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工程师,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出色的腕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你亲手接触到它实物的时候,会发现它比你在手机里看到的图片还要美,同时能切实的感受到它每一处细节的雕琢。IWC万国表最新一代的工程师系列,就是这种出色腕表的典型代表。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18K 5N金)

2023年,IWC万国表亮相了全新一代的工程师系列。主打杰罗·尊达经典设计,出色的细节表现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佩戴感受。有人说,它来得有点晚,错过了一体链带奢华运动腕表大热时期。如果怀有这个想法,那我只能说你还不懂工程师。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

每一代严谨的设计,都对得起它工程师的名号。即便是在数字化的当代,它也用了几年的时间细致的调整,才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使我回想起尊达70年代的三款经典设计中,鹦鹉螺和皇家橡树都偶发灵感很短时间呈现出的,只有工程师设计需要考虑到防磁和避震的性能,从立项到1976年面市耗费了他四年的时间。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如今大家才再次把目光聚焦到了新工程师身上。它仿佛有一种褪去浮夸,洗尽铅华特质,而设计的完美只有拥有过,你才会真正的理解。

IWC万国表工程师万年历腕表41

70年风格演变

很多朋友听说过IWC万国的工程师,但不一定知道其名称的由来。工程师系列诞生于1955年,那个大时代的背景是二战结束,冷战开始。军事和空间竞赛,刺激着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使了IWC万国表想要打造一个全新腕表系列,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万国将这个充满技术含量的新系列命名为Ingenieur工程师。

IWC万国表工程师系列Ref.666宣传资料

70年过去,时至今日,防磁依然是当今制表业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的机械腕表无缘由的走时不准,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受磁了。而早在70年前,防磁便成为了工程师系列最深入人心的标签。它比劳力士的Milguess更早面市,可以说是防磁腕表的鼻祖。

1955

工程师腕表,是军事科技在战后转至民用的一个标志。它的防磁设计理论源自二战后期万国表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的马克11飞行员腕表。当时英国皇家空军要求飞行员腕表要具备防磁性能保障,所以工程师推出时主打的防磁软铁内壳技术,是早已经过飞行员腕表实践的成熟技术。

初代工程师广告便揭示了表壳的防磁软铁内壳结构

初代工程师腕表,在时任万国技术总监的阿尔伯特·比勒顿(1898-1976 )的主持下设计而生。没错,万国现在经常提到的机芯内部的比勒顿上链系统,就是出自他的发明。初代型号Ref. 666所搭载的,也是带有早期比勒顿自动上链系统的万国852型机芯。

阿尔伯特·比勒顿和IWC万国表工程师系列Ref.666(1955)

这代工程师1955年诞生,并于1967年进行过一次设计上的简单改动,改动后的工程师拥有了全新的型号Ref. 866,简单的改动使工程师更具运动风格和现代审美。

IWC万国表工程师系列Ref.866(1967)

1976

1976年,对于工程师系列来说,是一个重生的重要节点。腕表设计大师杰罗·尊达在保留软铁内壳的基础上,对工程师系列的造型进行了改头换面的设计,现今万国最新一代的工程师系列,也是遵循着这一版的设计,进行的细致改良。

IWC万国表微电影《最辉煌的失败》剧照

这代名垂历史的工程师设计名称为“Ingenieur SL Automatic”,编号1832,别号“Jumbo”Ingenieur 。腕表的主体设计是桶型表壳搭配圆形表圈。表圈上留有5个凹槽,既起到装饰效果,又具备固定表圈螺丝的实用性。同时配有一体式钢结构链带。

“Ingenieur SL Automatic”表壳结构图

其实这次与万国合作,尊达不光设计了工程师系列,一并提交的还有当时万国另外两个系列产品,分别为编号1830的“Golf Club SL”和编号1831的“Polo Club SL”。目前这两个系列已经不在今天万国的产品名录之内。为什么同时期内诞生了如此多的钢款新设计,其实与那个时代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IWC万国表Ref.1830“Golf Club SL”(左)和Ref.1831“Polo Club SL”(右),均为尊达工程师同期设计

那个时代除了石英危机已经开启,另外两个时代的背景就是通货膨胀导致金价飙升和现代设计审美的重新定义。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主流精钢腕表均诞生于70年代的主要原因。不过他们却又都有着同样的命运,生不逢时。


IWC万国表工程师SL腕表(型号1832)

