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对中国保证,只要中方向他开口,白俄罗斯立刻雪中送炭

在全球供应链充满不确定性的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风暴让中欧物流通道再度成为世界焦点。波兰宣布无限期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口岸,导致中欧班列大面积中断。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了全球贸易的神经,更让各方重新审视白俄罗斯在亚欧贸易网络中的枢纽价值。

就在此关键时刻,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公开向中国承诺:“如果中国有需要,白俄罗斯一定会雪中送炭。”这句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究竟有多大分量?又为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贸易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量?

国际物流动脉骤然受阻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与欧盟铁路部门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8万列,货运量较2023年同比增长约10%。其中,超过85%的中欧班列需经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进入欧盟,波兰成为现代“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陆路门槛。

9月12日,波兰以“安全威胁”为由,宣布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公路与铁路口岸。消息一出,边境线上130余列满载货物的班列被迫滞留,布列斯特、马拉舍维奇等节点站点货物堆积如山。跨境电商、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等高时效性产品首当其冲,Temu、Shein等中国头部出海企业不得不紧急调整发货计划,大批中小贸易商面临断供风险。

这一决定,直接将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暴露在聚光灯下。世界银行本月发布的报告指出,铁路运输虽然在中欧贸易总量中占比不足4%,但对高附加值与高时效性产业的支撑作用极为突出。波兰的举动,无疑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白俄罗斯的“承诺时刻”

面对来自东、西方的巨大压力,白俄罗斯成为亚欧大陆物流网络中的关键缓冲区。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明斯克会见中国高层代表团时郑重表态:“中国随时可以指望白俄罗斯,我们是你们在欧洲中心最可靠、最友好的朋友。”这番话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白俄罗斯政府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明确站位。

事实上,白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加码对中方物流合作。上半年,白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与中国多家港口集团签署新一轮互联互通协议,提升布列斯特、明斯克等枢纽城市的集散、仓储和调度能力。此次波兰关闭口岸后,白俄罗斯紧急开辟多条境内周转通道,最大程度为中国企业提供货物中转、临时仓储和运输调度等应急服务。

根据中欧班列信息平台的最新数据,白俄罗斯境内站点的日均处理能力提升至去年同期的1.5倍,有效缓解了边境口岸关闭带来的货物积压。多家中国电商企业反映,虽然运输成本有所上升、周期加长,但得益于白俄罗斯的及时响应,部分高端货物未出现大规模断供。

“冰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主动权新支点

波兰关闭边境后,如何保障中欧贸易畅通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核心关切。就在局势陷入僵局之际,9月23日,宁波舟山港“伊斯坦布尔桥”轮满载货物启程,驶向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快航正式开通。这条航线经由北极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仅需18天即可抵达欧洲,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22天。

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北极快航全程不经过马六甲、苏伊士等传统海上瓶颈,对中国与欧洲的贸易自主性、时效性提升显著。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实际运营,为中国企业在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布局上提供了新的战略抓手。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分析指出,随着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港口陆续实现北极快航常态化运营,中国至欧洲的海上通道网络已实现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北冰洋的全覆盖。波兰铁路瓶颈反而成为中国加速海上替代通道成熟的催化剂。

“最可靠的朋友”并非一句空话

波兰的封锁行动并非孤立事件。9月初,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举行代号为“西方-2025”的军事演习,波兰以此为由宣布关闭边境。尽管演习在9月16日结束,波兰仍以“安全担忧”为由,未重开口岸。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9月15日赴波兰斡旋,与波兰副总理兼外长西科尔斯基展开长达三小时会谈。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承诺保障中欧班列通道畅通,但实际执行却并未松动。

在欧美对白俄罗斯持续制裁的背景下,白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愈发紧密。2025年初,白俄罗斯政府再次拒绝西方提出的经济合作条件,坚持“对华友好是国家优先方向”。白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和中国中铁集团共同投资布列斯特物流园区升级项目,成为中欧班列在东欧地区的重要转运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白俄罗斯之所以“一诺千金”,既有地缘战略考量,也有现实利益驱动。作为欧亚大陆桥核心节点,白俄罗斯深知自身经济对中欧班列畅通的高度依赖。

供应链韧性成为中国新常态

面对突发的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并未陷入被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已提前布局多元化的物流通道。南通道、中间走廊、铁海联运等多条线路被迅速加密开行。成都、西安、义乌、武汉等平台公司推出“圣彼得堡转运”“南通道经土耳其”“铁海联运至汉堡”等多样化方案,虽然部分线路成本上涨,但整体物流大动脉依然保持畅通。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9月中旬后国内企业对欧出口总量未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因为多渠道预案及时生效。业内人士称,铁路通道虽重要,但中国对欧贸易主力依旧是海运。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的运力相当于100列火车,铁路优势在于时效性而非运输总量。

9月,正值欧美消费旺季备货高峰,中国企业依托新航线和白俄罗斯的灵活调度,成功化解了潜在危机。据路透社报道,多个欧洲国家已与中国展开新一轮物流合作谈判,探索经北极、南欧、土耳其等多方向的替代方案,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白俄罗斯的承诺与中国主动权的再平衡

9月的中欧班列危机,是一次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波兰的边境封锁未能改写中欧贸易格局,反而促使中国提前激活预案,加速新航线布局。白俄罗斯的及时“雪中送炭”,不仅彰显了其作为中国最稳定战略伙伴的分量,也让自身在亚欧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重塑。中国多维度布局“冰上丝绸之路”,与白俄罗斯深化务实合作,已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未来,随着北极航道常态化运营和多边互联互通机制的完善,中欧班列与海上新通道将共同支撑亚欧贸易的稳健发展。

参考资料:卢卡申科:波兰这么做,对中国不友好

2025-09-23 10:44·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财经   白俄罗斯   雪中送炭   中方   中国   中欧   波兰   北极   贸易   口岸   通道   铁路   货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