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运签#
今年1月,大连李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星河广场店,一口气买了347瓶五粮液,每瓶花了1038元。本是备着过年销售的货,却被合作的烟酒店老板提醒“酒不对劲”。经五粮液集团鉴定,其中207瓶竟是假货。李先生报警后,超市方辩称:入库的是真酒,是员工周某偷偷换成了假酒。
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7月18日公布的判决书显示,超市声称酒被员工调包,却无法提供这批五粮液的合法进货凭证和查验记录。法院直接点破:若真如超市所说入库为真酒,为何连基本货源证明都没有?最终认定超市“明知售卖假酒”,判决超市退还207瓶假酒的货款,并赔偿李先生12万余元。
超市把责任推给“内鬼”的操作,未能获得法律认可。据新京报报道,法院认为超市作为销售者,必须对商品真实性负责,内部管理问题不能成为免责理由。这起案件暴露的不仅是员工监守自盗的风险,更是大型商超供应链监管的致命漏洞——连五粮液这类高价名酒都能被批量调包,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
对此,有网友称:“员工换假酒?那超市的验货流程是摆设吗?”更多人质疑超市甩锅:“收钱时挺痛快,出事就甩锅临时工。”也有消费者后怕:“上千元的酒都有假,普通人怎么防?”现实困境在于,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定能力,往往权益受损而不自知。
有分析认为,商家对商品真伪负有“首问责任”,内部人员犯罪不影响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经营者销售假冒商品需承担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但此次法院仅判决退款加部分赔偿,引发部分网友对违法成本过低的讨论。
这起案件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春节本是酒水消费高峰,李先生买假酒的遭遇揭开三个残酷现实:一是大超市未必等于百分百真货,监管漏洞可能被内部人利用;二是消费者维权依然艰难,若非烟酒店老板提醒,207瓶假酒可能已流入百姓餐桌;三是违法成本仍然偏低,12万赔偿对超市震慑有限。
普通人的启发很实际:购买高价商品务必留存票据,发现问题立即投诉。更深层的思考是,当超市把责任推给“个人行为”时,社会更该追问——究竟要多少道防线失守,才能让207瓶假酒光明正大摆上货架?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能总靠顾客自己练就火眼金睛。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