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不翻——济源人的早餐信仰!

提到河南济源

你或许会想到雄伟的王屋山

奔腾的黄河

但在济源人的清晨里

总有一道小吃自带“仪式感”

它就是鸡蛋不翻

没有华丽的包装

却凭着松软的米香、嫩滑的鸡蛋

霸占了济源街头的早餐摊

哈喽,小伙伴们

食豫栏目周五准时上线啦

鸡蛋不翻是河南省济源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豫菜系。鸡蛋不翻因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历史悠久、制作考究、风味独特,再加上浓郁的地方风情,独特的地方文化,鸡蛋不翻已深受大众喜爱。

凌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济源的老巷子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支起的铁皮小摊前,特制的多格鏊(ào)子被烧得滚烫,摊主熟练地往每个格子里刷上一层薄油,舀一勺雪白的米浆倒进去,“滋啦” 一声,米香瞬间在空气中散开,裹着清晨的微凉,飘得老远。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刚下火车的游客,不到六点,摊位前就排起了小长队,大家都等着那口刚出锅的热乎劲儿,这就是济源清晨最真实的烟火气。

如果你问济源人:“来咱们这儿旅游,除了山水,最不能错过的是啥?” 十个人有九个会告诉你——鸡蛋不翻。这道藏在济源街头的早餐小吃,凭着一口纯粹的鲜香,成了无数游客的“济源记忆”。


鸡蛋不翻的制作,是一场 “快手与匠心” 的结合,要用一种特制的炊具,即“不翻儿鏊(ào)”。不翻儿鏊的形状有点像倒着的“凹”字,下面有三条腿,一般用生铁铸成,宜厚不宜薄,过薄则传热太快,不翻儿易糊、易夹生。

第一步,磨浆发酵。精选的大米或小米,提前泡足几个小时,磨成细腻的米浆,再根据季节调整发酵时间:冬天早早就磨浆,让米浆在低温里慢慢酝酿香味;夏天则晚些动手,避免发酵过头变酸。往发酵好的米浆里,撒点盐、花椒粉,再拌上切碎的韭菜或胡萝卜丝,口感瞬间丰富起来。

第二步,烙制 “不翻坯”。鏊子烧得滚烫,每个小格里刷上一层薄油,舀一勺米浆倒进去,“滋啦” 一声,米香瞬间飘出。不用翻面,盖上盖子焖两分钟,底面就变得金黄微脆,上层还是白白软软的,一个 “不翻坯” 就成了。

第三步,加蛋融合。把打散的鸡蛋液倒进鏊格,再把 “不翻坯” 轻轻扣在鸡蛋上,盖上盖子再焖一分钟。等鸡蛋凝固,金黄的蛋液裹着雪白的米坯,边缘还带着点焦香,一个完整的鸡蛋不翻就做好了——全程不用翻面,却让米香和蛋香完美融合,看着就馋人。


刚出锅的鸡蛋不翻,拿在手里还带着鏊子的温度,得小心地捧着。金黄的鸡蛋裹着雪白的米坯,边缘微微焦脆,看着就特别有食欲。咬下第一口,先是米坯的松软,带着淡淡的米香,嚼着嚼着,鸡蛋的嫩滑就冒了出来,蛋香和米香缠在一起,咸淡刚刚好,没有多余的调料,全是食材本身的鲜甜。

要是加了韭菜碎,还能尝到一丝清爽的辛香,解腻又提味;喜欢重口的,浇上一勺本地的辣椒油,香而不辣,瞬间让味道更有层次。

说到不翻的来历,得先说说小浪底。小浪底在洛阳以北、济源以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入口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此处有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也是最危险的一段,两岸高山对峙,风高浪急,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屡有翻船事故发生。

为了求个平安顺遂,他们把这种不用翻面就能熟的小吃叫作 “不翻”,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那时起,不翻饼就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被赋予了平安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如今

鸡蛋不翻已成为济源文化传承的标志

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早餐之一

下期你想看哪款河南美食?

欢迎在文末留言哟

小伙伴们有哪些家乡特色小吃

想安利给大家可以后台发给小编

小编会挑选有特色、有故事的美食翻牌哟~


责 编:刘晓蒙

责 校:程伊祺

审 读:曹银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美食   济源   早餐   鸡蛋   黄河   鏊子   小吃   瞬间   金黄   平安   清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