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请查收——金秋品蟹的“保姆级”教程来了!

秋风起,蟹脚痒。金秋时节,蟹肥菊黄,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节。大闸蟹富含优质蛋白(每100g可食用部分约含蛋白质17.5g),且低脂肪、低热量,同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钙、磷:有助于骨骼和牙齿健康。

硒:强大的抗氧化剂,增强免疫力。

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味觉, 对男性健康尤为重要。

Omega-3脂肪酸:有益于大脑和心脏健康。

叮~健康提醒请查收

大快朵颐的背后,也有不少健康“雷区”。品蟹之前不妨先来看看这份“金秋吃蟹健康指南”,解锁吃蟹的正确姿势!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1.死蟹、生蟹绝对不吃

螃蟹死后,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并分解氨基酸,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易引发食物中毒,即使煮熟也无法消除。

生蟹(醉蟹)可能携带肺吸虫等寄生虫幼虫,仅用酒、醋浸泡无法完全杀灭,存在感染风险,必须彻底蒸熟(水开后蒸15-20分钟)。

2.四个部位务必清除

螃蟹体内有一些部位是“垃圾处理厂”,含泥沙、细菌、毒素,食用前务必剔除干净。

蟹腮:翻开蟹盖后,蟹背上两排软绵绵的“小扇子”,是螃蟹的过滤器官,极易藏污纳垢。

蟹胃:蟹盖内形如三角的小包,内有泥沙和未消化物。

蟹心:藏在蟹身正中央的白色六角形片状物,中医认为其性极寒。

蟹肠:一条从蟹胃通到肚脐的黑线。

3.蟹性寒,脾胃虚寒者要当心

祛寒搭档:可将姜末、香醋、紫苏等温性食材调成料汁,配合食用以中和寒性;黄酒性温,可活血驱寒,温黄酒也是佐蟹的传统饮品(未成年人不得饮酒;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其他特殊人群不宜饮酒)。

主食搭配:热粥或汤面等可温暖肠胃、平衡寒凉。

餐后舒缓:可喝红糖姜茶驱散寒气,或热敷腹部缓解不适。

禁忌搭配:不要和西瓜、梨等寒凉食物搭配食用,以免加重不适。

4.蟹虽美味,可别贪多!

蟹黄蟹膏胆固醇高(每100克蟹膏含胆固醇200–466毫克),建议每次不超过1–2只。

特殊人群应谨慎食用:

痛风患者/高尿酸人群: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极易诱发痛风。

孕妇:可少量食用,但务必彻底煮熟,且不宜过量,以免肠胃不适。

过敏体质者:螃蟹是常见过敏原,如患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应避免食用。

胆固醇高者:蟹黄/蟹膏胆固醇含量较高,应适量少吃,可多食用蟹肉。

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若吃蟹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剧烈腹泻、呕吐等,可能是过敏或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金秋品蟹,

是味蕾的极致享受,

更是秋天的难忘回忆。

掌握科学方法,

才能真正“蟹”逅美味,

吃出健康!

来源: 嘉定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沈天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美食   金秋   保姆   教程   健康   胆固醇   螃蟹   寒凉   蟹黄   不适   雷区   大闸蟹   食物中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