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我从中得到了很多感悟。她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两岁,成绩一直中等,但性格开朗、懂事贴心。她说:“孩子就像小树苗,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你不能逼着它一夜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做妈妈的,只要给足阳光雨露,耐心等待就好。”
闺蜜的话点醒了我:我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却忘了他每天主动帮我擦桌子洗碗、记得给我捶背、会因为心疼流浪猫而难过,这些闪闪发光的地方,难道不比分数更重要吗?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调整心态。看到老师在群里的批评和提醒,我不再第一时间暴跳如雷,而是先冷静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这件事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二)孩子是不是有自己的原因?
(三)我能怎么帮他解决?
当我试着学会理性分析问题,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慢慢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
生气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伤身和破坏亲子关系,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育儿的路上,其实是在完善自己,回忆那些让我怒吼咆哮的瞬间,本质上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
我怕孩子不如别人,其实是怕自己的教育失败;我逼孩子争强好胜,其实是在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我把“望子成龙”的压力,变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也变成了折磨自己的枷锁。
作业没完成,陪着他一起补就行;成绩不理想,帮他分析错题、总结经验就好;上课搞小动作,和他聊聊是不是觉得课堂太无聊,一起想办法集中注意力。
我不再拿自家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关注他的进步:这次比上次多考了5分,字迹比以前工整了,上课主动举手发言了,这些小小的变化,都能让我开心很久。
我也开始学着爱自己,不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练瑜伽,晚上孩子睡了追追剧,做做自己喜欢的小事情,周末约上闺蜜逛街喝茶。当我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精彩,就不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而焦虑抓狂。
现在的我,终于活明白了:不是孩子太费妈,而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作为妈妈,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忘了最好的爱,不是控制和逼迫,而是包容和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的心态也需要慢慢成长。
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为人父母,我们不仅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要想办法去思考,去改进。
生活中除了生死,真的没有什么大事。那些让我们生气的瞬间,那些让我们焦虑的问题,多年以后回头看,都会变成不值一提的小事。与其在情绪的旋涡里苦苦挣扎,不如放宽心态,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育儿之路可以辛苦,但绝不能痛苦。
当我们学会平静地面对问题,学会温柔地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养娃之路,也可以充满欢声笑语,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