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1日,2025年度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暨第二十五届全国橡胶工业新材料技术论坛在珠海召开。

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绿色智造·开放协同”为主题,汇聚橡胶助剂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200余人,聚焦环保压力、原材料波动、技术瓶颈等行业痛点,深入探讨生物基助剂产业化、微反应技术应用、AI与大数据赋能等前沿方向,共商“十五五”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昌纯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橡胶助剂行业在多重挑战下仍实现稳健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高毒、高风险产品全面替代,微反应、生物催化等前沿技术落地见效,龙头企业数字化工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突破85%,绿色标准体系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面向“十五五”,他提出4大发展要求: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攻关共性技术,培育世界级创新链与优质企业;二是践行绿色低碳,对标国际严规,推动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绿色助剂产值占比超70%;三是深化数智赋能,推动AI与大数据在全产业链应用,打造自主可控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是强化开放协同,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产学研用共赢生态圈,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最后,他表示,协会将持续努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障守信企业发展权益。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志民回顾了2024年行业成果:全行业总产值达316亿元,总产量158.79万吨,出口量41.51万吨,彰显全球橡胶助剂生产大国实力。
科技创新方面,阳谷华泰不溶性硫磺连续化工艺、圣奥化学高含量防老剂连续流工艺等成果落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特种功能性助剂产量18.37万吨,同比增长12.98%,硅烷偶联剂等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生物基助剂研发应用取得突破。
同时,他表示,行业仍面临传统产品产能过剩、出口压力加大、经营成本上升、高端人才短缺等挑战。针对“十五五”开局,他提出需强化科技创新、践行绿色低碳、加速数字化转型、深化开放合作4大重点任务,并表示圣奥化学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更安全环保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最后,他呼吁行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创新的精神,共同推动橡胶助剂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指出2025年行业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插混与增程车型、新能源商用车进入快速增长期,智能化向中低端车型下探,供应链从链式转向网状结构,AI化、轻量化及跨界融合趋势明显,为橡胶产业带来广阔合作空间。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部副总经理柯林,分享了万华化学数字化与AI应用实践,将数字化定位为万华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构建算力、模型、数据、场景四位一体的 AI 应用框架,深化AI在生产端、研发端和经营端应用,取得突出成效。同时,他强调,AI是效率提升工具,需要科学认知,必须坚持业务驱动、价值导向,依托组织保障与数据基础推进,避免盲目追求大模型。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袁志宏,围绕“橡胶化学品闭环自主智能设计与合成”展开,指出传统化工研发存在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提出“模型+自动化实验”的研发新模式;搭建了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专属数据库,通过第一性原理弥补数据缺失,实现分子理化性质的正向预测与逆向设计;开发全智能闭环平台,结合微反应器与在线表征技术,将研发周期缩短80%以上,强调需以化工领域知识为核心,推动AI与多学科深度融合,避免为智能而智能。

中国石化南化公司科技发展部教授级高工梁诚,解读苯胺产业现状,指出苯胺作为橡胶助剂核心原料,其供需状况与价格波动对于橡胶助剂产品生产经营影响巨大。2024年市场初现疲态,未来随着新建装置投产,供需格局将迎来重塑。他建议橡胶助剂企业聚焦产业链需求与供应链安全,走差异化、高端化路线,重视数字化与低碳化发展,避免盲目重复投资。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何伟,围绕橡胶助剂生物基绿色转型作报告,指出生物基助剂是应对环境、政策与供应链压力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及技术性能瓶颈、市场接受度低等挑战,强调需通过AI构建分子性能预测模型、微流场反应技术等突破难题。

科茂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生,分享了绿色预分散母胶粒的配方设计与应用,指出母胶粒核心价值在于将液体、粉体或结晶状助剂均匀分散,可降低生产粉尘、提高制品质量稳定性、便于自动计量,还能延长敏感助剂储存期。介绍其在薄材质、浅色、发泡类橡胶制品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公司全球市场布局情况。

