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明明是8月15日,为何纪念日却定在9月3日?背后大有深意

每年到9月3日,我们都会看到各类社交平台集体刷屏:“纪念抗战胜利日”。

但奇怪的是,日本天皇不是早在1945年8月15日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吗?

为什么中国却不把这一天定为“胜利日”?这件事,其实远比很多人以为的要复杂得多。

一、

先从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关键的点说起:所谓“投降”,到底是什么?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发布了所谓的《终战诏书》。

这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天皇亲自对全国讲话。

但如果你去翻这份诏书,哪怕是最权威的日文原文,都不会看到“投降”两个字,更没有“失败”、“战败”或“承认错误”的字眼。

他用了什么词?

“终战”、“停战”、“时运不济”、“顺应大势”……通篇话说得云里雾里,充满文言腔调,连很多日本人都没听懂天皇到底说了啥。

广播刚播完,有军官在皇宫前剖腹自杀,也有街头民众哭成一片。但“宣布终战”并不等于法律意义上的“无条件投降”。

这其实是日本官方刻意留下的“模糊空间”。当时主持起草这份诏书的,是日本内阁首相铃木贯太郎,他极力淡化日本的侵略责任,把战争说成是一场“国际争端”,尽量为日本未来在战后保住皇室、争取宽大处理打下伏笔。

二、

而中国人早在抗战14年中就看透了这套“假和平”的手法,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日本不是一次两次耍这种边打边谈、边讲和边搞事的套路了。

所以,哪怕你说你“终战”了,我们也不敢立即信。

必须要看到你白纸黑字的签字仪式,必须国际社会共同监督、确认,才算数。

因此,真正决定“胜利日”的是后面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推进,特别是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正式投降书签署。

这一天,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这九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代表齐聚一船,日本代表重光葵(外务大臣)和梅津美治郎(参谋总长)代表日本政府和皇室签署了正式的《投降书》,明明确确写着“无条件投降”,没有再耍文字游戏。


更重要的是,中国派出的代表,是国民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他第三个签字,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二战中作为“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

这份《投降书》后来被联合国和美国国会收录进正式的国际法文献中,具备完全的国际法律效力。

可问题又来了,既然签字是9月2日,为什么又不是这一天作为“胜利纪念日”呢?

三、

表面看,好像是因为时差。

东京湾是9月2日上午9点签署,而此时的华北各地已经是9月2日早上8点左右,所以有人认为中国收到消息稍晚,庆祝活动恰好在9月3日爆发。但这其实是误解。

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人是刻意将“知道胜利消息的时间”作为庆祝节点,因为那一刻,全国人民情绪爆发了,是历史性的集体记忆。

9月3日当天,重庆城万民空巷,锣鼓喧天;延安点起火把、敲起锣鼓、秧歌队连夜排队游行;街头商贩抛出水果说“今天不要钱,胜利果免费吃!”那种真情实感,是国家层面都无法组织出来的情绪。

于是当时国民政府当晚就决定:全国放假三天庆祝抗战胜利,并把每年的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这是一个“民间选择推动国家确认”的典型过程。

至于那个被日本称为“终战”的8月15日,虽然重要,但中国人并不买账。日本人在广播中没提投降,在现实中也确实还有不少部队继续抵抗。

比如东北的关东军到8月22日还在和苏联红军打,南洋一些地区甚至还有日军杀害战俘的行为。

换句话说,日本在8月15日只是嘴上说“我们不打了”,可你还没放下武器,战争也没正式结束,我们凭什么庆祝你的一句空话?

四、

再来说。

从国家法理程序来看,也不成立。

杜鲁门总统就明确表示,必须等日本签字后,才算“战胜日本日”。中国也认为,没有正式的国际投降仪式,没有其他国家确认的单方面表态,不具备确立纪念日的资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初确实曾在1949年底短暂把8月15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到了1951年,政务院重新审视,正式将日期改回9月3日。

并指出:“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降伏文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这个说法后来多次在国家法律文件中被确认。1999年国务院再次修订纪念日法令时,继续将9月3日定为胜利日。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将其写入正式法规,成为全国统一纪念日。

五、

当然值得一说的是,也有国家和地区选择了不一样的纪念日。

比如韩国,他们不是纪念“战胜日本”,而是庆祝“光复”,也就是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所以定的是8月15日,叫“光复节”。

台湾地区早年也曾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后来逐渐模糊这个纪念意义,把这天改叫“军人节”,而“光复节”改定为10月25日,那是1945年中国军队在台北接受日本投降的日子。

但对于大陆而言,9月3日始终是最清晰、最具象、最具有国际共识与民族情感共鸣的日子。

这一天,不仅见证了中国赢得14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也标志着中国走上世界舞台中央的开始。

无论从国际法、民族情感、历史记忆、国家决策层次来看,9月3日才是最符合现实的“胜利纪念日”。

最后笔者再总结两句。

为什么,中国要把纪念日定在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

因为我们曾经太苦,所以我们更加谨慎。我们要的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份清清楚楚、无可抵赖的历史证明。

而这份证明,就是9月3日所代表的全部意义。

以上。

全文完。本文2000多字。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历史   深意   纪念日   日本   中国   正式   东京湾   投降书   无条件投降   诏书   代表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