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伏,进入中伏,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太阳铆足劲儿烤着大地,树叶被烤得打卷,知了的叫声也透着焦灼,树荫下的小狗吐着舌头……万物每天都生活在热浪里,苦不堪言。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的感觉尤为明显。体感温度超过40℃,真正的“桑拿模式”日常。
所以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饮食上多吃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等。
都说头伏饺子中伏面,老祖宗的智慧藏在碗里:中伏吃面,福寿绵延。
无论是酸甜可口的西红柿鸡蛋面,还是浓郁鲜香的热汤面,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最后喝一口热汤,把湿气都排出去,浑身都舒坦。
除了吃面,晒伏正当时,趁中伏太阳最烈,把家里的被褥、枕头、换季衣服拿出来晒两个小时,杀杀菌,去去潮。
中伏虽热,但也是大自然的“馈赠”一一借这股热力给身体“大扫除”,秋冬才能少生病呀!借中伏阳气,调理老寒腿、鼻炎、宫寒,把“冬日隐患”扼杀在夏天。
中伏湿邪重,我们还要祛湿排毒。高温加速代谢,出汗和食疗结合在一起,可以把把湿气、毒素“一键清空”。每天泡杯“祛湿茶”超舒服。用赤小豆、茯苓和陈皮煮水喝,清清爽爽。
冬瓜:清热利水,多喝冬瓜排骨汤、冬瓜虾皮汤,把湿气排出来。
生姜:温脾胃、祛寒湿,多喝生姜炒米茶、姜枣茶。以热制热,帮助排汗散热,比冰水更解暑!
绿豆:解暑降火,可以多喝绿豆百合粥、绿豆汤。
拍八虚:每天拍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每个部位拍3-5分钟,拍出湿气。
艾灸肚脐:睡前用艾灸盒熏神阙穴,温阳祛湿,还能改善失眠。
泡脚:生姜+艾叶煮水泡脚,泡到微微出汗,祛湿助眠(水温40-45℃,别泡太久)
补足阳气:中伏是阳气最盛时,养阳能让秋冬少生病。
晒背:我们可以晒太阳补阳气(晒后背10分钟就行,别晒脸! )
腹式呼吸:每天睡前做10分钟,吸气鼓肚子,呼气收肚子,养脾胃、调气息。
中伏养生小提醒:
1.别长期待在空调房!室内外温差超5℃易生病。空调别贪凉!26-28℃最舒服,避免直吹,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2.出汗后别猛灌冰水,喝温盐水或绿豆汤补水分
3.别光脚踩凉席/地板,湿气会从脚底入侵
4.可多吃冬瓜、丝瓜等“利水菜”,帮身体“排水”
5.冰奶茶/冰可乐:贪凉伤脾胃,湿气“找上门”。
6.重口味外卖:辛辣/油腻是给身体“添堵”,加重湿热,所以少吃或不吃。
7.隔夜菜:中伏细菌疯长,吃坏肚子得不偿失
8.别喝冰水!常温/温热的水才是“养身水”。温水+柠檬片是最简单的“排毒水”,补充维C还促代谢。
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甘草),煮一壶酸甜开胃,消食解腻。
荷叶茶(干荷叶+冬瓜皮+赤小豆),泡水喝,把湿气“泡”光。
9.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户外活动选清晨或傍晚。微微出汗即可,大汗淋漓伤元气!
10.适当吃“苦”,清热养心。像苦瓜、苦丁茶、莲子心能帮助清心火、缓解疮痛。对于心气虚的人而言,吃苦味食物还能补心气。但要注意,苦瓜性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11.钠和钾失衡,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夏天补充钾元素十分重要。喝茶、吃菠菜、番茄、红薯等,都是补充钾元素的好方法。
愿大家都能做管理自己健康的小能手,安稳度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更新时间:2025-08-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