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部尚书
没有厨师,却大赚77亿日元,萨莉亚到底凭什么?
最近,日本平价西餐萨莉亚公布最新财报,前三季度净利润暴涨50%,达到惊人的77亿日元。
这家被中国打工人称为"续命食堂"的餐厅,竟然比很多高端餐厅还赚钱!
这个数字放在当下的餐饮行业,简直是降维打击。
2024年的中国餐饮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地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利润率仅为0.37%;上海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合计亏损7.7亿元。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头部品牌客单价全线下跌。
然而,主打“极致性价比”的萨莉亚却逆势狂飙。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为1883.39亿日元,同比增长15.4%,上年同期增速为23.6%;归母净利润为77.84亿日元,同比增超五成,上年同期增速超过九成;营业利润达到106.08亿日元,同比增长5.4%,上年同期增速超过1.8倍。
这其中,中国市场是大头,营业收入突破了529.87亿日元,利润更是达到83.54亿日元。
萨莉亚将此归因于持续的新店扩张计划,表明其在亚洲,尤其是重点目标市场,仍在积极拓展版图。
中国无疑是其扩张战略的重中之重。
为了进一步开拓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市场,还将增加投资。
生产酱汁、意大利面、比萨等的中国子公司“广州萨莉亚食品有限公司”将投资约3000万美元,在中国广州建设新工厂。
目前已开工建设,力争2026年1月正式投产。
同时,公司雄心勃勃地计划将中国门店数量从目前的约500家大幅提升至1000家。
2024年,萨莉亚宣布将在中国设立海外子公司,统一管理在中国的业务。这一举措,彰显了萨莉亚加码中国市场的决心。
在店铺布局上,除了继续巩固现有市场,萨莉亚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城。
通过下沉市场,萨莉亚将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萨莉亚也加大了在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5年7月9日,萨莉亚还发布公告称,将于本月在武汉市设立全资控股海外子公司,以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的业务。
当前,萨莉亚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布局仍集中在沿海区域,此次宣布将在武汉设立子公司,被业内视为将以武汉为原点,加速渗透至中西部市场,为“千店计划”提供关键支点。
入华以来,萨莉亚主要在北上广周边开店。窄门餐眼显示,截至目前,一线、新一线城市门店在萨莉亚门店中占比超过9成。
而今年以来,萨莉亚已经在肇庆、湛江、清远、江阴、余姚、绍兴等低线城市开设首店。随着武汉子公司的设立,萨莉亚也将进入此前空白的华中市场。
早在今年4月,萨莉亚将在中国设立海外子公司的计划就被业界关注。
彼时萨莉亚方面表示,对于中国子公司设立的目的,旨在管理在中国运营的萨莉亚餐厅,通过新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5月8日萨莉亚将在越南揭开其海外扩张的序幕,开设首家分店。展望未来,萨莉亚计划最早于2026年进军澳大利亚市场。
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萨莉亚对亚洲市场的重视,以及其在全球推广价格亲民且风味独特的日式意大利餐厅的坚定决心。
萨莉亚的爆发绝非偶然。
当经济预期降温,消费趋于保守,人们并非不花钱,而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因为经常被媒体报道,萨莉亚的成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便宜、省钱、高效。
追求低价房租,门店不选黄金位置,店租便宜;追求低价食材,供应链管理方面,在日本、澳大利亚开设农场和加工厂,从上游原材料开始控制品质和降低食材成本;追求出餐快,不同于传统餐厅的现场烹饪,萨莉亚采用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半成品和预制食材,餐厅内没有厨师,厨房中也少见菜刀的身影,服务员甚至直接用手托着上菜。
选址上,它不走传统连锁餐饮“111策略”(一流城市+一流商圈+一流地段),而是反其道行之,选择“113策略”——三流地段!
这样客流不差,租金却能控制在营业额的13%左右,同行一看只能流泪控诉“怎么卷成这样”。
它的“抠学”甚至延伸出了一个部门——“工学部”,这个部门的职责只有一个:帮所有门店想尽办法降本增效。
如何更快地加热?怎么端盘子更省时间?哪个流程可以砍掉多余动作?每一个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细节,都可能为门店每月节省数十万运营成本。
有人做过统计,萨莉亚服务员的平均服务半径为3张餐桌,平均服务时间不超过1分钟。
其次是信息化。在二三十年前没有数字化系统辅助时,萨利亚通过自己的研发就有一套精确到分钟的管理系统。
门店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库存、销量,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后厨的智能设备能也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和时间。
在原材料成本管控上,萨莉亚展现出了深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为了实现平价的同时保证盈利,萨莉亚在成本控制方面下足了功夫。自建供应链,从源头把控食材采购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
萨莉亚全球拥有7家自建工厂(日本6家+澳大利亚1家),自产葡萄酒、酱汁等核心原料。
开发专用蔬菜品种如“萨莉亚18号生菜”,菜芯缩小使单颗生菜可分5-7盘沙拉(普通生菜仅2-3盘)
在日本,萨莉亚通过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生产体系,实现了对食材品质与价格的严格控制。
即便在中国,尽管无法完全复制日本的供应链模式,但萨莉亚依然极致地运用供应链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压缩至许多同行难以企及的水平。
这种深入骨髓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正是萨莉亚能够保持低价策略,同时不牺牲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
萨莉亚的“预制菜供给”向来毫不避讳,毕竟自称“厨房里没有一把菜刀”。
大量使用预制菜,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不仅提高了出餐效率,还能保证菜品口味的一致性。
现如今,即便被传出部分菜品涨价,市场反馈仍持宽容态度。
就像奶茶界的蜜雪冰城,偶尔涨价1-2元,消费者仍旧只有“溺爱”,毕竟即便是涨价之后,也依旧是“打工人的最佳选择”。
更狠的是,萨莉亚的菜单虽然长期保持在100个左右的sku,却能覆盖中西餐的经典品类。
这种“少而精”的菜单设计,不仅降低了食材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成本,还能让顾客快速做出选择,减少点餐时间。
在菜品方面,萨莉亚不断推陈出新,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研发出一系列更符合国人口味的新品。
比如推出了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照烧鸡肉意面、宫保鸡丁披萨等,将西餐与中餐元素巧妙融合,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消费理性时代,消费者确实更理性了,也降低了预算,但不代表消费者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顿饭,能吃饱吃好,还能有面儿,这是消费者对生活最后的倔强。越是难的时候,越需要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萨莉亚一骑绝尘还没有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网友常常自嘲“萨莉亚不嫌我穷,我不嫌萨莉亚XX”的原因。
萨莉亚不仅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样本,更像是疫情后时代“打不死”的商业模型。
放眼全球消费市场,日本和中国走过的低欲望周期,正为我们提供某种启示:在不涨薪的时代里,“便宜但不廉价”的商品才是王者。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