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奶茶遇上地域文化,新消费浪潮下,“文旅奶茶”突围之路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请知悉。

文丨小石

编辑丨竹林阁楼

晚上8点,江西鲲茶万寿宫店里,晓玲刚把自己捧着瓦罐浮梁雪山奶茶的照片发完朋友圈,就专注地欣赏门店的汉服夜场演奏。

到景区打卡一杯当地特色奶茶,已经成了她旅游的必备项目。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泉州西街的霸王茶姬门店,小李手捧两杯伯牙绝弦,正陪着女朋友排队,打算等会儿去三楼打卡点拍游客照。

捧着奶茶打卡拍照,真成了现在年轻人旅游的标配。

这种消费场景,催生了一批主打“地域+文旅”特色的奶茶店。

当传统奶茶陷入价格战泥潭时,这些特色奶茶店却在弯道超车,不仅实现区域爆红,甚至开启了全国规模化扩张。

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奶茶店是怎么火起来的,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从区域爆款到全国扩张:“地域+文旅”奶茶店的崛起之路

要说这波“地域+文旅”奶茶的代表,江西鲲茶绝对算一个。

近两年靠着汉服演奏、瓦罐奶茶和仿古装潢这些标签,鲲茶在社交平台彻底火了。

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有超23万次讨论,抖音更是获得4.6亿次播放。

线上话题火爆直接带动了线下门店,尤其是万寿宫店,据鲲茶创始人透露,月营收稳定超100万元。

本来想靠着区域特色立足,没想到火了之后,现在已经在南昌、上饶、北京等地布局了20家门店。

徐州的云龙让茶也是个典型例子,主打“一杯属于徐州的原创轻茶”,在徐州开一家火一家。

目前在徐州已经有8家门店,各大门店稳居大众点评区域饮品榜前三,高峰期排队1小时都不稀奇。

这还真不是个别现象,一批主打“地域+文旅”特色的奶茶店正在全国扩张。

苏州的梧桐姥姥就很有意思,饮品名里常融入吴侬软语的文化梗,吸引不少年轻人去苏州旅游时打卡。

虽然门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但也开始向外发力,全国开了近60家店。

兰州的放哈则把西北沙棘、青稞等特色食材融入产品,手拿一杯甜醅子奶茶去中山桥打卡,成了年轻人兰州游玩的必备项目。

靠着这种独特的西北风味,放哈在全国已经有超100家门店了。

连头部连锁品牌也开始跟进这个模式,茶百道在成都宽窄巷子开的旗舰店,深度绑定川蜀文化基因,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手作茶饮空间。

五一试营业期间,外国游客还真不少,平均一天能接待几十位。

他们对带有“中国元素”的饮品特别感兴趣,像三大炮奶茶、碧潭映雪这些产品,还有“上房揭瓦”系列周边,都挺受外国游客欢迎。

霸王茶姬在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山顶开的店也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和景致完美融合,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景点。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霸王茶姬景区店表现亮眼,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店、湖北恩施女儿城店这些热门景区门店,环比节前涨幅都超过300%。

看来“地域+文旅”这条路,确实被这些奶茶店走通了。

场景、产品、IP:“地域+文旅”奶茶店的三大成功密码

这些奶茶店能火起来,可不是偶然。

细细分析,会发现它们都在场景营造、产品创新和IP联动这三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先说场景营造,这可是“地域+文旅”奶茶店的强项。

江西鲲茶万寿宫店的仿古设计就很有特色,木质屋檐、门楣、牌匾,屋顶还覆着瓦片,门外摆着竹质桌椅,室内则是绿竹绿植和古风字画,一进去就像穿越到了古代茶馆。

茶百道宽窄巷子旗舰店更夸张,460平的复式空间,竹编吊顶、蜀绣墙面、掐丝采砂屏风,尤其是“上房揭瓦”入口处的露台区,成了游客必打卡的地方。

放哈兰州西站非遗店也很有想法,墙面用镂空剪纸呈现西北意象,把地域特色直接搬进了店里。

喜茶在广州永庆坊的店则融入了岭南文化符号,满洲窗、青砖、石板路,浓浓的西关风情。

本来想做成普通奶茶店,结果成了网红打卡地,这场景营造的功力确实厉害。

产品创新是另一个关键,云龙让茶紧扣徐州两汉文化发源地的定位,首创了徐州汉茶“与汉书”系列,直接用“徐州汉茶·果茶”、“徐州汉茶·奶茶”这样的名字,把地域特色打在了公屏上。

