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成果“+3”

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公布 墓主应为芮国国君夫人

9月4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近日公布。Ⅰ区M3是刘家洼芮国无墓道墓葬中规模最大、形制最高的墓葬,墓主应为芮国国君夫人。

刘家洼芮国遗址位于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1.5千米处,东北距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约60千米。2016年11月末,该遗址墓葬因被盗掘而发现。2017年初,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该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勘探与发掘,发现了城墙、壕沟、大型夯土基址、高等级墓地等遗迹,从遗址规模和遗物等级可以推断该遗址为春秋早中期芮国后期的一处都邑。

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出土的玉璧(资料照片)。

东Ⅰ区墓地是该遗址发现的四处墓地中等级最高的,包括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大墓。两墓东西并列,从墓葬规模、遗物等级看,应为春秋早中期时的芮国国君墓葬。在2座“中”字形墓葬中间,有1座无墓道大墓M3,虽经盗掘,但是墓葬位置重要、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出土较多遗物。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墓中没有出现青铜兵器的特点看,墓主应该是一位女性,为M2墓主夫人。

M3在刘家洼芮国墓地中是为数不多带有壁龛的墓葬,也是唯一一座有殉人的墓葬。这种墓葬形制与殉人不仅在芮国墓葬中显得非常独特,在姬姓周人墓葬中也独树一帜。考古人员在墓葬原位发现2件铜鼎、1组钮钟和1组镈钟。2件铜鼎形制近同,只是小大有别。根据这3组铜器,考古人员判断该墓葬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早中期之际至春秋中期偏早阶段,下限在公元前640年之前。

值得一提的是,M3墓葬内有诸多秦国元素。如出土的玉器,其纹样风格可以分为周式和秦式。M3墓室四壁上有9个壁龛和殉人,这种墓葬形制和葬俗在春秋早中期的秦文化墓葬中也存在。殉人是战国中期之前秦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俗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早期晚段至被灭国之前,秦国对芮国的政局有极大影响,双方关系密切。考古人员判断,M3这位芮国国君夫人很可能来自秦国,因而可以将姬姓周人与嬴姓秦人的文化融于一墓。

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考古成果公布 属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墓

9月4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发掘简报公布。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志文内容翔实,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纪名墓。

马家堡墓地位于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现属秦汉新城管辖)马家堡村北、孙家村南。2023年4月至8月,为配合机场高速联络线马家堡至泾阳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代遗迹65处,包括墓葬44座、汉代灰坑19座、明清陶窑2座。其中一座为北魏刺史孙定仁墓。

孙定仁墓出土的陶狗(资料照片)。

孙定仁墓坐北朝南,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穹隆顶砖室墓,总长约4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长斜坡墓道在南,平面呈长条形,口小底大,总长约33米,最深约10米。墓中共出土器物164件(组),均出土于主室内,包括陶俑、陶动物、模型明器以及陶器、漆器和墓志。其中墓志位于墓室东南部,俑群集中出土于墓室中部和南部,明器主要出土于墓室中部。

考古项目负责人王红英介绍,孙定仁在史书中未曾见记载。志文内容显示,孙定仁为北魏豳州刺史,曾参与北魏末期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的重大事件。专家推测,孙定仁可能参与了袭取长安的行动,并在交战中身亡,葬于长安。死后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

孙定仁墓墓室南壁出土的陶俑(资料照片)。 本组照片均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从墓葬形制来看,孙定仁墓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高等级墓葬流行形制——长斜坡墓道、弧边方形砖室;从出土器物来看,陶俑采取前半模,后背抹平的制作方式,是北魏晚期开创的典型风格特征;从时代来看,墓葬处于北魏向西魏过渡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的“标型”意义,为研究社会变革、丧葬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延安冯庄北魏墓葬考古成果公布 丰富了陕北古代墓葬研究资料

9月4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北魏墓葬发掘情况近日公布。该批墓葬为认识陕北地区北魏时期墓葬形制、葬俗及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2013年6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蛇连沟村口的山坡上发现一处墓地,共清理出24座古代墓葬及1座砖窑。其中,编号为M8、M18和M23的3座墓葬经考古人员初步研究,判定属于北魏时期。

M8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略呈东西向,平面呈“甲”字形,其结构由墓道、封门和墓室3个部分组成。该墓曾遭盗扰破坏严重,仅出土铁鍑及陶罐各一件。

M18是带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似折背刀形。墓中发现有一具成年男性骸骨。该墓出土陶罐、陶壶、铁鍑和铁带饰等5件器物。其中,带有贯穿口的陶罐,大孔四周分布着等距围绕的小孔,应当是源自匈奴,被鲜卑人继承的一种器物。

M23同样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结构由墓道、甬道、墓室3个部分组成。墓主人为成年男性,保存状况较好。墓葬出土随葬遗物6件,包括陶罐、盘口罐、陶壶、铁鍑、铁带饰和铁衔镖等。

3座墓葬均为小型土洞墓,均出土了形制近似的双耳深腹带有镂空圈足的铁鍑。可以初步推断,这3座墓的墓主人属于同一时代及相同族属。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铁鍑既是炊具、食器,也有可能兼有祭祀礼器功能。类似的铁鍑最早发现于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扎赉诺尔东汉墓中,学界称这种铁鍑为鲜卑铁鍑。它源自匈奴,使用更加广泛。

3座墓葬当为北魏平城时期墓葬。该批墓葬的发掘,为探索与墓葬相关的遗迹(如丰林故城)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陕北古代墓葬的研究资料。(记者 赵茁轶 见习记者 周思言)

来源:陕西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历史   陕西   成果   墓葬   北魏   墓道   形制   墓室   遗址   陕西省   泾阳   研究院   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