其实如今大热的钢表,在那个年代几乎有着相同的宿命。当时人们因为还没有从精致,纤薄的审美中走出,尤其又有石英机芯的推波助澜。这些我们在今日视为的经典设计,在当时都因设计太过超前,市场接受度都不高,如今的热度是在十多年前才兴起的。根据IWC万国表的精确统计,当时这代工程师SL自动腕表,仅生产和销售了598枚。尽管如此,它却在多年后成为了IWC万国表宝藏遗珠,这也是为什么后人盛赞尊达是艺术家的原因。


1981


如今工程师自动腕表40毫米的表径,是延续了尊达大师最初的设计。不过在那个年代,这个尺寸对于当时普遍的腕表审美来说,确实是过大了。所以当年万国表在保留尊达鲜明设计风格的同时,将腕表的整体比例缩小,以迎合上世纪80年代的客户品味,“Skinny纤薄工程师”成为了当年工程师系列的主流,一直持续到千禧年,可以说是工程师的“Skinny“时代。


IWC万国表工程师SL自动腕表(型号3505,34mm)


这20年时间里,工程师系列也诞生了多款载入史册的重要作品。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工程师500,000 A/m腕表。工程师再次将军用技术应用于民用腕表。当时IWC万国表与保时捷设计联合,为当时联邦德国海军专供 Ocean Bund 的 3519 AMAG,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完全防磁的机械腕表。


IWC万国表联手保时捷设计为前联邦德国海军提供的无磁腕表

这款腕表其中一些专业技术,比如铌锆合金的摆轮游丝,和采用特殊防磁材料制造擒纵系统,被应用于工程师系列500,000 A/m腕表。当时全新打造的35790机芯在实验室环境390万A/m磁场中,保持走势稳定。但后来通过应用实践发现,铌锆合金游丝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状态不够稳定,所以这项技术未能一直延续,但这依然能够证明IWC在防磁领域的先驱贡献。从内壳防磁升级到部件防磁的想法,最初始于IWC万国表。


IWC万国表工程师腕表(防磁500,000 A/m,型号3508)


尽管当时机芯的防磁能力没能应用到后续工程师的量产,但这之后工程师又推出了同样34毫米直径的工程师天文台腕表ref. 3521,基础机芯由当时就已经在同集团的积家提供,配备铂金自动陀,当时这枚腕表的精准度便已经高过了天文台-4~+6秒/日,达到了0~+5秒/日。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天文台认证的工程师腕表。


IWC万国表工程师天文台腕表ref. 3521

这段时间,工程师系列的腕表产品因为石英危机的影响,产量并没有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其他标志性款式推出,比如产量很小的工程师怀表,工程师计时响闹腕表,搭载葛珞斯·克劳斯万年历模块的黄金工程师万年历腕表,都出自这个年代。



2005


工程师腕表在50岁生日的时候,迎来了又一次风格的革新,进入了“大工程师”时代。这是千禧年过后,腕表进入大尺寸和过度设计为主流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工程师,因为与梅赛德斯AMG马石油F1™车队合作,更具运动的风格,两个集中推出工程师作品的年份为2005和2013年。


IWC万国表2005年推出的工程师AMG腕表

除了与奔驰的合作,这个时期万国还与当时的代言人,法国球星齐达内合作,推出过两款限量款工程师腕表。以及赞助环保先锋大卫·罗斯柴尔德,推出其同名环保帆船任务“地球任务普拉斯提基”腕表。在那个如今看来有些设计过度的年代,也不乏一些材质和功能出众的款式。其中2013年搭载恒定动力陀飞轮的工程师腕表,是目前为止整个系列中最复杂和昂贵的作品。


IWC万国表工程师恒定动力陀飞轮腕表

即便这段时间,有些作品让功能和材质的设计成为了焦点,但万国还是会推出沿袭尊达设计本源的作品,使得这一经典设计得以完整的延续。这其中就包括了2007年的Ref. 3227和2013年的Ref. 3239。而且从3239开始增添的表冠护桥的设计,也延续到了全新一代的工程师作品之中。

左:工程师Ref. 3227(2007)右:工程师Ref. 3239(2013)



回归经典设计


新一代的IWC万国表工程师系列,从2023年推出,到今年70周年纪念,已经陆续推出12个款式。这12个款式涵盖了不同材质,规格和功能。2023年我在日内瓦上手全新工程师系列的时候,第一感觉它是一款完成度极高的作品。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35


所谓完成度高,首先要拥有跨越年代审美的经典设计,其次是有舒适的佩戴感受,当然还需要有精致的工艺细节,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我承认,我说的完成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为这其中还夹杂着个人审美品味。你是否觉得,相比于那些复杂功能,天马行空的设计,我说的完成度好像更容易实现一些?其实不然。这么跟你说吧,每年表展过手几百支腕表,而且都是一等一的大牌,能有30%完成度达到优秀的作品,已经非常可观了。


