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人民日报》盛赞为“良心企业”的于东来,短短两天便跌落神坛,社交账号瞬间清空、设置私密。
这位曾被奉为“良心典范”的企业家,因三次力挺深陷预制菜风波的西贝,彻底引爆了公众怒火。
利用消费者的信任为所欲为?他为何屡次力挺西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于东来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曾受人民日报的称赞,是大家心中最有良心的企业家,而他的胖东来在他的名气下也是红遍大江南北,在零售业稳坐龙头老大。
于东来是个狠人,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那些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经常找工作会碰壁,但在胖东来集团居然给他们提供2%的岗位,这事儿不仅没引来非议,反而让他收获了山呼海啸般的赞誉。
于东来亲自下场解释,说要给这些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份担当,甚至在9月11日赢得了《人民日报》千字长文的点赞,称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在消费者眼里,于东来就是自己人,当胖东来遭遇“裤头姐诬陷”这类风波时,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自发地维护他,他用行动构建起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任,而这份信任的核心,就是他与消费者利益的深度绑定,大家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一样,然而,大厦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
风暴的中心,是另一家企业西贝,9月11日,就在于东来被官媒高高捧起的那一天,名人罗永浩向西贝开炮,直指其“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厅明示。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反应很激烈,先是威胁要起诉,接着又搞了个全国门店后厨开放参观,这一开放,反而是自己把自己推进火坑。
人们看到的后厨,没有烟火气,只有一排排的冷冻预制产品,有的保质期甚至长达十几个月。更尴尬的是,贾国龙本人之前在公开场合支持预制菜产业的言论也被翻了出来,和他矢口否认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于东来出手了,9月12日中午,他第一次发声,力挺西贝,称赞它是和海底捞一样“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这一声明让很多人感到了错愕,当晚,随着西贝后厨的真相被越揭越多,舆论彻底沸腾。
于东来非但没有沉默,反而再次发文,这一次,他选择的立场是体谅,说企业难免有管理漏洞,相信西贝会提升品质,这下,评论区彻底炸了,面对汹涌的质疑,于东来第三次解释,说自己的支持是出于“正义”,是体谅一个企业家“付出心血不易”。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人们发现,那个一直为消费者说话的于东来,突然背叛了消费者,他利用大众信任的光环,去为一个陷入诚信危机的商业伙伴做“担保”。
公众的失望是因为那个他们信赖的“消费者代表”,一夜之间,变成了企业家“共情圈”里的一员,这种身份的变化,让大家难以接受,像是被一个好友欺骗了很多年,信任也就此出现裂痕。
于东来的那句“付出心血不易”,或许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受,作为实体企业的经营者,他太清楚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预制菜困局”和同行们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
这种圈内人的惺惺相惜,贾国龙的回应也给出了印证,他说自己并不认识于东来本人,但曾多次去胖东来学习,称于东来是他最尊敬的企业家,他将于东来的支持,形容为“真心照真心”。
然而企业家圈层的“感情共鸣”和我们消费者是相悖的,他们看到的是彼此创业的艰辛,是行业内部不能为外人道的苦衷,但他们恰恰忽略了,消费者的初心和困难。
罗永浩的批评之所以能引爆舆论,就是因为他精准地戳中了大众的痛点:我花的钱,和我得到的东西,真的对等吗?作为消费者难道没有权利知道自己在为什么买单,大家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预制菜,大家只是不能接受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昂贵的价格,吃了一份料理包。
于东来的发言,完美地将消费者隔绝于外,他试图用行业内的“体谅”,去回应公众对“真相”的渴求,这种沟通,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在他看来善意的“共情”,在消费者眼中,却成了对不诚信行为的“抱团”和“庇护”。
整个事件在短短48小时内反转又反转,9月11日,他还是被《人民日报》表扬的社会责任榜样,是公众眼中的道德完人,仅仅两天后,这位榜样亲手删除了所有支持西贝的内容,留下了一句“回到自己的世界吧!享受每一天的美好”,然后,将自己的社交账号设置成了私密状态。
从万众追捧的“高光时刻”,到狼狈不堪的“退网结局”,大家也开始质疑胖东来,一个如此真诚的于东来,为什么要为一个被质疑“不真诚”的西贝站台?这是否意味着,胖东来自身的“真诚”,也需要被重新审视?
于东来的退守,虽然暂时止住了舆论的持续发酵,却也给公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那个曾经被我们无限信赖的胖东来,还和以前一样吗?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