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甩出一纸部长令,直接把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在全球的三十多家分支机构,来了个为期一年的“顶格”冻结。
安世半导体它是全球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尤其在功率芯片这个赛道上,是绝对的顶级玩家。2024年,它给母公司闻泰科技贡献了超过140亿人民币的营收,净利润20多个亿,是闻泰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现在,这头奶牛被人直接拴上了缰绳,还不准产奶。
更离谱的操作还在后头。禁令刚下,安世半导体的三名外籍高管,包括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就联手向荷兰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紧急申请。他们要求什么呢?要求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的一切职务,并且,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半导体几乎全部股权,强制托管给一个所谓的“独立第三方”。
你没看错,法院居然就批准了。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中方创始人被赶出董事会,股东权利被架空,一家中国人全资控股的公司,决策权一夜之间落到了外人手里。这已经不是商业纠纷了,这几乎等同于一场精心策划的“合法抢劫”。消息一出,闻泰科技复牌后股价连续两个一字跌停,上百亿市值瞬间蒸发。
“国家安全”的筐,什么都能装
荷兰方面给出的理由,还是那个我们听得耳朵都快起茧的词——“国家安全”。他们说,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安世的“敏感技术”流向中国。
朋友,聊到这儿,我们得稍微翻翻旧账。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著名的恩智浦公司(NXP)的标准产品业务部。2017年,中国的资本联合体通过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把它收购过来,后来并入闻泰科技。这笔交易在当年可是经过了包括荷兰在内的多国监管机构严格审查的,所有程序都合法合规。如果真有“国家安全”风险,八年前干什么去了?
说白了,所谓的“安全风险”,不过是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借口。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尤其是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确实很牛,是支撑未来电动汽车、5G通信的核心元件。眼看着中国企业掌握了这样一个战略性资产,并且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路透社后来披露的法庭文件,更是把幕后黑手给点了出来——美国。正是华盛顿不断升级施压,才让荷兰政府下了这个决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套操作看起来如此熟悉,从ASML的光刻机出口管制,到今天对安世的直接“夺权”,背后的剧本都出自同一个编剧。
“反制之箭”,不得不发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打压,我们这边当然不能没反应。
10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说得非常清楚:“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这话听着很外交,但懂的人都懂,每一个字都很有分量。“决心坚定不移”,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如果你不改,后面的动作可就不是口头抗议这么简单了。
紧接着,商务部也发声了,措辞更进一步,要求荷方“纠正错误做法”,“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必要措施”会是什么?这才是关键。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支箭的目标很明确。
从贸易层面看,荷兰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可不小。除了我们熟知的ASML光刻机,荷兰的农产品、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在中国都有巨大的市场。比如,荷兰的温室番茄、高品质奶粉,都是中国餐桌和母婴室的常客。如果我们也用同样的“放大镜”,基于“民众安全”和“程序正义”,去审查这些产品的进口流程,会发生什么? 通关时间从两天延长到两周,可能就会让一船的鲜奶变成酸奶。
从投资层面看,荷兰也有不少企业在华深耕多年,比如壳牌石油、飞利浦医疗。对这些企业的在华运营进行更严格的合规审查,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荷兰此举破坏的是全球投资者最看重的“契约精神”。今天你能这样对中国企业,明天就能这样对其他国家的企业。这种做法,短期看是占了便宜,长期看,是在砸自己“自由市场”的金字招牌。
“买买买”的捷径,被堵死了
当然,除了外部博弈,这件事对我们自己也是一记响亮的警钟。
过去十几年,我们很多企业热衷于走“捷径”,就是通过海外并购,花钱去买技术、买品牌、买市场。在早期,这确实是一种快速成长的好办法。闻泰收购安世,本身也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范。
但现在,国际环境变了。这条“买买买”的路,正在被地缘政治的钢筋水泥给堵死。你花钱买来的资产,随时可能因为一纸禁令,就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
这对所有中国企业家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真正的核心技术,到底能不能买来?
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买不来。
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彻彻底底的自主创新。从设计软件(EDA)到核心设备(光刻机),从特殊材料到制造工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再有幻想,必须靠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啃。
你看,这几年,外部的封锁越是严厉,我们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进步反而越快。国产替代的浪潮,正是在一次次的打压中被激发出来的。“封锁是最昂贵的研发经费”,这句话虽然听着有点悲壮,但却是血淋淋的现实。
这次安世事件,无疑会再次加速这个进程。它会让更多还在犹豫的企业家明白,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规则和善意上,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
结局,早已注定
聊到最后,我们再回到闻泰这件事本身。短期内,闻泰科技肯定会很难受,核心利润来源被切断,官司要打,外交要协调,每一步都耗时耗力。
它低估了两件事:第一,中国市场的巨大韧性和不可替代性。主动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脱钩,伤害的最终是它自己的产业链。当中国企业被迫转向国产供应商时,最先哭的,一定是那些曾经躺着赚钱的欧洲公司。
第二,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战略决心。我们已经不是一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在今天这个世界,谁还想用殖民时代的思维,去掠夺别国的合法资产,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就像闻泰在声明里说的那样,他们“绝不会屈服于外部政治压力”。这句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态度。
所以,朋友,别光看眼前的热闹。这场风暴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未来全球商业规则由谁来书写的深度博弈。荷兰政府看似强硬的表演,不过是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棋子的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
如果一扇门被强行关上,那我们就自己造一扇门;如果别人想把门锁都焊死,那我们就亲手盖起一整座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或许就是对“荷兰下达全球封杀令”这件事,最接地气,也最有力的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那支搭在弦上的箭,会以怎样的方式,飞向它该去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