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晋南,又见远古蚕蛹

河津古垛遗址出土的石雕与陶制蚕蛹


7月28日,

中国文物报发布了

山西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该遗址出土了六枚陶雕或石雕蚕蛹,

这一发现揭开了早期丝绸技术

起源与传播的神秘面纱。

目前,

这些蚕雕正在运城博物馆

“寻根-运城最新考古成果展”中展出。


运城博物馆展厅


古垛遗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古垛村南侧的台地之上。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研究所、运城市考古队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该遗址累计揭露面积218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房址5座、灰坑139个、陶窑4座、火塘4处,出土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垛遗址地理位置图

左:古垛遗址2024-2025年发掘区航拍

右:仰韶文化中期房址F3


其中,房址为半地穴式,与目前晋南豫西地区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型房址建造方式基本一致。灰坑总体上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平面以椭圆形和圆形为主,结构多为直壁平底和弧壁圜底。陶窑多仅存底部结构。不同类型遗迹之间存在反复叠压打破关系,映射不同时期发掘区域在聚落形态布局上的演变轨迹。


仰韶文化中期陶窑(Y3)


该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陶器器类以钵、盆、罐、瓶、釜、瓮最为常见,彩陶有黑彩、红彩、白彩等,黑彩为主,常见纹样有条带纹、变体鱼纹、“花卉”纹、网格纹、圆点纹等。


彩陶盆


最值得一提的,是遗址内出土了6枚陶制或石雕蚕蛹,石雕蚕蛹形态逼真,整体造型与现代家桑蚕蛹高度相似。它们有的呈椭圆状,中间圆润饱满;有的则带一些简单的纹饰,螺旋状的花纹勾勒出蚕蛹的头部、腹部和尾部,展现出古人高超的雕刻工艺。


小石球


此外,该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陶纺轮,中间打孔,可用来纺线;骨针,通体磨光,上粗下细,两端磨尖,顶端穿孔,可用来织布。从蚕蛹的细致雕琢到纺织工具的配套使用,生动展示了史前时期先民的智慧与纺织文明的端倪。


绿松石坠饰(左)与燧石坠饰(右)

夹砂罐


据该考古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发掘情况来看,古垛遗址年代从仰韶早期东庄类型延续至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西阴文化)时期。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汾河下游地区仰韶早期考古学文化发现的空白,为晋南地区仰韶早期东庄类型向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西阴文化)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遗址内不同类型遗迹之间反复叠压打破,也为研究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功能布局演变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目前,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蚕蛹,在晋南地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夏县师村遗址、闻喜邱家庄遗址、河津古垛遗址均有发现,对研究古史记载中的嫘祖“养蚕缫丝”、丝织起源及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旋纹小罐


图|中国文物报 运城文物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山河+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历史   蚕蛹   远古   遗址   仰韶文化   运城   河津   运城市   石雕   发现   地区   阴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