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斯拉股东联盟剑指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当特斯拉刚刚公布创纪录季度交付量的喜悦尚未褪去,一场围绕公司核心治理的风暴已骤然升级。当地时间周四,由 SOC 投资集团及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等多州财政厅长牵头的股东联盟,正式向监管机构提交文件,呼吁投资者在 11 月的公司会议上否决埃隆・马斯克高达 1 万亿美元的天价薪酬方案,并反对三位核心董事连任。

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特斯拉董事会在 “挽留马斯克” 与 “维护股东利益” 之间的失衡,更叠加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业绩增长隐忧等多重挑战,让这家电动车巨头陷入 “高交付量” 与 “高治理风险” 并存的复杂局面。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成矛盾焦点

此次股东抗议并非偶然,而是特斯拉长期治理争议的集中爆发。根据提交给监管机构的公开文件,股东联盟的核心诉求直指两项关键议题:否决马斯克 1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与反对三位董事连任,其背后是对董事会 “治理失责” 的深度质疑。

从薪酬方案本身来看,特斯拉董事会于上月提出的这一计划,被冠以 “史上最大企业薪酬方案” 之名。董事会在方案中解释,此举是为回应马斯克对公司 “更大控制权” 的诉求,同时设定了一系列 “雄心勃勃的业绩目标”,试图将薪酬与股东价值绑定。但股东联盟在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中,直接驳斥了这一逻辑 —— 他们认为,董事会 “不遗余力” 挽留马斯克的行为,已严重偏离治理正轨:一方面,拖延了上次年度会议设定的关键战略目标推进;另一方面,在公司 “运营效率下滑、财务业绩承压” 的背景下,未能对管理层实施 “有意义的实时监督”。

“这不是简单的薪酬高低问题,而是董事会是否履行信托责任的问题。” 联盟成员、内华达州财政厅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公开信中特别点名反对伊拉・埃伦普雷兹、乔・格比亚和凯瑟琳・威尔逊 - 汤普森三位董事连任,认为他们作为董事会核心成员,对马斯克的过度 “纵容” 是导致治理失效的关键。数据显示,特斯拉近年虽在交付量上保持增长,但运营层面已显现疲态:2024 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 2.3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增速较 2023 年放缓 15%,而管理层对 “产能过剩”“成本控制不力” 等问题的回应始终模糊,这成为股东质疑 “监督缺失” 的重要依据。

薪酬绑定价值还是透支信任?

面对股东联盟的激烈反对,特斯拉迅速在 X 平台(原 Twitter,马斯克旗下公司)作出回应,试图为薪酬方案辩护。公司在声明中强调,该绩效激励计划将马斯克的薪酬与 “数万亿美元的股东价值创造” 深度绑定,“如果埃隆・马斯克未达成业绩目标,他将一无所获”,并暗示这一方案是 “保障长期股东利益” 的必要举措。

但这一回应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凸显了董事会与股东之间巨大的认知鸿沟。从行业对比来看,马斯克此次薪酬方案的规模已远超全球顶尖企业 CEO 薪酬水平 —— 即便在科技与汽车行业,最高级别 CEO 年度薪酬通常维持在 1 亿 - 5 亿美元区间,而 1 万亿美元的额度相当于苹果公司当前市值的 1/2,甚至超过多个国家的年度 GDP 总量。

更关键的是,方案中 “业绩目标” 的透明度与可实现性备受质疑:股东联盟指出,董事会未明确披露 “价值创造” 的具体衡量标准,也未说明若马斯克同时担任 X、SpaceX 等多家公司 CEO,如何保证对特斯拉的精力投入,“将股东利益与一个‘分身乏术’的 CEO 绑定,本身就是巨大风险”。

从治理逻辑来看,特斯拉董事会的辩护更显薄弱。根据美国《公司法》及 SEC 相关规定,董事会对 CEO 薪酬的审批需遵循 “公平性” 与 “合理性” 原则,需充分证明薪酬与公司业绩、行业水平的匹配度。但股东联盟通过分析特斯拉近五年治理报告发现,自 2020 年马斯克提出 “私有化” 风波后,董事会对其的 “约束性条款” 已逐年减少:2023 年修订的公司章程中,删除了 “CEO 兼职需经董事会多数同意” 的条款,2024 年又将 “重大战略决策的董事会审议周期” 从 30 天延长至 60 天。“这些调整本质上是为马斯克‘松绑’,但却让股东失去了对管理层的基本制衡能力。”SOC 投资集团首席投资官在公开采访中直言。

多重挑战叠加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联盟选择在此时发难,并非无视特斯拉的 “短期利好”—— 就在周四,特斯拉公布了 2024 年第三季度交付数据,共交付 46.2 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 12%,创下季度交付纪录。但这份 “亮眼成绩单” 背后,潜藏着多重亟待解决的经营难题,也成为股东质疑 “薪酬方案合理性” 的重要论据。

