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洛阳是公认的“老牌工业城市”之一,之所以能有这个身份,正是因为洛阳的市区早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拥有了相对多元化的工业门类,甚至不乏大型国企在此。
在如今的洛阳中心城区(不含孟津区、偃师区)里,洛龙区、西工区、涧西区、伊滨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均是拥有工业基础且能继续发展工业的区域。但具体来看,位于洛河以北的西工区、涧西区算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一是因为洛阳在过去二十多年实行“拥河发展”的模式既促进了工业资源向洛河南岸、伊河南岸转移,更让这两大区域也能大规模发展工业。像洛龙高新区和原位于伊滨的洛阳开发区就是重要载体。
二是因为在洛阳市于2022年实行开发区整合后,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易地”至洛龙高新区,使得洛龙区拥有了国家级开发区,而伊滨区虽然没了洛阳开发区的加持,但在此次调整中拥有了洛阳伊滨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甚至在后来收获了中州时代这一大项目。
反观洛阳高新区虽然目前整体与涧西区套合,但这是在开发区调整中向洛龙区“归还”了丰李镇后才形成的,与之前相比完全是“瘦身”行为。
对洛阳而言,在工业领域侧重发展一两个区域固然没错,但要在长期发展层面增强洛阳在中部乃至全国地级市中的竞争力,依然需要助力中心城区洛河以北的工业发展,使其与洛龙、伊滨的差距不能太大。
而洛阳要让洛河以北的工业不掉队,其实有两件“难事”要办。
难事一:将涧西区、西工区合并成新的涧西区或西工区,既能打通两地存在同质化的产业资源,又能实现“1+1>2”的效应
长期以来,涧西区、西工区是网友们建议或设想的合并对象,但大部分都是从两地的面积方面考虑,毕竟两地的区划面积都只有50多平方公里,甚至不及一座乡镇的区划面积。
再叠加工业发展层面来说,若将两区合并也不乏正面作用。因为两区的工业结构中都有以农用装备整机及零部件为龙头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两区合并后既能打通既有的行业资源形成一个更丰富的农业装备产业链,又能以此为依托培育、吸引更多涉及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继而打造出一个更庞大的农用装备产业集群。
此外,涧西区还将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西工区还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两区合并后就可拥有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对于位居主城区且面积不足130平方公里的市辖区而言,只重点发力三个产业也是相对务实的路子。
而之所以说将西工、涧西合并是一件“难事”,是因为区县级别的行政区划调整是由国家层面批复,市洛阳市本级、河南省级均只有向上申报的权限。
难事二:将新的涧西区或西工区与洛阳高新区“区政合一”,以洛阳高新区的身份负责经济事务
2022年的开发区调整不仅让洛阳高新区向洛龙区“归还”了丰李镇(现丰李街道),市里还将之剥离了社会事务职能和代管的乡镇街道,只聚焦发展经济的主业。其与涧西区的关系也从彼此独立运行变为“区政合一”,即涧西区(洛阳高新区),涧西区的区委、区政府分别是高新区的党工委、管委会。包括工业在内的经济事务则以高新区的身份承担。
假设涧西区与西工区合并成新的涧西区或西工区后,也可将洛阳高新区与新的市辖区“区政合一”,经济事务以洛阳高新区的身份运行,毕竟高新区是一座国家级高新区,有自身独特的产业、空间、资金等方面的政策。 再者,涧西、西工即使合并后的面积也不足130平方公里,依然是面积偏小的市辖区,这种程度的空间范围完全可以让高新区去“套合”,毕竟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市级高新区拥有一二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很常见的。
可这一方式最明显的难处在于西工区境内还拥有西工经济技术开发区,若实现“合一”,就意味着西工开发区面临撤销。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