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搓飞机”不是传奇,是对生命的漠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陈雨霏

听说现在民间大神已经不屑于造汽车、修电脑了,直接在手工作坊里“搓”起了飞机。没错,就是字面意思的“手搓”——山东某面条厂里,几台通用机床白天压面条,晚上敲飞机,螺丝生锈、桨叶蒙尘,却号称能直冲三千米云霄。这画面太美,连科幻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一、民间“硬核狠人”:从车库到云霄的魔幻现实

这些被网友封神的“民间高手”,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们能在堆满面粉的厂房里,用二手零件和汽车发动机攒出旋翼机,在农田跑道(前提是没晒玉米)上试飞,还顺手在短视频平台接单预售。四川的“永哥”坦言已卖出18架,河北的“大海”生意火爆到要动“仅供展示”的合同脑筋——这商业头脑要是用在正道上,估计早该上市了。

更魔幻的是评论区。网友一边刷着“大神收下我的膝盖”,一边真诚求购链接,完全忘了自己可能是在给“绝命飞行”众筹。这种“你敢造我就敢买”的信任,连航空巨头看了都要流泪。

二、“手搓飞机”的真相:一半是手艺,一半是演技

千万别被“手工情怀”忽悠了。所谓的“手搓”,本质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拼装游戏:

汽车发动机冒充航空发动机?省钱!

生锈零件二次利用?环保!

飞行执照?那是什么?真正的勇士不需要证件!

更精妙的是他们规避监管的“创意”。签合同不写“卖飞机”写“卖配件”,就像菜市场不卖猪肉只卖“猪的组成部分”;交易不开发票开“技术指导费”,完美实现法律意义上的“薛定谔的飞机”。这套路,连法学院教授都要直呼内行。

三、谁在围观“空中赌命”?流量时代的嗜血狂欢

这类视频能火爆,背后是场心照不宣的共谋:主播表演“民间科学家勇闯天际”,观众围观“真人版绝命速递”。就像曾经的大胃王吃播,大家真正消费的不是技术,是那种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刺激感。当四川飞手直播坠机的惨剧都没能惊醒这场狂欢,这已经不只是猎奇,而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云赌命”。

四、监管的AB面:宽容与红线该如何平衡

面对这些“民间发明家”,其实监管部门很为难。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当年莱特兄弟也是在自行车作坊造出飞机;但另一方面,当“面条机通用机床造飞机”成为现实,这已经不是在创新,而是在挑战物理定律和法律底线。

《民用航空法》写得明明白白:飞机要三证齐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许可证),发动机不能拿汽车的凑数,飞行员更不能是“我觉得我会开”。这些规定不是故意刁难,而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就像你不能用拖拉机组装校车,还美其名曰“教育资源创新利用”。

五、给低空经济提个醒:飞翔不能只靠一腔孤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但重点强调了“安全健康发展”。现在的“手搓飞机”乱象,就像给刚刚起飞的行业绑上了不定时炸弹。真正的低空经济应该是无人机物流、空中观光、应急救援这些靠谱的业态,而不是让无证飞行员开着拼装飞机玩命。

建议这些民间高手可以考虑转型:

专心做航空科普教育,比冒险强多了

开发航模或者飞行模拟器,既安全又过瘾

实在手痒,去正规航空企业应聘不香吗?

记住,真正的航空精神是严谨和敬畏,不是头铁。当年万户飞天还知道绑火箭,现在的“大神”们总不能连古人都不如吧?天空很美,但生命更珍贵——毕竟坠机的时候,流量可救不了命。(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科技   飞机   生命   传奇   民间   低空   大神   云霄   航空   飞行员   法律   面条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