左: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18K 5N金)右: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2(陶瓷)


今年万国丰富了工程师系列以后,我听到的声音都是实在够惊艳。35毫米的新款满足了女性对工程师系列的仰望,42毫米全黑陶瓷款式,搭配透底酷劲十足。玫瑰金配黑色盘面的经典组合,是一种静谧的华贵。我相信如果不用价值来打开差距,它们真的会让你很难取舍。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35(18K 5N金)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牛油果绿)


而随着《F1》电影的上映,限量1000枚的布拉德皮特牛油果绿同款被全球抢空。随之而来也吸引了人们对其他盘面基础钢款更多的关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表友,因为牛油果绿抢不到,转而投向其他颜色盘面。结果经典的黑盘,纯净的白盘都让他爱不释手。用他的话说,这代工程师一旦上手,精致的细节,舒适的佩戴体感,就真的让你不想摘下来了。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


今年的新款黑色陶瓷工程师,是我认为最具性价比而且最与众不同的款式。在我称赞它之前,我必须要跟你说清楚,它比基础钢款的40毫米尺寸大了两毫米,机芯并非是动储120小时的32111机芯,而是采用了60小时动储的自制82110机芯。不过因为采用了全黑色陶瓷材质,其实佩戴的观感要比实际尺寸看上去小一些。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2(黑色陶瓷)


那为什么说它性价比高呢?参照钢款的定价,陶瓷款式大概有6万元左右的价格增幅。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支陶瓷款式的所有打磨细节,都与钢款无异,这完全是顶级制表陶瓷工艺的做法。要知道,因为陶瓷具有极高的硬度,保持所有的打磨抛光细节,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工、材料成本,而且陶瓷只能使用更高硬度的金刚石来细致的打磨,并且打磨难度极大。


IWC万国表陶瓷表壳打磨工艺


同时,尊达设计的工程师是多部件的表壳结构,但设计构想依托的是金属材质。这种结构从金属材质变化为陶瓷材质后,要保持结构完整和一致的防水性能,会有很多工艺上的阻碍。万国是最早将陶瓷材质应用于制表业的品牌,对陶瓷材质的把控更为专业。于是这些阻碍被逐一地解决。既保证了性能,又还原了了设计中所有的打磨细节,加上自产机芯,这个价格增幅属实良心。


工程师陶瓷材质腕表的三段式结构


表圈螺丝,指针和时标,包括秒针都经过了镀黑的处理,底部背透的蓝宝石玻璃也经过了覆黑处理,所有这些细节使得这枚黑色陶瓷工程师有着出众且极具未来感的犀利外观,而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优化加上陶瓷质地的轻盈和亲肤性,使得这枚腕表有着更好的佩戴体感。


陶瓷款工程师背透设计


另外预算充足的朋友,我十分建议试试今年的玫瑰金款式。 黑色表盘搭配玫瑰金表壳和链带是最经典的色彩搭配,尤其是工程师系列特别的棋格盘面,在金色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立体,而且玫瑰金款式与陶瓷款式一样,开放了透底,舍弃了工程师传统的防磁软铁内壳。但擒纵轮和擒纵叉使用了防磁材质,也具备一定的防磁性能。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18K 5N金)


话题与市场表现


2023年IWC万国表的全新工程师系列刚刚面市,就成为了话题焦点。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我从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任何的质疑背后恰恰说明了他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而在出众的市场表现面前,这些质疑也无需过多解释,很自然的便不攻自破了。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


有些时候,质疑和市场表现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并不少见。最近的例子就是百达翡丽总裁回应一些人对Cubitus的诋毁一样,那些诋毁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客人,真正的客人都已经在waiting list上排队了。当然,地处瑞士德语区沙夫豪森的万国,似乎更有着性格中的执拗,只用产品说话,不做过多的解释。


IWC万国表工程师自动腕表40


回头我们来看工程师,两年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今年牛油果绿表盘的工程师限量版被瞬间抢空,一表难求,随之二级市场价格水涨船高。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各种名人和藏家在内的爱表之人开始纷纷入手自己喜欢的款式。



所以有些时候,这些奇怪的声音往往是那些本身很喜欢它的人,在没有果断下手之前,给自己找的一些借口罢了。我认为选择工程师,一个理由便足以让你果断出手。毕竟在杰罗·尊达70年代的三个经典设计中,它是你唯一一个还可以轻松买到的款式。而相比于鹦鹉螺和皇家橡树的瞬间灵感迸发,工程师更是耗费了尊达先生四年时间的成熟设计,这足够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时尚   黄金时代   工程师   万国   系列   陶瓷   机芯   款式   材质   表壳   年代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