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话说,日本投降这个事儿,大家平时都觉得是美国扔的两颗原子弹给逼的吧?广岛和长崎那两下子,确实震天动地,死伤一大片,教科书里也这么写。可有个日本出生的专家,长谷川毅,他研究了半天,得出的结论不一样。他说,日本投降的主要推手其实是苏联的一个公告,就是1945年8月8日苏联对外宣布参战。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颠覆传统认知,但长谷川用档案资料和历史细节一步步推导,挺有说服力的。

长谷川这个人,1941年出生在东京,那时候太平洋战争刚打响,日本到处是军国主义调调。他小时候见识过战后重建的乱象,可能这让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长大后,他先在东京大学拿了学士学位,学国际关系和历史。1964年毕业后,他没留在日本,而是跑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1969年搞定博士。为什么去美国?估计是想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尤其是苏联历史,毕竟冷战时期,美苏日关系纠缠不清。1976年,他入籍美国,成了日裔美国人。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在学术圈混,先在纽约州立大学教书,后来1986年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当历史教授,一直干到2016年退休。中间他还管过冷战研究中心,带学生研究二战和冷战那些事儿。

他的研究重点是现代俄罗斯和苏联历史,加上日俄美关系。这家伙会日语、俄语和英语,能直接看原版档案,这在历史学家里是硬实力。早年他写过《二月革命:彼得格勒1917》,分析俄罗斯革命的细节。1993年出《俄罗斯与日本:遥远邻国间的未决困境》,讲日俄领土争端。1998年又写《北方领土争端与日俄关系》,两卷本,细抠1985年前后的外交纠葛。这些书让他在学术界站稳脚跟,还拿过富布赖特奖学金、国家人文基金会资助啥的。2011年去洛克菲勒贝拉焦中心当研究员,2012年又拿富布赖特。退休后也没闲着,2017年出《犯罪与惩罚在俄罗斯革命》和修订版《二月革命,彼得格勒1917》,2024年还发了《最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与罗曼诺夫王朝的陨落》。这些作品都基于档案,挑战传统观点,强调社会底层和外交细节。

但让他最出名的,还是2005年的《与敌赛跑:斯大林、杜鲁门与日本投降》。这书拿了2006年美国外交关系史学会的罗伯特·费雷尔奖。长谷川在这书里直戳传统叙事的心窝。传统说法是,美国扔原子弹是为了避免本土登陆战,节省上百万美军性命,还直接逼日本投降。可长谷川说,这有点神话化了。他翻了美苏日三方档案,发现原子弹确实给日本高层添了紧迫感,但没到决定性程度。真正让日本高层绝望的,是苏联撕毁中立条约,宣布参战。

背景得说说。二战后期,日本已经撑不住了。德国意大利投降了,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步步紧逼,日本国内资源枯竭,民众苦哈哈的。但日本军部那些顽固派,还想拖着打,幻想苏联帮忙调解。1941年,日本和苏联签了《苏日中立条约》,日本觉得苏联不会捅刀子,还指望莫斯科当中间人,跟美英谈条件投降。罗斯福和杜鲁门也知道这事儿,美国其实一开始想拉苏联一起打日本,分担压力。但苏联忙着欧洲战场,斯大林拖着不表态。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斯大林答应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战,换取一些利益,比如千岛群岛和满洲权益。

7月26日,美中英发波茨坦公告,要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高层慌了,但铃木贯太郎首相说“置之不理”,继续指望苏联调解。8月6日,美国扔广岛原子弹,死了好几万人。日本高层开会争论,主战派说这是新武器,坚持打;主和派闹着求和。但他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通过大使佐藤尚武联系莫洛托夫。结果,8月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直接给佐藤文件,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对日宣战。次日,苏联红军百万大军入侵满洲,日本关东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几天内死了几万,俘虏几十万。关东军本来是日本精锐,但主力早调走,剩下新兵和老弱,士气低迷,根本挡不住。

长谷川分析,日本高层本来计划,如果本土战败,就退到满洲建新政权,继续抵抗。苏联这一下,砸了他们的后路。8月9日,长崎也挨了原子弹,但长谷川说,这时苏联入侵的影响更大。日本内阁会议记录显示,投降讨论主要是因为苏联参战切断了调解渠道。天皇裕仁也觉得,再打下去,皇室都保不住。主战派如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还想顽抗,但大局已定。8月14日,日本接受波茨坦条款,15日广播投降诏书。

为什么苏联公告这么关键?长谷川说,日本领导层对原子弹的破坏力有心理准备,他们见过东京大轰炸,死人更多。但苏联参战是战略打击,打破了所有幻想。斯大林其实在和杜鲁门赛跑,想在日本投降前抢占地盘,分战果。杜鲁门知道原子弹成功后,不太想苏联插手,但为时已晚。长谷川批评杜鲁门,用原子弹不光是为结束战争,还有震慑苏联的意思。这挑战了美国主流观点,说扔弹是必要恶行,救了更多人命。但长谷川觉得,这忽略了外交选项和苏联因素。

这观点不是长谷川一家之言。历史学家如杰弗里·朱克斯也同意,说苏联宣战是敲门砖。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觉得长谷川用日本资料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也有反对的,像理查德·弗兰克在《倒下》里,说原子弹更重要,因为日本高层对苏联入侵的反应没那么快。但长谷川反驳,说档案显示,8月9日会议焦点是苏联,而不是长崎。辩论还在继续,但长谷川的多语种研究,让人不得不重视。

投降后,日本变天了。9月2日,密苏里号上签投降书,美国占领日本。麦克阿瑟管事儿,分三阶段:先惩罚军阀,审判战犯,拆军队,土地改革。财阀解体,推动市场经济。1947年新宪法,天皇成象征,放弃战争权。1948年后,经济危机,税收改革控通胀。1950年朝鲜战争,日本成美军基地,经济起飞。1951年旧金山和约,49国签,日本主权恢复,但美军基地留着。美日安保条约定下,冷战格局成型。

美国从战后崛起,吸纳德国日本科技,美元霸权确立。苏联也获利,军队扩张,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中国恢复主权,东北重建,国家地位升。德国反思纳粹,资源人才流失,但正视历史。日本呢,有些势力回避罪行,教材改动,政客辩解战争。这让亚洲邻国不满,历史记忆成心结。

长谷川的研究影响大,促学术讨论。他退休后住加州,继续写书,探讨日裔历史学家在美国经历。他的观点接地气,说历史不是黑白分明,国家决策掺杂野心和恐惧。强国才有话语权,日本当年侵略,因为别人弱;现在,大家都得提升自己,避免重蹈覆辙。这话听来简单,但内涵深,提醒我们,和平靠实力平衡,不是空谈道德。

总之,长谷川的结论,让人重新审视二战结束。苏联那个公告,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日本顽抗。原子弹可怕,但战略转折来自东方。历史真相,往往藏在档案堆里,等人挖。希望更多人读读这些,少点神话,多点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历史   苏联   日本   原子弹   美国   专家   公告   杜鲁门   斯大林   波茨坦   长崎   满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