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提醒:三种鱼容易导致孩子白血病,妈妈们购买时需警惕

鱼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几乎是常客,不管是清蒸、红烧还是煎着吃,总让人觉得营养又健康。但并不是每条鱼都值得信任,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有些鱼吃了反而可能带来很大风险。

说句扎心的,很多妈妈还在一边给孩子夹鱼肉,一边说“多吃点,对大脑好”,但却不知道那一口鱼里,可能暗藏着对血液系统的慢性伤害。有研究指出,某些环境污染严重或者人为处理过的鱼类中,可能会富集致癌物,甚至与儿童白血病风险相关。

儿童白血病是个老大难问题。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很多时候来得悄无声息,刚开始只是脸色差、爱感冒、容易出汗,等真正发现时已经不轻。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白血病里最常见,占比超过七成。虽然医学进展让治愈率大大提升,但治疗过程依然漫长痛苦。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尤其是在日常饮食中。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一条鱼,如果处理方式不当、生长环境恶劣,长期摄入也可能是潜在的危险源。

深水养殖的大头鱼这类看起来个大肉多的鱼,一直被很多人当作便宜又营养的好选择但深水网箱养殖如果没有规范管理,鱼在狭小水域中长时间饲养,为了防止感染、促进生长,很容易滥用抗生素和各种促生长激素

这些残留物质不是说吃一次就有事,而是日积月累后,可能对孩子未发育完全的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造成潜在干扰。特别是一些激素类添加剂,在动物体内可残留很久,一旦摄入过量,可能会干扰人体的细胞分裂与免疫机制,这正是白血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少地方检测发现,一些深水网箱养殖的大头鱼体内残留的硝基呋喃类物质高于标准,这类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潜在的人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可导致染色体畸变。

有研究对来自多个水域的养殖鱼进行检测,发现抗生素残留检出率超过60%,部分样本甚至含有多种抗菌药物。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长期吃下去,孩子的身体可没那么容易消化。

红鳟鱼本来不是红色的,它其实跟普通的鳟鱼颜色差不多。但有些商家为了卖得贵,用人工色素熏染,把它变成“红”鳟。这类色素鱼,看上去艳丽诱人,却可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苯胺染料等致癌物

这些物质不仅增加肝脏代谢负担,而且部分代谢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对幼儿造血细胞影响更为严重。儿童肝肾解毒能力有限,这类物质在体内不容易完全代谢清除,若摄入频繁,会增加细胞突变风险。

实验研究发现,苯胺类染料在动物模型中可引发骨髓异常增殖,干扰血细胞生成机制,与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有关。而这些染料并不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内,属于非法添加。

不法商家为了让鱼色泽鲜艳、提升“商品感”,干脆拿工业染料一熏了之。更糟的是,这类染色处理并不影响鱼的味道和质感,一般人很难察觉。尤其在市场上,如果鱼身色泽不均、有些地方特别红,家长就得警觉。

还有一类让人忽略的,是生长在工业污染水域的底栖鱼。底栖鱼喜欢在水底活动,比如鲶鱼、乌鱼、黄鳝之类。这些鱼因为习性问题,很容易摄入沉积在水底的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

水底常年沉积的污染物有铅、镉、汞、多氯联苯、二噁英等,这些都是有明确致癌证据的物质。在污染水域中生活的底栖鱼,体内有害物质浓度往往远高于浮游鱼类,一旦进入人体,对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都有显著负面影响。

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除了遗传和病毒感染,环境暴露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一项针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孩子在发病前半年内,摄入高频率含汞类物质的家庭,其白血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家庭。

底栖鱼在污染水域中生长,体内蓄积的重金属极难排出,即便煮熟也无法完全去除。这些金属离子可穿过细胞膜,进入骨髓干细胞内部,诱导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改变,是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白血病诱因之一。

食物链的生物放大效应在这里特别明显。重金属不像细菌那样能杀死,它们会随着生物体一级一级积累,最后集中在人吃进去的那一口。尤其孩子个头小、器官发育不完全,更容易受到这种蓄积性毒素的伤害。

要是大人吃了,最多也就是肠胃不适,但孩子可能出现白细胞异常、骨髓造血能力下降等情况。一些慢性白血病的早期表现,往往和这类长期毒素接触有关。

过去总有人说“海鱼比河鱼干净”,但实际情况远没那么简单。海水里的污染一样存在,特别是港口、工业排放口附近的海域,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远超安全线。

即便是深海鱼,只要处于污染带附近,也可能出现重金属超标问题。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沿海某些养殖区,底泥中铅、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三到五倍,而这些底泥正是底栖鱼觅食的地方。

也不是说所有的鱼都不能吃,只是得睁大眼睛选清楚。优质鱼类照样有好处,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还含有对大脑发育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但问题就在于来源不明、处理不规范、污染严重的鱼,会把本来有益的食材变成潜在毒素。如果家里有孩子,真的要多留意鱼的种类和来源,别迷信“越大越好”“颜色越红越新鲜”。

市场里琳琅满目的鱼看得人眼花缭乱,价格和外形不是选鱼的唯一标准。家长在买鱼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查看是否有检疫标签、产地标识,避免贪图便宜去一些无监管的水产摊位采购。

鱼眼是否清澈、鳞片是否完整、气味是否清新,也都是判断鱼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更不能相信商家口中的“野生的、现杀的”,这些标签很多时候只是噱头,实际来源难以追溯。

孩子身体娇嫩,对食物中的污染物特别敏感。对成年人也许只是“重金属轻度超标”,对孩子却可能是长达数月的细胞异常、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

医学上已经不止一次提示:儿童阶段的白血病,与早期环境暴露有着密切联系。其中饮食路径是最难察觉的渠道,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吃鱼没错,错的是不分清什么鱼能吃、什么鱼得避着点。鱼肉营养高,但不能盲目吃。深水养殖但监管不严的大头鱼,不靠谱的染色鳟鱼,以及藏身污染水底的底栖鱼,的确可能藏着一些隐患,特别是对小朋友这种免疫系统还没完全成熟的人群来说。

一口吃进去的,不只是肉,还有可能是细胞级别的潜在威胁。说白了,吃东西这事,不光得看营养表,还得盯着安全底线。

参考文献:
[1]食源性致癌物与儿童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4,31(10):785-790.
[2]水产养殖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7):983-987.
[3]苯胺类染料对造血系统毒性作用机制[J].职业与健康,2025,41(3):422-427.
[4]重金属暴露与白血病关联性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4,41(4):331-336.
[5]底栖鱼类重金属蓄积风险及膳食摄入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16(2):598-604.
[6]儿童饮食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23,61(8):624-62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育儿   白血病   妈妈   孩子   李兰娟   重金属   儿童   水域   物质   致癌物   染料   大头鱼   深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