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倪萍,许多人会想起她高挑的身材、大气优雅的面容,那么多年在春晚舞台上留下的声音;想起她在影视作品中的精湛演技;想起她用山东话播报天气预报的幽默自信。一眨眼,倪萍已经66岁了。
一向谈吐得体、风趣正能量的倪萍,一生坎坷,但从不抱怨命运。而在《超级访问》她却坦言:“若有来生,我既不要爹娘,也不要孩子,更不要家庭。”
1959年出生在山东威海荣成倪萍,原本叫刘萍。父亲刘世杰在青岛一事业单位工作,母亲倪道香是青岛制镜厂的会计,后来还晋升为生产厂长。论家庭条件,倪萍已经跑赢了那个年代的很多同龄人,但她的童年并没有那么无忧、快乐,父母在她7岁时离异,她和哥哥都归母亲抚养,这也是她和哥哥后来都改姓倪的原因。
父母的离异,或许对更大一些、更懂事一些的哥哥有影响,但并未太影响倪萍。因为在这样的双职工家庭,父母无暇照顾两个孩子,倪萍两岁就被送到乡下姥姥家生活,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
7岁开始父爱缺失,因为哥哥身体不好,性格强势的母亲更加偏疼哥哥,当然也有一点重男轻女的原因。倪萍曾在节目中描述过,小时候妈妈给哥哥订牛奶,一次订一瓶,等哥哥喝完,妈妈把奶瓶子用水涮涮,让倪萍尝尝味。妈妈给哥哥煎鸡蛋补充营养,用煎鸡蛋剩下的油给倪萍炒青菜。
吃苹果只能吃烂的,不能馋肉,所有好的都是留给哥哥的,倪萍一旦流露出口腹之欲,就会被母亲数落。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本能的口腹之欲在这样的家庭里竟成了一种羞耻。成长过程中,倪萍一面渴望着母亲的认同,一面越来越与母亲疏离。
那些年最喜欢的事,就是一到假期就往姥姥家跑。母亲永远对她冷漠苛责,姥姥对她的夸奖却跟不要钱似的,因为姥姥,倪萍才越来越自信。在姥姥的鼓励和关爱下,倪萍容貌出众,性格爽朗,一米七四的大个子,出落得越发出众了。
倪萍走上艺术道路,最开始并不是因为热爱。高中毕业时,得知山东艺术学院在招生,她就报考了,为的是逃离压抑的家庭,离开青岛,去到济南。没想到一考就考上了表演系,后来她的精湛演技,都是这时期打下的底子。
1986年,27岁的倪萍和青岛记者李彦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她后来走上主持道路、成为央视一姐,是误打误撞,因为专业原因,她最开始是个演员。大一时就在电影《女兵》担任女主角,这个高挑的山东姑娘被电影界注意到,顺利开启了演艺生涯,毕业后进了省话剧院,24岁就评上了二级演员。这时的她已是山东颇有名气的女演员了,1987年,青岛台春晚请她来当主持人,这一次“客串”竟改变了她的职业道路。
后来几年她仍深耕电影事业,还获得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这时央视向她抛来了橄榄枝。第一次主持晚会时,她让央视导演刘瑞琴印象深刻,1988年刘导又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专题系列片《人与人》。倪萍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却与丈夫女儿分隔两地了。丈夫希望她回青岛工作,多顾及家庭,倪萍却不愿放弃事业上升的机会,三年的婚姻就此瓦解,女儿被判给了丈夫。
1990年,倪萍被调入央视,有了北京户口。九十年代初,电视节目并没那么丰富,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还记得守着电视机,等待《综艺大观》开始的情形。倪萍成了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从此家喻户晓。1992年,她又和杨澜、赵忠祥一起主持了春晚,从此后,她成了当家花旦,共主持了13次春晚。
1997年,倪萍再婚,对方是著名摄影师王文澜。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后来还共同出版了摄影文集《自行车的日子》,王文澜负责摄影,倪萍负责撰文。他们有了儿子虎子,但不幸的是孩子有先天性白内障。
1999年,赵本山在包袱密集的小品中两次提到了倪萍,一次称她是“梦中情人”,一次提到她的畅销书《日子》,镜头给到倪萍,她笑得得体优雅。但2000年之后,日子急转直下。为了给儿子治病,倪萍工作家庭两头忙。因为过多的关心儿子,因为压力太大,夫妻感情有了裂痕。为了带儿子出国手术,2004年倪萍离开了央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而在一年后,家庭破裂,46岁的倪萍,失婚失业、经济上也捉襟见肘。
将她从低谷中拉出来的,是她内心的坚韧,和第三任丈夫杨亚洲。巧合的是,在杨亚洲导演的《浪漫的事》中,倪萍凭借宋雪获得了金鹰奖视后。这个角色的故事很契合上一段婚姻中的倪萍,因为孩子被拐,宋雪精神崩溃,丈夫逃离了这个氛围压抑的家庭。
2014年,倪萍重回主持岗位,《等着我》感动了亿万观众。如今66岁的她生活淡然,工作节奏放缓,参加了综艺节目,还开通了短视频平台。做主持人,她曾是央视一姐;写书,她的《姥姥语录》至今仍是被年轻人反复阅读的高分作品;演戏,贡献了太多好作品,拿了不少奖;作画,被拍出150万一幅的价格。
66岁的倪萍经历了磨难,一度放弃过事业,却从未放弃精进自我。在访谈中,她说了那番来生不要爹娘不要孩子的话后,又幽默地说:“但是违反科学,你从哪儿来?那就勉强要爹娘吧,然后不要家,不要孩子,我愿意一个人”。
这就是倪萍的谈吐,适度的吐槽、抱怨,但总能用一个更大的包袱让辛酸一笑而过。她的一生波澜壮阔,有家庭的伤痛和温暖,有事业的起伏与辉煌。66岁的她有阅历,也有资历,但在任何时候,她总是给人带来欢乐,从未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年轻人说教。如今玩起了短视频平台,她温文尔雅分享趣事,口中从不说网络流行词,因为她不是追赶流行的人,很早之前,她就是“造梗”的人。
参考文献:
来源:西安晚报2017-03-16 10:43:55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3-16 09:10:48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