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六十岁后若拥有这4个条件,晚年命好超幸福,你达标了吗?


时光如流水淌过山川,

人生从唇齿间走到白发苍然。

六十以后的年轮,

不是尽头,而是另一场花开的期待。

许多美好,藏在岁月的褶皱里。

正如林语堂说:“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这一刻,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富足。

晚年并非枯槁寂寞,四个条件宛如四柱清梦,让命运温柔以待。

一是身体底色,健康为本。

曾几何时,我们为工作奔波,为孩子操劳,

到头来才明了:无病无痛,是难得的“福气”。

梁实秋叹:“所谓幸福,就是身体无恙。”

晨光微醺时的一次慢走,黄昏下的一杯淡茶,

都是岁月赠予的慰藉。

当你在风里起舞而非病榻上叹息,

人生便是笑对流年。

二是心人有伴,相知不孤。

生命的长河,最怕风景虽美却无人共赏。

真正的幸福往往是清粥小菜、话长灯火,

与亲人相守,或与知己晤谈,

哪怕一句闲言碎语,也胜过繁华宴席。

老树常青,房屋不冷,因有人可叩门入座,

正如钱钟书与杨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爱与被爱,是岁月温柔的底色。

三是手有余粮,衣食葱茏。

老来不惧物事俗务,但柴米油盐仍是生活底色。

勤俭持家,不敛财心,却留一份保障,

这是对自我的体面,也是安稳的根基。

苏轼尝尽人间甘苦,却云:

“粗茶淡饭保平安。”

看似简单,却是万千繁复中最真切的安宁。

无需奢华,只是夜深时可以安心入梦,

已是人生圆满。

四是心有故乡,精神不枯。

很多人老去,不过是外表的沧桑,

而内心依旧可以繁花盛开。

陶渊明采菊东篱,赵朴初寄情诗书,

他们的后半生都在精神世界里安放自我。

有一方归处,有一颗童真的心。

人生至味是清欢,纵然年岁已高,

也能在读书写字、听风观雨中,品见宇宙浩然。

不与浮世杂音争高低,独与自己和解。

回望往昔风尘仆仆,嬉笑与泪滴都为今日铺垫。

达到了这四点的不多,

但力求身心健朗,家人有守,粮食无忧,灵魂自由,

便是岁月静好,天地宽容。

六十以后,学会用温柔对待自己,

让每一天都刻画在心里,成为下一个日出。

如木心笔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落笔处,都是温暖的痕迹。

愿你不问年龄,只问心情;

愿你不论物欲,只论安宁。

人生后半场,也能笃定前行,笑对余生,

用这四种底色,把命运点染得明丽生动。

个人信息,以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养生   晚年   条件   幸福   人生   底色   岁月   温柔   老树   安宁   山川   晨光   健朗   后半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