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最近全球科技竞争火药味十足!德国突然带头要求下架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产品,多个西方国家也跟着蠢蠢欲动,这就像一群人围堵一个快速成长的优等生,明摆着是眼红中国AI技术的发展。
但中方可不是吃素的,早就备好了反制措施,这场由德国打响“第一枪”的全球AI围堵战,真能如愿困住DeepSeek吗?
最近,一款中国AI新星DeepSeek在国际舞台上意外陷入风波——从意大利到德国,从澳大利亚到韩国,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相继出手限制其使用。
一场围绕中国AI的全球博弈悄然拉开帷幕,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背后,究竟是真实的数据安全隐忧,还是地缘政治裹挟下的科技霸权博弈?
欧洲数据隐私重拳出击,意大利打响“第一枪”,2024年1月30日,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以“未能充分保护用户隐私”为由,率先宣布屏蔽DeepSeek访问,这一决定为后续欧洲国家的行动定下了基调。
德国“下架令”引哗然,当地时间27日,德国数据保护专员梅克·坎普祭出重拳,在一份声明中称,要求苹果和谷歌在德国的应用商店下架DeepSeek应用,理由是“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此举被视为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行政措施。
荷法爱启动“数据调查”,荷兰数据保护机构已宣布对DeepSeek的数据收集行为展开正式调查。爱尔兰和法国的监管机构也要求DeepSeek提供关于其数据处理操作的详细信息,为可能的后续行动铺路。
台湾“数位发展部”1月31日发布公告,明确禁止公务机关及关键基础设施使用DeepSeek,直接切断其在核心行政领域的存在。
澳大利亚2月4日,澳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服务,紧跟“五眼联盟”伙伴步伐,韩国多个政府部门。如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已开始在其内部网络屏蔽DeepSeek,防止潜在数据泄露风险。
日本虽未正式出台禁令,但政府内部已发出限制或避免在敏感工作中使用DeepSeek的警告,风声趋紧;美国 多名国会议员已公开呼吁各州政府禁用DeepSeek,并推动在联邦层面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虽未形成统一联邦禁令,但政治压力持续升温。
短短数月间,DeepSeek从备受瞩目的AI新锐,陡然成为多国政府监管“黑名单”上的常客,一张针对中国先进AI技术的“围堵网”正在全球范围悄然织就。**
各国政府给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然而,剥开表层,这场风波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用户输入DeepSeek的敏感信息,如内部文件、政策讨论、个人隐私是否会被传输到中国境内的服务器?是否可能被中国政府依据国内法律要求访问?
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对中国《国家情报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的担忧,认为这些法律可能强制中国企业配合政府提供数据,这种不信任感是限制行动的重要思想基础。
美国在芯片、5G等领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有目共睹,如今,生成式AI作为最具颠覆性和战略意义的新兴技术,自然成为大国竞争的下一个焦点。
限制DeepSeek等中国头部AI产品,被视为遏制中国AI技术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扩张的手段之一,部分国家将中国在AI治理上的路径视为对其所倡导的“开放互联网”和“西方价值观”的挑战,限制中国AI应用,也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欧美本土的OpenAI、Anthropic、Google等AI巨头正加速发展,限制具有竞争力的外国AI产品尤其是中国的,为本国、本区域AI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时间窗口,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考量。
数据安全是明面上的“导火索”,而地缘政治博弈和科技产业竞争才是驱动这场全球性限制行动的深层引擎,对中国的系统性不信任,叠加对AI这一战略高地的争夺,共同导致了DeepSeek的困境。
面对国际压力,中国官方和企业展现了明确立场,外交部严正立场,反对政治化,郭嘉昆在2月6日表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与安全,从未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非法方式收集或存储数据。 直接反驳“中国政府强制获取数据”的核心指控。
毛宁在3月18日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我们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点明问题的本质是“泛安全化”和“政治化”,并表明维权决心。
作为初创企业,DeepSeek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透明的数据合规审计,向国际社会清晰说明数据处理流程,如数据存储位置、访问权限控制、是否进行端到端加密等。
如何在全球监管压力下调整商业模式,如探索更彻底的本地化部署方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考题。
中方的回应清晰有力:在数据安全上遵纪守法,在科技竞争上反对不公打压,在维护权益上态度坚决。然而,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绝非易事。
这场针对DeepSeek及其代表的中国AI的限制浪潮,影响深远,DeepSeek的遭遇加剧了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政府市场,对中国科技产品的系统性不信任。
其他中国AI公司、乃至更广泛的科技企业出海之路将更加艰难,面临更高的合规门槛和政治审查风险,政府禁用形成示范效应,可能影响商业机构、教育机构乃至个人用户的选择,实质性压缩中国AI的海外市场空间。
不同国家基于数据主权和安全考量,可能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模型本地化训练,导致全球AI技术和应用走向区域化、碎片化,用户可接触和使用的AI工具将因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
全球协作是推动AI快速进步的关键,人为设置壁垒,阻碍知识、技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最终将拖慢整个领域的发展步伐,损害全人类享受技术进步红利的机会。
政府雇员、研究人员、学生等群体将无法在工作或学习场景中使用功能强大的DeepSeek,更广泛地看,如果AI领域的“选边站队”加剧,全球用户接触最前沿、最多元AI技术的机会将减少。
极致透明化,主动公开详尽的数据安全白皮书,接受权威第三方国际审计,甚至开放源代码核心部分,在可行范围内用“玻璃房子”策略打消疑虑。
在关键海外市场投资建设符合当地法规的独立数据中心和运营团队,实现数据的物理隔离和本地化处理,满足数据不出境的要求, 积极参与并努力获得ISO等高规格国际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认证,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证明自身合规性。
优先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中东等政治互信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寻求合作与落地,建立成功案例,再逐步辐射。
归根结底,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优势,是在任何环境下立足的根本,持续投入研发,保持在算法、模型效率等方面的领先性。
DeepSeek遭遇的全球围堵,是当今世界科技与政治深度纠缠的缩影,数据安全是真实存在的挑战,需要所有企业严肃对待,然而,当“安全”被过度泛化,成为推行保护主义和地缘竞争的工具时,损害的将是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前景。
中国AI的崛起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但破局的关键在于以最大的诚意拥抱透明与合规,以最强的韧性专注技术创新,以最坚定的立场维护合法权益,时间和技术进步本身,终将是打破偏见与壁垒最有力的武器。
这场围绕数据与AI的全球博弈,结局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日益分裂的数字世界中,寻求建立基于规则和互信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这不仅关乎一家中国企业的命运,更关乎人类能否共享一个开放、协作、创新的智能未来。
人民日报——德国要求苹果与谷歌下架DeepSeek应用,中方已多次明确表态 2025-06-28
美国之音——美国会议员促州政府禁用DeepSeek 禁令能否提振美AI产业? 2025-07-01
联合早报——韩国多个政府部门开始屏蔽DeepSeek 2025-02-06
美国之音——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限制DeepSeek并展开调查 2025-01-01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荷兰监管机构称将对DeepSeek的数据收集做法展开调查 2025-02-01
北京商报——韩国一些政府部门已屏蔽对DeepSeek的访问,之前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美国、日本等国也传出禁止或限制使用DeepSeek的消息,外交部回应 2025-02-06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