强大。

参考资料: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6《基于代谢组学的肾阴虚证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六味地黄丸干预机制》

中医杂志 2019.5《肾虚证现代内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8 《自汗与盗汗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养生   真面目   夏天   症状   身体   现象   精神   燥热   疲劳   夏季   中医   情绪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