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会谈来了?特朗普通知中国,谈判加入新议题,中方订单归零

IMF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3.6%骤降至2.8%。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刚刚升温,大豆出口数据“归零”引爆美国农业圈。马德里第四轮谈判前夜,TikTok和洗钱议题火线入局,全球市场屏息以待。

新议题“突袭”,格局瞬变

2025年9月11日,华盛顿时间刚过中午,美国财政部突然发布声明:财政部长贝森特将在下周赶赴马德里,与中国高层展开新一轮经贸谈判。原定的议题框架一夜之间被打破,TikTok强制出售和打击洗钱两个政治色彩极浓的新议题被强势纳入谈判清单。消息一出,国际舆论迅速发酵。

TikTok话题由来已久。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字节跳动剥离在美业务,舆论场上风波不断。令人错愕的是,特朗普本人刚刚在TikTok上开设账户,短视频一夜爆红,粉丝数量激增。这种操作让外界对美方政策的稳定性和动机产生质疑。相关民调显示,53%的美国选民认为本届政府在数据安全问题上“言行不一”。

打击洗钱作为新议题被纳入,与俄乌冲突紧密相关。美方要求中国配合西方金融制裁,切断资金流向俄罗斯。欧盟委员会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跨境资金流动回落12%,其中亚欧间通道受地缘摩擦影响最为明显。美国此举被普遍解读为将经贸谈判工具化,试图将中国拉入西方对俄制裁的阵营。国际金融观察人士普遍质疑,这一议题的强行植入将极大复杂化本就艰难的双边协商。

美国农业“心跳骤停”,中国供应链调整成效初现

谈判桌上的气氛尚未明朗,一则关于大豆的重磅新闻率先搅动了市场。美国农业部9月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中美大豆新订单数量首次出现“归零”。美豆期货盘中一度跌停,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当日蒸发市值超过50亿美元。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罕见公开发声,“中国订单归零”让中西部农场主陷入恐慌。农业部调查显示,近60%美国大豆依赖出口,而中国历来是最大买家。2023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量超过3300万吨,占美豆出口总量的63%。2025年,订单突然消失,意味着数百万吨大豆将滞留仓库,价格下滑、农民收入锐减,出口链条承压。

外媒分析认为,中国近年持续优化大豆进口结构,增加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订单,已具备灵活调整的能力。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17%,阿根廷出口量也创下新高。彭博社评论,中方并非临时决策,而是早有预判、有序布局,利用市场手段对美方“政治牌”作出有效回应。

美方内部压力骤增。彭博社调研发现,超过70%的中西部农业州农民对当前贸易前景“非常悲观”。白宫顾问团也承认,农业票仓的不满情绪已传导至国会山。针对这一趋势,《华尔街日报》分析,特朗普有可能在部分科技问题上作出战术性调整,以换取中国恢复农产品采购,维系关键选票。

经贸谈判“变调”,安全与地缘博弈加码

中美经贸谈判原本聚焦关税、市场准入与投资保护,然而本轮议题骤然升级,议题重心偏离传统轨道。美国将TikTok和打击洗钱一并纳入谈判清单,令谈判桌上的气氛更加紧张。

多位谈判专家指出,议题“打包”是美方近年惯用策略。通过将经贸、安全、科技等多重议题捆绑,美方希望在多个领域同步施压,最大化自身谈判筹码。耶鲁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称,这种“多议题绑定”策略可能导致协商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引发谈判僵局。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在例行发布会上重申,任何形式的“绑架式”施压都不可取,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

国际金融市场对此高度敏感。IMF警告称,若中美谈判持续拉锯,全球经济增速或下调0.5个百分点。供应链断裂、原材料价格波动、资本流动受阻等连锁效应将直接冲击全球市场信心。伦敦金融时报分析,马德里会谈的成败将成为国际市场波动的核心风向标。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

美国国内矛盾激化,全球市场观望

农产品出口危机,让特朗普政府陷入两难。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美农出口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8%。中西部各州陆续爆发抗议,农场主集体致函白宫,要求恢复对华出口。与此同时,TikTok议题在国内持续发酵。最新民调显示,47%的美国年轻选民反对强制出售TikTok,认定其为“政治操弄”。

美方对华策略在政治与经济利益间摇摆。既希望在科技安全领域强硬表态,又担心失去农业票仓带来的连锁政治风险。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内部文件透露,部分高级顾问主张对TikTok议题采取“阶段性妥协”,以缓解农产品出口压力。彭博社指出,若特朗普最终在科技议题上让步,或成为谈判桌上影响最大的变量。

中国方面表态坚决。外交部多次强调,核心利益绝不让步。对于非敏感领域(如洗钱、金融监管),中方可能展现建设性态度,但绝不接受威胁和单方面压力。中国商务智库最新报告强调,供应链自主可控、市场多元化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

全球市场正在观望。标普分析师预计,马德里会谈结果将直接影响全球股市短线波动。原材料、能源、物流等产业链企业均已提前调整布局,以应对谈判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现实博弈下的中美温度测试

马德里会谈的实质,已远超单纯的进出口博弈。每一轮谈判,不只是经济数据的较量,更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在安全、科技、金融、农业等多维度的“温度测试”。市场、企业、政策制定者都在等待一个信号:中美关系将走向理性合作,还是继续陷入误判与对抗?

2025年的全球经济,早已不允许“零和思维”继续主导。如果美方继续强化政治牌,全球市场必将用“理性反扑”作出回应;若双方能在务实与尊重基础上寻找平衡,哪怕只是阶段性缓和,也足以为未来几个月赢得喘息时间。

马德里的谈判桌,没有谁能够一锤定音,但每一个妥协与坚持都将成为世界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有关第四轮会谈的每一条信息,正实时影响着全球资本的神经,也提醒着世界:大国博弈,输赢不只是数据的加减,更关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未来。

参考资料:媒体:美财长贝森特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下周将在马德里会谈,讨论贸易和TikTok问题

09:21, 12 9月 202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财经   议题   中方   中国   订单   美国   马德里   美方   大豆   全球   市场   农业部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