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红场阅兵!
今天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方7日晚便已专机已抵达莫斯科。
双方领导人进行会谈,并一口气签下超20份文件。
俄方有一份大礼相赠,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承诺,对中国石油无限量供应。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原油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还不确定。
但俄方的承诺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稳定的保障!
中俄的友谊不断加深,但其实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便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注重与中国的战略协调。
多年来俄多次对在各方面支持中方。
比如5月7日签署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
俄方再次确认对中国统一立场的支持,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加入反对外部势力干预台海局势的表述。
这不仅是对以往立场的延续,也标志着俄中战略互信已达新高度。
这份立场的巩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济利益、地缘安全与全球战略格局深度交织的结果。
当前,俄罗斯正面临持续的西方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中国成为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能源合作贡献突出,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原油出口份额占其出口总量超过40%。
经济层面的依存增强了政治立场的趋同。
自西方国家逐步削减对俄能源依赖以来,俄罗斯主动向东方转身,通过中俄油气管道和长期供应协议确保出口稳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持更为明确态度,是其战略选择的延伸。
而美国此次关税直指中方,俄罗斯出手了。
4月12日,俄罗斯副外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愿意提供多少。
这一言论直接回应了中美贸易战中的一系列波动。
自从特朗普将关税提高到125%之后,中国加征同等税率进行反制。
美国原油可能因此在不久后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俄罗斯的“无限量供应”承诺,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稳妥的保障。
同时也为俄罗斯在与美国的经济博弈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除经济贸易因素,地缘政治也是俄中关系进一步紧密的关键动力。
北约东扩、亚太战略调整使俄感受到来自西方的持续压力。
中国则在南海、台海等方向面临安全挑战。
两国在战略上天然形成互补,一方在东欧,一方在东亚,稳定彼此周边环境,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从历史角度看,俄罗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可以追溯至苏联时期。
1950年代,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便明确支持中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立场。
冷战后两国虽经历一段低潮期,但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以来,两国关系进入制度化稳定发展轨道。
每逢台海局势紧张时,俄罗斯均以外交声明或行动表态支持中国。
这背后的考量既有现实主义的安全逻辑,也有对国际秩序多极化趋势的认同。
普京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单极世界不可持续,应推动世界格局多元化发展。
而中俄在多边平台上频繁互动,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进一步推动了双方在涉台等重大议题上的立场一致。
2025年的联合声明中,俄罗斯不仅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
这种表述在以往中俄联合文件中较为罕见,显示出俄方在对华政策上更趋具体和公开。
虽然国际舆论场存在对中俄关系“结盟论”的各种解读,但从战略现实来看,两国更倾向于在不结盟的框架下深化合作。
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为原则。
这种“非同盟型战略协作”模式使双方在各自承担国际责任时具备更大回旋余地。
以2024年俄罗斯参与金砖国家扩员机制为例。
俄方曾在会议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主张,并主张金砖平台应支持成员国核心利益,反对外部干涉。
而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其表态在国际舆论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在2024年联大涉台问题讨论中,俄罗斯代表团在会上重申对中方立场的支持,并联合其他友好国家反对将台湾纳入任何国际机构。
这一行动有效维护了联合国“一个中国”政策基础。
这不仅是对中俄战略互信的体现,更是对全球多极格局下大国关系互动模式的再塑造。
对中国而言,拥有一个在关键问题上立场明确的大国支持者,无疑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争取战略主动的重要资源。
总体而言,俄罗斯对中国统一立场的表态,既是战略选择,也是现实考量。
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度演变的背景下,中俄关系的稳固发展,为区域稳定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两国在多边平台的进一步协作,以及双边机制的持续完善,未来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将成为大国合作新模式的典范。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