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离职,孟羽童回归:董明珠为何离不开网红?

董明珠的格力,似乎永远不缺话题。

最近,先是多位数码博主及行业消息人士透露,曾担任格力电器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的王自如,在从格力离职后,正计划回归博主身份。

与此同时,董明珠喊话孟羽童,一句“我带你去吃饭”,两人“520”冰释前嫌。

格力电器官方确认消息,“5月23日晚间,董明珠与孟羽童将共同直播。”

两位曾被董明珠力捧的网红员工,一个黯然离场,一个再度携手。

兜兜转转,董明珠为何离不开网红?

虽然是老派企业家的代表,可是在互联网时代,董明珠绝对称得上中国企业家中最懂流量的人之一。

2020年,董明珠以13场直播带货476亿元的亮眼战绩,为格力打开了线上营销的闸门。

彼时的格力,正深陷线下渠道冗杂、电商布局滞后的困境。董明珠亲自下场,不仅是为了销量,更是为了向外界证明,传统制造业巨头也能玩转新零售。

不过在外界看来,毕竟铁娘子年事已高,格力除了对于新零售的变革之外,更迫切的还是接班人问题。

孟羽童和王自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推上格力的风口浪尖。

先来聊聊王自如,他的格力生涯,堪称一场大型行为艺术。

这位曾经的数码测评顶流,进入格力后被委以“渠道改革”重任,试图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格力的销售体系。

王自如声称“没看过工资条”,只求离董明珠办公室近一点;他公开表示“每天看董总开会就是幸福”。

这种近乎谄媚的忠诚,让网友扒出来罗永浩早年间对王自如的毒舌,“如果你被包养了,就别谈独立人格”,一时间在网络大火。

不过王自如在格力并不是做网红,最终还是要凭业绩说话。而事实是,王自如负责的格力渠道改革成效存疑,而他个人因创业时期的3383万元债务被限高消费,更让格力陷入舆论漩涡。

董明珠的“去网红化”宣言言犹在耳,王自如却成了流量反噬的典型案例。

与王自如的狼狈退场形成反差的,是曾被看作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

孟羽童曾以“董明珠接班人”的身份出道,格力对此也曾大肆炒作,流量借势而起之后,孟羽童担起了格力直播带货的重任,单场销售额曾突破3000万元。

可是最后,孟羽童的“叛逆”曾触怒董明珠,被传接私活、开公司,公开称“月薪不过万”,甚至被曝旷工参加商务活动,以至于最后和董明珠走向了“分手”,甚至一度传言交恶。

对于自己亲手培育的两大网红,董明珠的选择却看似有些矛盾。她一面批评孟羽童“只想当网红”,一面又倚重王自如的流量光环。或许究其本质,董大姐需要的从来不是网红,而是能承载格力转型野心的“工具人”。

于是,这就有了孟羽童的“回归”。

对于这个消息,意料之外,可是又在情理之中。

在格力系的IP中,孟羽童曾是仅次于董明珠最大的个人IP,其小红书、抖音账号合计粉丝超370万,远超格力官方”阵。

当直播电商进入存量竞争,董明珠需要这张“熟脸”重新点燃流量引擎。

对于孟羽童而言,此时回归将是一场双赢交易:格力获得话题热度,而她借助平台为留学创业铺路。

在商言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董明珠对网红的依赖,本质是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突围尝试。

格力渠道改革压力巨大,线上销售与经销商体系矛盾重重。孟羽童的直播间和王自如的数字化改革,都是董明珠试图缝合线上线下裂痕的“外科手术”。

可是在态度上,董明珠对网红“又爱又恨”。她深知流量是打开新渠道的钥匙,却难以接受网红经济的底层逻辑——个人IP价值终将超越平台。

这种纠结态度,使得格力在网红之路上并不顺畅。

孟羽童的出走与回归、王自如的捧杀与抛弃,根源都是格力组织文化与流量个体主义的冲突。

说到底,董明珠要的是“格力的人”,而网红要的是“自己的江湖”。

董明珠的网红战略,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局,她成功让格力从“空调巨头”变成“话题巨头”,但也让企业过度依赖个人IP。

当“董明珠”三个字逐渐成为格力的“精神图腾”,这家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网红,更是一个能平衡流量与产品、个人与制度的新叙事。

董明珠或许想成为雷军这样的IP,可是格力终究并不是小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标签:科技   王自如   董明珠   流量   渠道   接班人   巨头   话题   重任   制造业   外界   缝合线   冗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