山东玲珑轮胎研究总院配方设计部主任李彦果,聚焦新能源电动车对绿色轮胎及助剂的需求,指出电动车高加速度、高载荷等特点,对轮胎提出低滚阻、高抓地、耐磨、低噪音等要求,呼吁产业链联合创新,推动材料标准化发展。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延栋,系统总结“十四五”期间橡胶助剂行业发展成果,指出行业在产能、产量、出口量上稳居全球主导地位;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5亿元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达81.3%。产品结构向绿色化、高性能化升级,高毒、高风险产品全面替代,连续化、生物基等绿色工艺广泛应用,2024年行业获省部级荣誉10项、有效专利246项。同时,他剖析了行业面临的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环保与国际贸易压力等挑战。
展望“十五五”,他表示,明确发展目标,行业销售额力争达350亿元以上,头部企业人均销售额不低于240万元,总产量达180万吨;重点任务包括强化技术创新(研发经费占比达3%)、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危险废物处置率100%)、推进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模型应用率超60%)、优化产业布局(园区化集聚、海外建厂)。
他强调,要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推动行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迈进。

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唐佰煜,介绍了圣奥化学的“3050双碳目标”以及ISCC PLUS国际可持续认证等能力建设上取得的成果,圣奥化学致力于持续绿色创新,重点推出基于木质素改性的新型抗热氧老化产品——防老剂SA8000。实验表明,该产品加工安全性、硫化速度、交联密度、抗热氧老化性能、抗撕裂性能、拉伸疲劳、压缩生热等与TMQ相当。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主任董文武,介绍自主开发的新型测试方法,通过PID程序自动加载负荷,分离过程中的最大峰值力和能量表征粘性,解决了气泡影响接触效果等问题,2017年列入全国石化联合会科技指导计划,现技术成熟,经实践证明检测效果显著。同时主持制定的国标也进入最后批准阶段,待颁布实施。他强调检测能力建设对轮胎产业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后续将推进标准国际化。

上海麒祥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公维颖,介绍了麒祥新材发展历程与研发实力,公司专注橡胶新材料领域,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累计申请专利127件。围绕绿色轮胎发展趋势,他指出橡胶助剂需向环保和高性能双向升级,环保方向聚焦生物基材料、循环原料应用,高性能方向侧重改性胶、高效硫化体系、低碳填料等。针对白炭黑在橡胶中分散不均的问题,分享通过橡胶改性、硅烷偶联剂应用、离子液体活化等解决方案,以改善橡胶与白炭黑的界面结合,缓解轮胎“魔鬼三角” 困局,并推出腰果油、大豆油系列环保增塑剂产品。

国家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橡胶助剂分中心主任程永悦,介绍了河南永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新产品——低滚阻高耐久改性剂HY-01A & HY-01B的开发背景和产品结构及特点,介绍了新品混炼胶工艺性能,及在炭黑胶料、白炭黑胶料中的应用对比研究情况。

上海宜可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沛,介绍了共享托盘相较于传统一次性托盘所具有的三大价值,包括共享托盘可以减少对社会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的社会价值,通过共享模式为企业直接或间接的降低包装使用成本的经济价值,以及适用不同场景,结合RFID芯片数字化管理可以提高货物供应链效率的管理价值。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徐新建介绍了海洋生物材料IAS-1在全钢粘合配方中应用情况,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发现,MAS-1为绿色轮胎,特别是对粘合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性能的材料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广阔。

上海倍拓化学有限公司宋照仁,围绕“从降本增效到低碳未来”,提出橡胶行业材料开发需聚焦高性能、可持续、降成本三大方向。公司产品涵盖阻燃剂、隔离剂、增塑剂等,重点介绍生物基增塑剂、低温改性剂、超细抗湿滑填料等,可针对性解决轮胎滚阻、抗湿滑、耐磨等性能平衡问题。

青岛福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博士李虎,围绕福诺化工非粮生物基绿色橡胶助剂与高性能橡胶助剂两大系列产品展开介绍。报告从内聚能角度提出了生物基新材料研发的根本思路,强调配方开发本质上是重构体系能量平衡以实现性能的权衡,展现了公司从材料创新到应用解决方案的综合技术实力。


大会技术论坛分别由中国化工报社副总编孟晶、北京万汇一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毅敏主持。

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昌纯为助剂专业委员会新会员单位授牌。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橡胶助剂行业搭建了高效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未来,行业将以创新、绿色、数智、协同为核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编:张敏敏
审核:郝章程
广宣(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