首当其冲的是政策退坡风险。美国联邦政府推出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 2024 年底到期,该政策曾为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等主力车型带来每辆最高 7500 美元的补贴,直接推动了过去两年的购车热潮。市场研究机构 Edmunds 预测,政策到期后,美国电动车市场需求可能下滑 15%-20%,而特斯拉作为本土最大电动车厂商,将承受最直接的冲击。目前,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库存周期已从 2023 年的 30 天延长至 45 天,部分门店已开始推出 “限时折扣”,这与董事会在薪酬方案中 “乐观预期长期增长” 的表述形成鲜明反差。

其次是财务业绩与战略目标的脱节。尽管交付量增长,但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却在持续承压。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 3%,远低于 2023 年同期 18% 的增速;净利润同比下降 8%,毛利率跌破 20%,为 2020 年以来最低水平。更关键的是,马斯克此前承诺的 “2024 年推出低成本车型”“全自动驾驶(FSD)规模化落地” 等关键目标均未如期兑现,而董事会在薪酬方案中却未将这些 “未完成目标” 与薪酬挂钩,这让股东质疑方案 “只设奖励、不设惩罚” 的合理性。

“交付量是‘量’,盈利能力与战略落地才是‘质’。” 华尔街分析师艾米丽・怀特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股东反对的不是马斯克带领特斯拉增长,而是反对董事会用‘未来的不确定价值’,去兑换‘当下的确定天价薪酬’,尤其是在公司面临政策与业绩双重压力的节点。”

回溯特斯拉的发展历程,马斯克无疑是公司的 “灵魂人物”—— 从推动 Model S 量产、攻克电池技术难题,到主导上海超级工厂建设,他的个人决策多次将特斯拉从危机中拉出。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这种 “个人驱动” 模式逐渐暴露出风险,此次薪酬争议本质上是 “马斯克依赖症” 引发的治理失衡问题。

从股权结构来看,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约 13% 的股份,虽非绝对控股,但凭借其 “创始人光环” 与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实际掌控着公司战略方向。数据显示,特斯拉董事会 9 名成员中,有 4 名是马斯克提名的 “亲信”,包括其大学同学、早期投资人等,这导致董事会在关键决策中往往 “一边倒” 支持马斯克。2023 年,特斯拉股东曾提出 “设立独立董事主导的薪酬委员会” 提案,但最终以 32% 支持率被否决,当时投反对票的正是此次被股东联盟质疑的三位董事。

这种 “依赖症” 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管理层决策的 “个人色彩” 过浓,缺乏必要的制衡 —— 例如 2024 年初,马斯克突然宣布 “特斯拉将进军机器人出租车领域”,但未经过董事会充分论证,导致相关研发投入激增 30%,却未形成明确的商业化路径;另一方面,公司品牌与马斯克个人形象深度绑定,其在 X 平台的争议言论(如质疑电动车安全标准、发表政治观点)多次引发市场波动,而董事会从未对此作出公开约束。

“特斯拉需要从‘马斯克的公司’转变为‘股东的公司’。” 哈佛商学院治理研究专家马克・杨教授表示,“此次股东抗议是一个重要信号: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目前特斯拉机构持股占比达 65%),单纯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的治理模式已难以为继,董事会必须重建‘以股东利益为核心’的决策机制。”

11月投票或将重塑特斯拉治理格局

此次股东抗议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 11 月公司会议的投票情况。从目前局势来看,双方的博弈已进入关键阶段:股东联盟不仅获得了多州公共养老基金的支持,还得到了 ISS、Glass Lewis 等全球顶尖 proxy 咨询机构的声援 ——ISS 已在最新报告中建议投资者 “反对马斯克薪酬方案及三位董事连任”,认为方案 “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

对特斯拉董事会而言,若薪酬方案被否决,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重新与马斯克协商薪酬条款,可能引发管理层动荡;另一方面,需回应股东对治理改革的诉求,包括重组薪酬委员会、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明确管理层监督机制等。而若方案通过,虽能暂时 “安抚” 马斯克,但可能进一步激化股东矛盾 —— 已有部分机构投资者明确表示,若方案通过,将考虑减持特斯拉股票。

更长远来看,这场争议或将成为特斯拉治理改革的 “转折点”。无论投票结果如何,市场对特斯拉 “治理透明度” 的要求已显著提升:投资者不再只关注交付量、营收等短期指标,更看重董事会是否能建立 “可持续的治理体系”,以应对马斯克可能的 “离职风险”(其曾多次暗示 “将逐步移交管理权”)、行业竞争加剧等长期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特斯拉   薪酬   股东   美元   方案   联盟   董事会   董事   公司   关键   电动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