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学奥数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一年暑假,我路过小区门口的奶茶店,隔壁开了一家奥数培训班。

海报写得比网红打卡地还梦幻:“通关奥数,智商+10,中考保送重点班,高考直通清北门。”再一看价格,差不多等于一台iPhone14 ProMax。

我笑着想:这玩意儿到底是卖脑子,还是卖焦虑?

还记得,楼下那个学了一年奥数的熊孩子,一边刷着《小学生高阶思维训练300题》,一边骂咧咧地跟他妈说:“我不要再做鸡兔同笼了!兔子能不能飞,鸡能不能游泳?它俩就不能好好地分个笼子?”

他妈笑眯眯地说:“学着吧,考重点初中要靠它。”

小时候我不理解什么叫“教育内卷”,现在明白了:当本该是精英教育的奥数,变成了全民拼命学的“副业”,那说明不是天才太多,而是焦虑太满。

原本是为了解放思维的东西,被加工成了复制粘贴的解题机器,这不就是用牛顿力学公式炒菜,用相对论配调味料的感觉吗?

所以聪明这回事,和提前学奥数关系有多大?

你问我,就跟问“喝五桶脑白金能不能考上北大”一样好笑。

今天咱们不整虚的,换个角度,掰开揉碎这碗热腾腾的“聪明汤”,看清里头到底放了啥料。

一、聪明不是“学得早”,而是“想得通”

过去总听人说,“谁谁谁上小学前就学完了初中数学,脑子快得跟闪电一样。”

可到了高中呢?

那个小学狂刷奥数的“神童”,坐在最后一排抠墙皮;另一个小学成绩平平的小孩,却开始在竞赛里拿奖状。

因为聪明,不是提前背了几个公式,而是你能不能把问题搞明白、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奥数,本质上是“思维体操”,不是“灌注知识”。

提前学只是表面风光,关键是你有没有把思维这块肌肉练硬实。

有一次初三我考砸了,回家我爸没说我学得不好,倒开始给我讲鸡兔同笼。他一边在草稿纸上画兔子耳朵一边说:“你看,鸡两只脚,兔四只脚,总共32只脚,你自己算去。”

我问:“爸,你的意思是我人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算鸡兔来解决?”

他说:“是的,你脚不够快,不是兔,是鸡。”

我一脸懵:“那你是说我只能考个二本?”

“对,二本也要靠鸡的努力。”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他那不是讲奥数,是用奥数套我一个“你没脑子”的帽子。

那一刻我觉得,奥数就像一锅没放盐的汤,原理谁都懂,喝起来味同嚼蜡,还容易上火。

二、套路题背后,是思维的贫瘠

所谓“小学奥数”,大多数就是换着花样出的“套路题”。

换言之,就是把鸡兔、行程、工程,换换人设、调调语境,变个包装再卖一遍。孩子一刷题,开始“秒杀全场”,仿佛自带外挂。

可真到了初中,要你自己建模、解方程、举一反三,就懵圈了。

因为真正的奥数不靠背模板,而是靠脑子琢磨。可现在的培训班,恨不得把孩子的脑子变成复制黏贴机,

思想?不要,熟练度就够了。

结果一上高中,全班谁最不会做题?就是一些从小套模板学出来的“奥数尖子”。

小学时我同桌老刘是奥数班的“扛把子”,做题那叫一个潇洒:鸡兔同笼秒写方程,三分钟一道追及问题,不带喘气的。

我曾偷偷抄过他一套解题模板,写满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的后白页。

上初中我们同进一所重点,他继续稳居年级前十。直到有一天,数学老师把一道竞赛题一丢:“要求你列函数表达,图像分析。”

只听啪一声,他的自动铅笔掉地上,整个人像被封印一样不动了。

“模板上没这个……”他喃喃一句,把整张卷子写成了选择A。

从那以后,他逐渐从“光速男孩”变成了“卡壳战神”。高中时他和我说:“我不是不聪明,只是我的模板没更新了。”

听得我一愣一愣的,仿佛听见奥数模板在深夜里默默流泪。

三、提前卷进奥数,不等于提前上岸

为啥学校喜欢奥数生?简单,能刷题能提分。

哪怕不是思维天赋型选手,只要家长够拼、孩子够卷,分数就漂亮。这种“成绩美感”非常具有欺骗性:看起来很聪明,实际上只是刷题熟练工。

可问题是,真正的分水岭在高中——教材变复杂,题型更抽象,不讲套路讲理解。那时候才发现,奥数只是把思维变得“像聪明”,不代表真的“更聪明”。

提前学奥数,只是提前消耗了能量,没搭上火箭,反倒先熄了油。

我表妹五年级时报了一个奥数班,名字特别唬人:“北清数理精英基地”。班主任自称“曾经把儿子送进哈佛”,实际上一节课讲了三遍鸡兔同笼的祖传解法。

她爸妈当时激动得差点请老师吃大闸蟹,生怕错过了“起飞窗口”。

结果初中考得还行,一路鸡血到重点高中。没想到,高中数学第一单元考试,她直接考了倒数第三。

她坐在阳台上跟我说:“哥,我可能把聪明提前透支了,现在连一元二次都看不懂。”

我递给她一杯奶茶,心想你喝下去的是糖分,救不回来你被奥数榨干的灵魂。

所以说,聪明不是提前刷题刷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摸着石头过河地思考、总结、推理积累出来的。

奥数,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神仙药膳,而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孩子对它感兴趣,愿意思考其中的“为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套“怎么办”,那它是工具,不是负担。可一旦拿它当升学跳板、卷娃法宝,那就别怪有天砸了脚,还找不到后悔药。

父母也不妨多问问自己:孩子真的是“聪明早熟”,还是只是你太着急?与其“拔苗助长”,不如“慢养深耕”。

与其提前卷奥数,不如教孩子先学会思考,看懂问题,比会做题重要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5

标签:育儿   孩子   聪明   思维   模板   脑子   套路   初中   培训班   小学   重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