江西鲲茶的“江西限定-瓦罐系列”也很有意思,“瓦罐浮梁雪山”、“瓦罐栀己雪山”,光听名字就有画面感了。

贵州去茶山则专注于本地食材,今年山花牛奶用量800余吨、刺梨达100余吨,推出了十余款含刺梨、抹茶的创新产品。

广东的茉莉奶白把潮汕单枞茶与鲜奶结合,单店月销突破8万杯,西安茶话弄用兵马俑造型杯盖搭配茯茶底,这些创新都让产品有了独特的地域印记。

跨界联动和文旅IP锚定也功不可没,益禾堂和邯郸文旅联名就做得很出彩,推出邯郸定制包材及周边,深挖“成语之都”特色,杯套上印有人物典故,穿汉服到店还能享第二杯半价。

这波操作直接带动邯郸区域GMV同比增长188%,效果确实明显。

霸王茶姬与三国赤壁古战场的联名也值得一说,在景区入口设主售卖点,选伯牙绝弦为联名款,杯身印景区图案,实现了文化与商业双赢。

还有蜜雪冰城联名曲阜孔庙、书亦烧仙草联名三星堆、奈雪的茶联名故宫,这些跨界合作都让奶茶店成了传播地域文化的新载体。

同质化危机与破局之道:“地域+文旅”奶茶店的未来挑战

不过,火归火,这些“地域+文旅”奶茶店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同质化问题。

本来想靠特色立足,结果大家都开始模仿,慢慢就失去了独特性。

装修风格同质化最明显,不少门店都做新中式装修,堆砌元素,缺乏独特记忆点。

产品端也一样,竹筒奶茶被多地复刻,从网红产品沦为大众消费品。

就像去茶山用刺梨后,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一批主打刺梨特色的产品,创新很容易被模仿。

联名营销也容易同质化,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符号嫁接,缺乏IP内涵与品牌、地域特色的深度绑定。

有数据显示,现在奶茶产品同质化率很高,在随机试喝的盲测中,只有38%的消费者能准确识别出自己常喝品牌的招牌产品。

这么看来,差异化确实越来越难了。

那怎么破局呢?业内人士提出了几个方向。

首先是场景差异化,不能只堆砌元素,要深挖本地文化内核并融入装修细节。

比如喜茶广州永庆坊店,以岭南骑楼为基底,融入“三雕一彩一绣”等文化符号,被称为“广州最美喜茶”,这就做出了特色。

产品创新也不能只停留在原料上,还要在工艺上下功夫。

喜茶的超鲜萃茶机高温高压精准萃取,维也纳云顶搅打工艺,这些技术创新都让产品有了难以复制的优势。

本来想靠原料独特性取胜,后来发现工艺创新才是更难被模仿的。

联名营销也要追求深度,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霸王茶姬在莆田与莆田文旅、莆仙戏剧院合作,在兴化府莆仙戏文化主题店内推出专场表演,让消费者真正感受传统戏曲魅力,这种深度绑定才能实现长效价值。

健康化也是个大趋势,2025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预计达1856亿元,无糖茶饮从2014年16.6亿跃升至227.4亿,健康饮品的浪潮已经从趋势变为常态。

霸王茶姬在云南、四川主打高山原叶、真奶现煮,吸引了不少"养生奶茶控"。

看来,把地域特色和健康理念结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地域+文旅”奶茶店的崛起,给传统茶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深挖地域文化、创新产品体验,这些品牌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

但要想实现长效发展,还需要在差异化、技术创新和文化深度上下功夫。

毕竟,消费者的新鲜感容易过去,只有真正有内涵、有品质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如此看来,“地域+文旅”这条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能走多远,还要看这些品牌能否持续创新,真正把文化价值融入产品基因中。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美食   奶茶   浪潮   地域   文化   特色   徐州   产品   景区   瓦罐   刺梨   江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